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来自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国立中山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与实践大学等4所高校陆续开设“心理假”,让学生在遇到情绪困扰时可以合理请假休息,得到关怀和帮助。

“心理假”是指学生因为心理不适或情绪调适困难而请的假,不需要提供医疗证明或其他证明文件,只需向老师或辅导员说明情况即可。根据各校规定,每学期最多可请3到5天不等的心理假。

国立中山大学是台湾第一所设立“心理假”的高校,于2021年5月通过了相关规定。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和实践大学也相继跟进。这些高校表示,设立“心理假”的目的是为了肯定和尊重每个人都有精神状况不佳、有情绪调适需求的时期,让学生有机会暂时离开压力源,恢复精神状态。

“心理假”的设立受到了不少学生和专家的欢迎和支持。他们认为,这对维持心理健康很重要,还有人表示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这是一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视和关注等等

一些已经使用过“心理假”的学生表示,他们在请假期间可以好好休息、调整情绪、寻求帮助,感觉比较轻松和舒缓。他们也觉得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请假态度比较宽容和理解,没有遭到歧视或质疑。

当然,“心理假”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有人担心,“心理假”是否会被滥用?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会造成老师的教学困扰?是否会让社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等等。

对此,相关高校表示,“心理假”并不是一种逃避责任或翘课的借口,而是一种照顾自己的方式。请了“心理假”的学生仍然要补交作业、考试等,并且要接受老师或辅导员的关怀和引导。同时,他们也呼吁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和歧视。

目前,台湾只有少数几所高校设立了“心理假”,而且还存在一些实施上的困难和不足。例如,“心理假”的宣传和推广不够充分,“心理假”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不够便捷,“心理假”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假”的制度设计和执行细则,增加“心理假”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心理假”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措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支持。

举报/反馈

白雪飘飘度年华

8获赞 9粉丝
如果对我的内容感兴趣,快来关注我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