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师课前备课最重要的就是PPT了,尤其是在第1轮讲授的时候,很多内容没有办法烂熟于胸,只好借助PPT将相关内容转成文字,但无数次的督导反馈都会说字太多、字太多、字太多…

虽然中小学生不允许手机进校园,大学生手机也提倡入袋管理,但总会有学生在课上私下玩手机。

这些现象到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最近看到一本书,是澳大利亚的杰瑞德·库尼·霍瓦斯写的一本书《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差点因为书名而忽略这本书,这本书讲解了12个认知原理,是一本宝藏书,尤其是对于老师而言。

认知原理:文本+演讲、图像+演讲、位置

为什么PPT上的字不要太多呢?因为人看到文字会在心中默默地读出来,这样来说文字也是一种声音信息被传递到大脑,而产生进一步的处理、理解。同时老师在解说,也是将语言通过听觉传递到大脑。这就导致PP上的文字和老师讲述的内容,传递到大脑时会走同一个通道而产生瓶颈,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信息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或者是来回切换。这都会导致理解和记忆的效率降低。

在PPT当中提倡多放图片,因为图片这种信息通过视觉传递到大脑,不会和老师的讲述内容产生拥堵,会提高记忆效果。

每套PPT都会有自己的母版,大致安排了要展现的内容在幻灯片中的位置。这种安排会让观众更少的消耗精力去搜寻全部的信息。

以上三个原理对于老师讲课来说是很重要的提示。

认知原理:情境/状态

我们常说和谁一起笑过,可能不记得了,但是和谁一起哭过一定记得。记忆有情境依赖和状态依赖。情境依赖指记忆产生时周围的环境,比如气味、声音、质地等。状态依赖指人的内部环境,比如记忆发生时自己情绪的状态,生理的状态。

当我们想调取记忆中的信息时,如果重复出现发生记忆时那种情境或者状态,自然很容易想起来。当然,如果是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出现重复的场景,也容易让人重新陷入不愉快的记忆中。

对老师而言,我们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依赖于情境和状态会有助于记忆,但如果记忆的提取过于依赖这些方面又限制记忆的提取。比如,我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教室里学习的内容,但考场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所以对老师而言我们还要考虑到将记忆与情景和状态脱钩。即提炼情景记忆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形成语义记忆。

认知原理:多任务处理

像我们在开头所说的课堂上有一些学生会看手机,或许是在回消息或许是在学习其他的内容,但这本书中对于多任务处理的解析,让我们看到这种做法为什么不可取。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所谓的一心二用,不过是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切换,这会更加耗能,降低学习效率。“专注于单一任务时学习者掌握知识更快,表现更好,记住的也更多。”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学生在课上多门功课同时开工。

还有一种情况,上课虽然手机入袋,但有些人会把平板放到桌面,以为掌握了另类学习方法。这个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周边的人。“利用媒体进行多任务处理,会产生损害半径,影响半径内的所有人。”

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几个与记忆效果相关的认知原理,如交错、错误、回忆等等。作为一名老师,看到很多认知原理都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对个人学习也很有帮助,真是一本宝藏书!

举报/反馈

兰心成长记

5043获赞 1070粉丝
希望我的视频、图文带给您一丝轻松、愉快!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