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名单,公主岭市荣登榜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公主岭市围绕科技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市科普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科普环境逐步优化,品牌工作深入人心,持续夯实科技创新之“根”、科技进步之“源”,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厚植沃土,夯实科技创新之根——
出台引进科技人才政策,打造科技人才“洼地”。为加快科普体系建设,市编委会为科协增设1个内设科室、增加3个编制。在市委推动下,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成立了科普机构,基层科协组织逐步达到了有组织、有人员、有队伍、有活动、有效能的“五有”工作要求。吸纳“三长”到乡科协组织兼职挂职,鼓励其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开展科普活动。
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注册超过3000人。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0场以上,形成了常态化科技志愿服务品牌。
全力打造“13413科普阵地”。即:一馆、三农、四街、一校、三企。“一馆”即科技馆,充分发挥展教功能,成为全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三农”即全力打造一个科普示范乡镇和两个科普示范村;“四街”即在市区街道打造四个科普社区;“一校”即打造一所科普示范校;“三企”即打造三个科普示范企业,使之成为全市科普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带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
精心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率先在企业建立科协组织、专家工作站、科普示范基地,使之成为科协服务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广的“手臂”。为发挥科协组织的人才优势,在成立专家工作站基础上,不定期上门或在企业家协会微信群和科技企业协会微信群内发放《科技服务需求信息采集表》,公开征集企业科技需求并通过上级科协组织协调专家予以解决。组织企业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为企业创新发展领航。
深化工业企业技术推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协组织的协调帮助推动下,全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第一家众创空间落地运行。基地以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示范工厂、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有效整合人才资源链条,发挥核心技术带动推广效应,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为发展工业实体经济注入科技力量。通过建立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实现了发展经验互通互享、产业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打造了人才建设新高地。为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深化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在科协组织的引导下,基地不定期组织召开校银企对接会,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乡村振兴。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吉林农业大学两名研究生导师合作,创立了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科技人才服务农业农村项目。小院自建设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科研团队的办公、科研、生活场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和建设,确保他们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科协组织还专门到省科技厅帮助申请科研项目,为科研团队提供政策支持。经过各级支持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一套具有吉林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研制成功。目前已推广稻田虾蟹种养户475户,种养面积达1900余亩,辐射10余个村屯。
打造品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加大科普阵地建设。投资1800万元兴建大型公益科普教育基地——公主岭市科技馆,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寓教于乐、娱教结合,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地。开馆当年,接待青少年观众10万余人,培训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400余人(次)。科技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为使科普活动达到全覆盖、无死角,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等开展精准化、多样化科普活动,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开设科普宣传栏目。积极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或参与科普活动。利用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年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80%以上。
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是时代赋予科普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公主岭市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将变化的科普需求和持续的科普供给相结合,将静态的科普资源和动态的科普行动相结合,将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文化创意的元素相结合,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公主岭、彩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