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要是病人想去多看几个医生,医生会不会介意呢?

其实医生介意不介意,也不都是一个态度,这也是得分情况的。

主要是看患者为什么要去多看几个医生?是天然的对医院、对医生不信任,还是对病情比较担心,想多了解一些病情诊治信息?

其实对于医生来说,介不介意不重要。他介意,你难道就不去了吗?

下面随聊一些体会吧。

临床诊治疾病是存在很大空间的,不同医生,哪怕是

同科室,他们的认知总会有所差异,经验更是不同。所以,对于疾病诊治方案上,大原则一般不会有什么差异,但细节上是会有所区别的。比如一个肺炎病人,我觉得首选二代头孢,他觉得先用喹诺酮更好,每个人都有他选择的理由,每个药也有它各自的优势。这个没什么问题,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但是到了患者身上,就出来问题了,两个医生给了两个不同的用药方案,他们一般不会跟你细说他们的考量,顶多在你问的时候说一两嘴,也不全面。但你听到之后的所思所想,是不可控的。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个情况,你主观上可能会因此做出判断,那个医生不行,这个医生靠谱,那个药不行,这个药才好。这种判断一旦出现,就形成了认知误区。

还有,医学伦理学是要求,医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但不能在他人面前对别人的诊治随意评判,因为你们了解的信息也不一定都相同。哪怕同一个病人,先后到两位医生处就诊,病人所讲述的病情内容也会存在出入,甚至有时候在关键信息上有很大差异。

再者,疾病是随时在变化的,他看的时候,你只有恶心、腹胀,到我这看的时候已经有腹痛腹泻了。那前后两位医生的判断肯定会有所不同。

但在患者意识里,是只在意结果的,你判断错了就是你水平不行,或者你不认真。甚至我为什么腹痛腹泻了,就是你给耽误的,你要是早诊断清楚,我不就不用腹痛腹泻了吗?他不认为是疾病正常发展的过程。

有时候我的病人在就诊过程中,评判之前的医生的时候,我基本都给对方解释一下,尽量消除误会。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位阿姨发烧快一个月了,先后在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看过,输几天液就见好,一停药就又发烧。反反复复。最后来到我们这里,查心脏彩超证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家属大骂前面两家医院不行,把病耽误了。

等他冷静了,我跟他解释,疾病发展有个过程,很多时候一开始是没有特异表现的,很难第一时间诊断准确。第二,你看看你的单子,这里面人家已经给你开了心脏彩超检查,你也缴费了,为什么没查啊?他说,一个检查预约十天,给忘了。

我说,你看,人家确实是想到这个问题了,而且也把该做的检查开好了。只是大医院病人多,等待时间长。到我这当天就查,当天就出结果,不是我这比人家牛,是我这病人少,等待时间不长的原因。

还有一个,你一来,就带着人家的诊疗记录给我看,相当于人家凿山开路,给我提供了方便。要不然,我也不可能第一个就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对吧。我也得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凿,土也得一锨一锨的挖。

结果,病人家属恍然大悟,直说颠覆了自己的认知。

如果是一个疑难疾病,困扰很长时间了,我当然愿意患者多去几家医院看看,我还希望他把看的结果拿给我看看。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有时候一次病人复诊可能会让你困扰很久的问题得到完美的解释。

举报/反馈

寒江孤影夜难眠

5.2万获赞 835粉丝
寒江孤影夜难眠,闲来无事聊家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