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上存水库。
一座座水库陆续兴建,一条条管道织密水网,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厦门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工作部署要求,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深化水利建设市场“放管服”改革,守牢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底线,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
过去的一年,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殊荣不断。
在2021-2022年度全省水利建设质量考核中,厦门市被评为A级第一,成功蝉联这一桂冠;去年11月,环东海域新城埭头溪(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福建省两个代表工程之一接受水利部质量考核,为福建省位列全国A级第五名、创历史最好名次做出突出贡献;
在去年底公布的2022年度福建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奖(第三批)名单中,石浔水闸改建工程成功斩获金奖,这是福建省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奖项;
在福建省水利厅2022年度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评选中,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马銮湾新城段)获评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
荣誉加冕,是厦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见证。
【亮点1】
以水为笔 奋力书写兴水利民新篇章
厦门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全市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39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0%。面对“水瓶颈”,厦门始终保有强烈的危机感,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等不靠,持续迈开找水、引水、调水的步伐。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组织编制《厦门市供水大水网系统工程规划》《厦门市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2019-2035年)》等,完成全生命周期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方案编制和项目策划,为提升未来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提供清晰的路线表、施工图。
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莲花中型水库、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厦门供水格局由“一江两库”升级为“两江四库”;相继建成原水高、低线连通工程,石兜、莲花、汀溪水库三大饮用水源实现互联互通、互为补备;完成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做好建后管护,惠及142个自然村2.6万人,让每名群众都能喝上水、喝好水;去年,全市水利投资同比增长超50%,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速增效;今年春节刚过,市重点建设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即正式开工,年内还将开工浦声水闸工程、汀溪-翔安原水工程二期(汀溪-旧324国道段)两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全市水利工程多点开花,交出亮眼成绩单。
未来,厦门将主动对接福建大水网建设,在现有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基础上,全力配合省水利厅实施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闽江北水南调工程,扩建溪头中型水库,努力构建“八源四横四纵”厦门大水网格局,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亮点2】
全程保障 护航水利工程建设
规划下沉、服务下沉、干部下沉——按照省水利厅坚持“三下沉”工作法部署要求,厦门水利系统近年来落实持续加大水利工程项目保障力度,从规划、审批到施工、验收的每个环节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规划下沉。厦门市水利局开门编规划,广泛深入一线听取专家代表和基层意见,高质量完成《厦门市供水大水网系统工程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流域综合规划、中小流域治理规划、海水淡化利用规划等编制工作,确保务实管用,早日开工建设。
坚持服务下沉。在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中,厦门市水利局主动对接、全程介入,帮助解决涉水工程技术问题,缩短审批时限。2022年,该局指导厦门翔安机场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最终一次性通过水利部审批,为项目推进节约了时间;全年积极参与协调外部门涉水项目80余项,涉及市政道路建设、片区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多个项目。
坚持干部下沉。在每个项目,都有来自厦门市水利局的“服务专员”。该局指定干部分片负责统筹、协调水利规划与项目建设工作。落实项目前期工作每月一调度,按月更新转段项目清单,形成一月一“晾晒”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服务专员”加强对工程验收工作的指导服务,及时对相关验收评定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助推工程尽早验收。
【亮点3】
扎紧篱笆 筑牢工程安全根基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底线要求。近年来,厦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严把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关,通过严格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行业信息化监管等方式,打造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保障的“铜墙铁壁”。
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我市水利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水利工程施工招投标、监理招投标统一进入招标市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覆盖。
持续开展质量监督巡查。针对不同水利项目、同项目不同施工阶段,我市制定差异化的监督检查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和整改销号台账,实现闭环管理。
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我市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监督抽验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不同信用类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措施,强化信用评价成果在工程招投标的应用。去年,我市对2家单位记录信用监管不良行为信息并予以信用扣分,强化了信用约束的监管威慑力。
我市还创新“互联网+监管”体系,深化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省市重点、重大水利项目根据工程特点,在大坝、水闸、脚手架、深基坑、高边坡等重点施工区域、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建管平台,实现“现场可视、指令可达、运行可控”,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厦门市水利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深入宣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压实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责任,强化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积极参评“大禹奖”“闽水杯”“标准化示范工地”等。
【亮点4】
“红色引擎”驱动 激发工程建设内驱力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一支支冲锋在前的党员先锋队、一个个奋战一线的党员,成为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硬核”力量。近年来,根据水利部部署要求,厦门水利系统持续开展“党建进工地”活动,进一步探索巩固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双丰收”。
强化领导力。工程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重大事项问题联席讨论机制,一扫工地建设各单位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弊病。比如,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下潭尾段)岸线整治及湾区排洪截污工程开工初期,受到征地、用海等影响,工程进度缓慢,临时党支部成立后,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施工进度明显改观。
催生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头雁引领效应,临时党支部带领参建各方集思广益、敢打敢拼,把责任扛在肩上,把难题破解在一线。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马銮湾新城段)在党员带领下,项目从开工到引水箱涵贯通仅用一年多时间,并且做到新旧水渠不断水切换,项目于2022年10月顺利完成通水验收。
提升凝聚力。发挥临时党支部优势,对内关心关爱一线建设者,增强参建人员归属感;对外帮助支持工程沿线村镇社区,增强周边群众获得感。
增强抵抗力。各临时党支部普遍设立纪检委员,推进“清廉水利”建设,有效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
在厦门,“党建进工地”有效推进了党建与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如同“红色引擎”,助推各水利工程项目跑出“加速度”。(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黄聪龙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