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每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智不够成熟,面临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等诸多烦恼,极易产生叛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2年6月,四川省达州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达州一中”)就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备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个班级还设有心理委员,同时开放了心理辅导室,为全校师生提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心理辅导,全面推进心理健康阳光教育,着力打造阳光学校、培养阳光学生。
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教师指导下参加活动
阵地建设有保障
投入100余万元建立实践基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2019年,达州一中投入100余万元,成立了心理发展与研究中心,在凤凰校区、朝阳校区均有基地。该中心是达州市目前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功能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之一。
达州一中心理发展与研究中心一角
“中心设置有接待室、个体辅导室、宣泄室、教研室、生涯规划室、音乐放松室、沙盘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达州一中心理发展与研究中心负责人罗康介绍,该中心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例如,中心内的“生涯辅导箱”,提供了52个精品辅导活动教案教具和心理测评系统,可配合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使用,也可以用于生涯个案辅导。
心理健康教师罗康为初中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除了备课、上课,罗康和学校的几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还承担着该中心日常运营、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职责。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学生倾诉各种烦恼、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心灵港湾”,几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也成了学生们的“知心朋友”。
“从2月份开学以来,预约心理咨询服务的学生,就一直排着长队。”罗康告诉记者,只要是课余时间,该中心的各大功能室都有学生使用。心理咨询方面,无论是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学习压力纾解、负面情绪发泄,学生们都会到该中心来寻找解决办法。“包含团队辅导和‘一对一’的个人辅导在内,我们两周内的计划表都排满了。”该中心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张静说。
学生们接受心理健康测评
达州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一直以来,达州一中都特别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依托心理发展与研究中心这一平台,目前,学校已建立起“中心+班级+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正能量传递到整个校园。
课程设置有特色
在全市率先开设“阳光心理课”
“每个心理健康教师,平均每周要上12节课,平均每个班级每个学期要上9节课。”罗康告诉记者,达州一中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学生课表,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还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学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开设、教育成果评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生社团组织的心理知识竞赛活动
“阳光心理”特色课程,达州一中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探索,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达州一中的心理学专业师资团队,专门负责对“阳光心理”课程进行研究与编制,同时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编制专门的教案、教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实现“本校化”,这些工作目前都走在达州市前列。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积极心理, 二是生涯教育。”罗康介绍,积极心理课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生涯教育课以生涯理论为背景,引导学生科学地了解自我、规划未来,与学校“崇德、健体、励志、博学”的校训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在达州一中,每个班级都有两名“阳光心理委员”,一男一女,他们会实时关注班级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罗康介绍,自“阳光心理”课程开展以来,减少了学生的心理知识盲区,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运用所学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降低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同伴互助情况大大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积极思维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共育机制有亮点
心理学专家走进校园成常态
3月9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邱田博士走进达州一中,专门为班主任开设《如何应对中学生心理问题》专题讲座,既有专业的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实践基础。此前,在学校的“凤麓大讲堂”中,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娟,曾专门为学生开设以“关注自我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专家走进达州一中开设讲座
专家走进达州一中开设讲座、接受心理咨询、指导教学实践,近几年来已成为常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跨部门、跨学科的工程,需要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共育机制。”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心理健康教育“共育”方面,达州一中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大胆尝试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学校已与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单位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并组建了专门的“智库”团队。
“线上微课,是我们在共育机制上的一个创新。”罗康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学校将心理健康课堂制作成“微课”视频,通过线上发布的形式,为在家的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和情绪宣泄方法,例如正念训练、“蝴蝶拍”“呼吸放松训练”等,效果特别好。此后,学校将“线上微课”内容进行拓展,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协同参与的新机制,好评不断。
学生们在心理发展与研究中心接受团队辅导
家庭教育,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一中始终秉承“家校共育”理念,除了利用“校园开放日”活动将家长“请进来”以外,所有班主任每学年还会“走出去”,对所在班级学生实行全覆盖家访,将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融入到“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中,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珍爱生命,学会了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了应对生命中一切变化的能力,还懂得了认识情绪、觉察情绪、调节情绪,发展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学会了主动拥抱美好的人生。(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