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都离不开人口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数据,各省份也陆续发布数据。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截至2023年4月9日,除部分省份外,已有29个省份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主要数据。
在人口体量上,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坐前三位。
其中,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为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紧随其后,山东、河南两省份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了10162.79万人、9872万人。
从增量来看,在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浙江以37万人的增量拔得头筹。除此之外,安徽、湖北、江西、广西、江苏5个省份的增量均在10万人或以上,辽宁、河北、吉林等12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呈负增长。
而在人口增速放缓的省份中,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了32.4万人,降幅最大。
河南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比2021年年末减少11万人,虽然与2021年减少的58万人相比,降幅有所缩小,但这仍是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自1961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看,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跨省机械迁移规模逐年减少,南方省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逐年减弱,但人口迁移从东北、北方人口持续迁出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成因上看,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养老保障条件不断优化,高学历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符合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的客观规律。此外,地方经济活力大小、特别是地方就业机会多寡,仍是影响人口机械迁移的主要动力。”曾刚说道。
浙江增量领跑全国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37万人的增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遥遥领先。
浙江已经连续两年增量居全国第一。
对一个省份来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因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机械增长是指“人口净流入”,包括迁入和迁出。
其中,在自然增长方面,2022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41.2万人,死亡人口为40.9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0.3万人。
这意味着,2022年,浙江机械增长人口及新增净流入人口约为36.7万人。
换言之,外来人口仍是浙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凸显了浙江近年来的人口吸引力。
在曾刚看来,推动浙江成为人口迁入“大省”的原因,与浙江改革风气热烈、民营经济发达及投资增长迅速密切相关。
东北三省负增长
一直以来,人口加速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流动已是主流趋势,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此变成吸聚人口的重要承重地。在这种趋势下,2022年,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辽宁等省份的常住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
在这些人口增量减少的省份中,辽宁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419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2.4万人,是目前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省份。此外,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东北地区的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共减少86万人左右。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黑龙江为-5.75‰,辽宁为-4.96‰,吉林为-4.07‰,在各省份的排名中均位列下游。东北三省常住人口下降、自然增长为负,意味着东北地区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外流趋势进一步加剧。
长期以来,人口体量大是河南人口的基本特征。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共有户籍人口1.15亿,居全国首位,高出第二名山东1000余万人。大量的人力资源为河南农业、畜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随着沿海城市乡镇企业的兴起,再加上沿海城市为劳动人口提供了发展空间,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使得河南人口逐渐出现外流的情况。除此之外,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生育观念变化等,也使得河南人口出生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为改变河南省人口外流的局面,曾刚建议河南省各级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与此同时,也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大幅提升河南工人的技术水平,为接受沿海地区产业迁入、现有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据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