毓嶦的书法作品

很多人曾游览参观过西城柳荫街的恭王府,都知道这座府邸最初的主人是和珅。和珅在被嘉庆帝抄家赐死之后,其府邸先后赐予过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訢。奕訢接手后将府邸拆改扩建,更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奕訢死后,长孙溥伟承袭恭亲王爵。然而最后一位“恭亲王”是谁,知道的人并不多。

爱新觉罗·毓嶦(1923-2016),号君固,书法家,溥伟的儿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侄。1936年溥伟去世。1939年,“满洲国”皇帝溥仪追谥溥伟为恭贤亲王,一并传旨:“小固(溥仪对毓嶦的称呼)是恭亲王溥伟的儿子,溥伟去世后,我以大清皇帝的身份赐他袭爵……”(见溥仪《我的前半生》)。由是,毓嶦成为最后一位恭亲王。

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乾隆皇帝钦定的“永、绵、奕、载、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1932年3月,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在东北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毓嶦随溥仪蜗居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作为战俘,溥仪、溥杰、毓嶦等一同被苏军押往苏联,先后关押于赤塔和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的看守所。1950年,毓嶦与溥仪一道遣返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押。195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毓嶦宣布免予起诉,随即释放。“文革”期间毓嶦被送往天津茶淀农场劳改。1979年回北京,在中国艺苑专职从事书法创作。2016年在京逝世,享年94岁。

机缘巧合,1997年我有幸与毓嶦先生有过一段共事经历,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清室贵胄。那一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举办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书画摄影展,聘请在北京的一些书画摄影家做评审,并选编作品出版纪念册。毓嶦先生是位有名望的书法家,又是民进会员,自然受到邀请。

我负责接待陪同毓嶦先生。毓嶦先生个子矮小,戴副近视镜,审查书画时需换副老花镜。先生话不多,声音低,语速慢,态度谦和有礼。毓嶦先生偕夫人同来同往,谢绝车子接送。望着远去的背影,不禁莫名惆怅:两位穿着不起眼的老人,先生拄杖,夫人相扶,走在北京鼓楼辛安里(民进中央在京旧会址)一段窄小的胡同里,谁会想到老先生是末代恭亲王,老太太是与满清末代皇后婉容相伴的格格?我也后悔当初没有坚持用车送二老回家。

1999年10月,中央统战部与香港中华总商会联合举办学习研讨班,民进中央派我作为学员出席。临行前我到毓嶦家中请一幅字,装裱后作为礼品庆祝香港回归。先生欣然答允,当即挥毫泼墨,边书写边回应我的好奇:

“您的书法源于家学吗?”

“小时候兄弟几个喜欢临帖。以后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成立伪满洲国,在长春弄了间‘皇宫私塾’,收留原皇室子弟读书。我正式学习书法、古诗词是在那里,师从陈曾寿先生(末代皇后婉容的教师),以行书为主,兼工隶草。”

“您后来是怎么被发现和从事书法创作的?”

“回北京后我在天堂河农场工作,那里有一个裱画车间,书画装裱好了要分别贴上签条,领导知道我爱写字,正好用上。”

毓老收起毛笔,边加盖书家名章和闲章,边说:“也巧了,有几家书画社到我们那儿裱字画,见了签条上的字,觉得还不错,打听到我。以后中国艺苑把我调去,从事书法创作。”

我由港回京后,到他的寓所答谢。老先生饶有兴致地听我汇报香港的可喜变化,还忆起他在香港的见闻。

那天毓嶦先生兴致很高,说起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与溥仪一同接受改造的日子。毓嶦虽贵为亲王,但在溥仪眼里,他们这些皇亲国戚都不过是奴才。毓老说:“在抚顺接受改造的那些年,我们与溥仪住在一起,他还要摆皇帝架子。没有了太监、宫女伺候,给他打洗脸水、洗脚,就成了我们的差事。监舍离厕所很近,晨起他自己不倒尿盆,要我们给他端出去。管教干部不在时,关起门来,我们得行君臣礼,张口闭口还是‘奴才’如何如何……但在管教干部查房时,他和我们一同起立接受管教。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那段生活,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感到社会在变革,在不断改进,这应该是我新生活的开始。”

毓嶦先生取出一些陈年旧照给我看,有一幅是“文革”结束后不久他与润麒(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在北京寓所前的合影。那时的毓嶦,神态自若、自信满满。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刘景文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

京报网

1481万获赞 112.2万粉丝
北京日报官方网站·首都视角天下观
北京日报官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