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梵·高去世后,科学家推断他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国际上将梵·高的生日——3月30日定为“双相情感障碍日”,这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之后的第三个国际性精神障碍纪念日。
▷动画《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剧照
其实不仅梵·高,还有其他很多名人都是双相障碍的受害者,比如:
天才音乐家贝多芬,在躁郁症发作期间,创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曲,在他没有犯病的时候,并没有显得特别高产;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居然高冷到不打算去诺贝尔委员会领奖,最后竟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写出《老人与海》经典之作的海明威,患有家族遗传的躁郁症,最终将自己交付给了子弹;
让斯嘉丽变得家喻户晓的费雯丽,也有难以相处的名声。
▷梵·高的代表作《星月夜》
那么究竟是天妒英才,让天才们患上精神疾病呢?还是这种病是天才病?
没人说得清。
但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躁郁症带来的灵感和热情,就是把普通人变成天才的“临门一脚”。
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很多天才患有这样那样的精神疾病,但他们在给我们带来不朽的作品同时,也遭受着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今天X酱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双相情感障碍”。

01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那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呢?
“双相情感障碍”又叫“躁郁症”、“狂躁抑郁症”,结合了狂躁症和抑郁症的症状。
躁郁症患者根据其症状不同,可能会出现“抑郁发作”、“狂躁发作”以及“抑郁狂躁交替发作”。患者常常会时而情绪低落,时而情绪狂躁,时而温和,时而暴躁,就像是不同的人一样。
躁狂发作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通常不会主动就医,到了抑郁发作阶段就会忽略之前的躁狂状态。因此许多人在抑郁发作时就医,往往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等。
美剧《国土安全》剧照,Carrie是一个天才般的躁郁症患者。
(1)躁狂时
在躁狂状态下,患者拥有旺盛的精力
他们不眠不休地工作和社交,也没什么疲惫感,躁狂状态下的他们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睡眠上。他们非常兴奋,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天选之子。患者说话时的语速非常快,常常一件事还没说完就跳到另一件事上,容易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这种极度兴奋的状态下,一个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都会明显下降,更容易做出一些危险行为,比如危险驾驶、疯狂购物等,攻击和挑衅行为也有可能变多。
BBC纪录片《躁郁症的那点事》,躁郁症患者对躁狂的描述。
躁狂状态颇具迷惑性,因为此时可以达到患者的能量巅峰,患者的自我感觉良好,但周围人会因为患者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不正常”:
一是“暴力行为”。
因能量充足、容易被激怒,他们动不动就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人起争执。
二是“看似积极正面的行为”。
因为患者能量处于巅峰,他们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大、要做大事、责任很大,特别喜欢管闲事,但言行态度往往盛气凌人、自命不凡。
三是“思维奔放”。
有些患者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奔逸,在这种思维状态下,患者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文思如泉涌,头脑中大量毫无关系的概念、想法会在短时间之内涌现,显得凌乱、丰富而有创造力,这也是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比如很多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躁狂时期完成的:
乔治·亨德尔,他最著名的作品《弥塞亚》就是在躁狂发作最强烈的24天内完成的;舒曼的《梦幻女神》是他精神恍惚期间在墙上涂鸦完成的,躁狂平息之后就鲜有作品问世了;梵·高一生备受躁郁症的折磨,每一次躁狂发作都会进入一段创造高峰期;剧作家曹禺在创作《日出》时经常情绪激动,曾摔坏许多珍贵的东西……
BBC纪录片《躁郁症的那点事》
(2)抑郁时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极度亢奋,患者在能量消耗殆尽后会毫无悬念地跌落到极度消沉的深渊。
情绪低落期间,患者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灰暗的,他们倍感苦恼、忧伤和绝望,平常喜欢做的事情也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乐趣,他们会觉得生无可恋,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或者实施自杀行为。
躁郁症的抑郁相的表现和抑郁症相同,包括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内疚自责、睡眠困难等。
思维迟缓的表现是:语速慢,说话少,声音微弱,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思考问题吃力,交谈困难,感觉脑子像生锈了一样。
意识活动减退的表现是: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想做任何事情,不修边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不说话、不动、不吃等木僵情况,叫作抑郁性木僵。
内疚自责的表现是:过分贬低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预感将来会遭遇不幸,觉得孤立无援等。
睡眠困难的表现是:失眠,入睡困难,睡不安稳或者早醒,感觉疲倦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胜任工作,或者嗜睡。
有些人认为躁郁症就是在躁狂和抑郁这两极之间来回摇摆。实际上,大多数躁郁症患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抑郁状态。
长期来看,在躁郁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抑郁是不可避免的基调,而躁狂的状态则时有发生,并伴随着躁动不安和生气的情绪。
BBC纪录片《躁郁症的那点事》,躁郁症患者抑郁时的情绪感受。

02

躁郁症是如何形成的?
印度库马恩大学(Kumaun University)心理学系针对躁郁症的特征进行了研究(Chandola,2016)。
该研究共有40名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和40名无该症状的人 (对照组)参与,他们都需要填写人格维度量表(Bhargawa,2012年)。
结果显示,发病率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性最高);在年龄上也有显著差异(40~50岁的成年人发病率较高,而20~30岁的年轻人发病率较低);但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与对照组评估之后,并没有发现两组人格上的显著差异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这些发现有些出乎意料,虽然其他心理障碍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患者知道自己生病并因此感到痛苦;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却不同,虽然他们有非常明显的双重症状,但他们的人格却不受影响
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躁郁症患者的大脑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涉及的脑区包括大脑前额叶、海马、杏仁核和边缘系统。一些研究发现,躁郁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神经元的树突比普通人要少。
电影《一念无明》剧照,患有躁郁症的阿东住在爸爸的板间房里。
那么,躁郁症是如何形成呢?有专家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遗传原因
躁郁症的遗传贡献率是85%,也就是说,一个人患躁郁症有85%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如果你有一个直系亲属患躁郁症,那么你患躁郁症的概率是10%~17%。超过2/3的躁郁症患者至少有一个直系亲属存在同样的问题,或者患有单相抑郁症。
(2)突发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些重大事件突然发生或是内心长期存在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比如失去亲人、夫妻离异、突然退休等,导致失落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遣,从而促使躁郁症的发生。
另外,有一点我们要注意。
躁郁症,不是非黑即白的精神疾病。
还有一些情绪障碍只有轻躁狂阶段,而没有明显的抑郁阶段,或者轻躁狂和抑郁的持续时间都只有几天,或者类似循环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少于两年。
总之,躁郁症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大片的灰色过渡地带。也就是说,从正常到躁郁症的变化是连续的,正常人也会有情绪波动,持续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几天或者几个星期。
情绪波动如果比较小,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就属于正常范畴;而如果情绪波动幅度非常大,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就可能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情绪障碍,需要看医生了。
▷动画《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剧照
写在最后
很多人对躁郁症的认知存在不足,将其美化成天才病。
但躁郁症患者的生活在外界看来似乎一切都很好,表象一片风平浪静,精神上却承受着不被看见的痛苦。
在疾病痛苦的长期洗礼下,躁郁症患者对生命的感知也许不乏通透,他们也奋力挣扎过,也努力给自己输入积极能量、光和希望。
希望我们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对生命多一份永恒的敬畏心,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够给与关怀。
References:
——————
[1]Title: the brain prosthesis, author: Yao Nailin, press, citic publishing group, publication date: 2020-03
作者:KK
排版:KK
封面:动画《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举报/反馈

解X心理

5380获赞 761粉丝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