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6日电 题:和平饭店:看尽外滩百年风云 见证上海日新月异
中新社记者 许婧
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是必去之处。站在苏州河口百年经典钢结构的外白渡桥上向外滩望去,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雄伟壮观。与外滩隔江相望的,是浦东瑰丽的陆家嘴。外滩与南京东路的交汇处,便是世人心中的外滩地标——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外景。(和平饭店供图)
和平饭店由南北两栋历史建筑构成,北楼高达19米的墨绿色金字塔型铜顶,突破了外滩天际线,让它在一众厚重雄伟的外滩建筑中脱颖而出。
2020年南京路步行街延伸至外滩,和平饭店门前变成了步行道。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消逝了,却让与和平饭店门头合影的中外游客连赞“取景拍照随手就是大片”。
“很多电影里都有和平饭店的场景,我早就想来看看。”游客李小姐说。
上海作家陈丹燕曾这样描述和平饭店:“维也纳来的咖啡,纽约来的黑色丝袜,巴黎来的香水,彼得堡来的白俄公主,德国来的照相机,葡萄牙来的雪利酒,全部来陪衬一个欧洲人在上海发迹的故事。还有那个时代的名人,美国的马歇尔将军,美国的司徒雷登大使,法国的萧伯纳,美国的卓别林,中国的宋庆龄,中国的鲁迅,他们从黄铜的旋转门外转了进来,走在吸去了所有声音的红色地毯上。”
自1929年开业伊始,和平饭店就是无数上海历史故事的发生地。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出席欢迎大会,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和平饭店美庐厅举行订婚典礼。如陈丹燕所说,“没有一座纪念碑,能比和平饭店更胜任来做上海的纪念碑。以一种大饭店开放的,单纯的,见多识广的方式,勾连与证明一个个沧海桑田的旧时代。”
和平饭店的前身是沙逊大厦,原名华懋饭店,1956年,为纪念亚洲太平洋和平大会更名为和平饭店,2007年关闭翻新。
经过3年修复,2010年和平饭店重新开门迎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缮努力还原建筑架构的完整性,装饰艺术设计保留完整。
铜雕花的大门、旋转式厅门、大理石地面和墙面拼花……推开和平饭店四扇旋转门中的任意一扇走进大堂,仿佛置身上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前台办理入住和结账的中外宾客不断。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订房率很高,餐饮生意也同步增长,都需要提前预约,一座难求。
大厅中央摆放着用1580片琉璃制成的艺术玻璃雕塑“和平鸽”,上方是标志性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顶。雕塑四面是四幅描述老上海生活气息和城市环境的银色浮雕。大厅里,合影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和平饭店标志性的八角形大厅,大厅中央摆放着艺术玻璃雕塑“和平鸽”,雕塑四面是四幅描述旧上海生活气息和城市环境的银色浮雕。(和平饭店供图)
穿过大厅,来到位于夹层的和平博物馆。不大的馆内陈列着和平饭店的各式银质器皿、瓷器、水晶摆件和古董,与上海及饭店相关的旧报纸和书籍,曾经在此下榻的名人政要照片等。工作人员会在固定时间介绍这栋大楼的风雨岁月。
酒店客房以浅黄色和蓝色为基调。修缮后,著名的九国套房也保留了下来。这些178平方米的套房,按中国、英国、美国等9个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格区分。几十年来,这些套房迎来了无数的贵宾、外交政要和名人。
就餐及娱乐环境也延续了过往。几经整修的8楼原中餐厅龙凤厅仍保留着当初风貌——中国传统的红柱绿壁,契丹金纹和龙凤顶,继续提供地道的上海本帮菜。
“龙凤厅从来就是这样,临窗用餐时,既可俯瞰黄浦江,又能看到繁华的南京路。”中餐行政主厨马浩成说,龙凤厅的菜单保留了传统经典,也有融合新式风尚的创新菜。这个春天,龙凤厅推出了明前茶香脆皮鸡、马兰头香干青团等季节时令菜,“经典和创新并不矛盾。”
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闻名遐迩的和平厅便接待过诸多国际政要、名人、名流。(和平饭店供图)
离开龙凤厅,穿过布满拉利克水晶的走廊,便是闻名遐迩的宴会厅和平厅。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国际政要、名人、名流聚集于此。1998年10月,和平厅里的长桌,见证了第二次“汪辜会谈”这一两岸关系的重要时刻。
疫情后,成立于1980年的老年爵士乐队恢复了每晚的演奏。乐手郑德仁说,“人们都说,看到我们,宛如看到旧上海的繁华。其实不是,我们见证的,是一个全新的上海。”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独具魅力,繁华背后,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沧桑历程。“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近一个世纪里,和平饭店始终伫立在外滩,上海的故事也在继续书写。(完)
举报/反馈

中国新闻网

3979万获赞 638.3万粉丝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