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处不在的锚定效应

诺贝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思考与决策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以至产生认知的偏差,学界后来称之为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投资中也普遍存在,却不易察觉。


举个例子,100斤的人是胖还是瘦?可能很多人下意识的会有个答案。但是大家为什么会下意识的说出胖/瘦呢?其实是因为很多人以自己为参照物,此时,自己的体重,就是心理中的“锚”。


再举个例子,消费者在路边买豆沙包,豆沙包的价格是4元/个,10元/三个,原本是想买一个尝尝味道,但是有些人可能下意识就买3个,因为听起来3个更划算,这时4元就是锚,刺激大家多消费。


2

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投资中也存在锚定效应吗?


在股市中很常见,当大盘从2000点涨到3000点,有些投资者会觉得涨太多了,不敢买。这时,大家的参照标准是2000点。但是如果大盘从3000点回调到2500点,又有人觉得很便宜,可以大笔买入,这时,大家的参考标准是3000点。


实际上,2500点比原来的2000点要高出很多。至于市场的合理区间到底在哪里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


投资者入市后,如果出现亏损,大部分投资者不会立马卖出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此时的锚,是买入价格。但是行情回升之后,账户如果能回本,很多投资者会立马卖出。此时的参照标准,变成了亏损值,而不是买入价格。


当投资者认识了锚定效应,才能做到不被锚定所欺骗,并且能正确运用锚定效应。


3

走出锚定效应误区

具体到投资行为,对于投资者来说,真正的锚是投资标的的价值和合理的估值,比如巴菲特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其本质就是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入,在高出估值的时候卖出,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并且最终回归到价值。


不以本金为锚


高位买了股票发生回撤,部分投资者却在一直关注买入成本,一心想着回本就卖出,最终被越套越牢。此时应该重新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以及市场整体环境,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出现异常,或者进入下行周期,那么应该考虑及时止损。


不以旧价为锚


历史价格通常会影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股票和基金的历史价格和业绩只能代表过去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当下的投资价值,投资者不能一直以历史价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应该买入或者卖出。


不以现价为锚

短期股票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市场情绪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在做出投资决定时,更多关注股票和基金的内在价值,找出优质又便宜的核心资产,便宜更多的是指资产的性价比,而不是单纯廉价的意思。


投资的过程,是战胜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实践中反省,在反省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建立正确的方法,才能在投资中享受长期成果。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材料仅为宣传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投资基金应当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单详见基金《招募说明书》以及相关公告。

举报/反馈

浙商基金

3717获赞 1880粉丝
市场观点第一时间为您呈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