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卫生日,“身、心健康”同受关注。精神科专家尤其呼吁公众提高对精神卫生的关注程度,并谈到一些创新药物的来临带来了全新的治疗获益,提振了广大患者的治疗信心。
“解锁”的期待,创新药物的问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我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10.6%。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强表示,抑郁检出率更多牵涉抑郁相关表现,不一定都被诊断为抑郁症。
刘强进而分析,以青年人群心理健康为例,包括大学生或刚就业人群,相比成人,他们可能承担更多的求学、就业压力,他们主要的心理问题还是跟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不成熟、人格不稳定、受挫后的调节能力有关系。
当发展到抑郁症后,经及时干预、治疗,症状会有改善,比如情绪不那么低落,做一些事有兴趣了,但有人会存在愉悦感缺失、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刘强解释,这其实是抑郁症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残留症状,残留症状越多,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生活质量也越低,病程倾向于慢性化,加大治疗难度。
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当前,主流抗抑郁药是通过调节单胺类的化学物质发挥作用,主要的一点是让大脑神经突触间隙里的5-羟色胺的浓度上升。但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这不能完全解决残留症状问题。这也是医学界希望寻求新方案、新药物的方向之一。
新型创新药物的问世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新选择。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抑郁化药1类创新药若欣林即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为代表,传统的抗抑郁药作用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有助于舒缓焦虑情绪,但对多巴胺受体的影响较弱。刘强表示,多巴胺被誉为“快乐激素”,在大脑里起犒赏作用,当做对一件事或被表扬时,多巴胺会大量分泌,人会觉得特别高兴,下次更愿意做这个事。这个激素会让人表现得活跃、积极,也容易产生动力。临床上也一直期待对多巴胺有作用的抗抑郁药物问世。
若欣林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刘强分享了一位罹患抑郁症多年的大学生患者使用该药后的积极变化:对曾经爱好的画画重新有了兴趣,对外出运动有了自主动力,睡眠作息、体重等方面均获改善……刘强称,医学界对这类创新药也有着更多期待,在更好症状改善同时,不良反应更少,让更多人群解开“情绪的锁”。
当好“情绪的主人”,给年轻人三点建议
如何让青年人更好地享有心理健康,刘强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作息规律。在他看来,当前,青年人对自己其实是有些放纵的,简单说,就是还有点任性——想睡就睡,想玩就不睡。白天忙碌一天,睡前捧着手机玩到深更半夜,早上又起不来,整天变得很困,情绪也变差,久而久之伴发焦虑。这种恶性循环会造成他们永远处在一种精力不充沛的状态里,还会因为失眠或其他问题出现身体的不适,比如因睡眠问题引发心慌,或食欲不振、暴饮暴食。
因此,刘强呼吁年轻人顺应自然,尊重生物钟规律。睡前减少电子屏幕暴露,因为手机、平板电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平日少睡懒觉,双休日上午能抽出半小时到户外去晒晒太阳。
第二,要正视困难,不要情绪化应对。刘强分析,很多年轻人都是家庭里的宠儿,有时比较自我,踏入社会、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后会遇到不适。哪怕很多时候明知这个事不能这么去思考或不能这么自我,但已习惯于被很自我地对待,就会形成一种情感上或感觉上的分离,时间长了就会回避。“希望他们能接受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要去适应社会,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健康的特征。”
第三,如果确实长期感觉到适应不了,比如睡眠长期出现问题,情绪长期调节困难,甚至产生了不少负面想法,应去专业机构接受评估,该干预的,早期干预,重新做回“情绪的主人”。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刘强坐诊中(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文汇报

1345万获赞 89.6万粉丝
华文世界高品质阅读平台
文汇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