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更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裹足不前。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的父母,明知道溺爱不好,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何在呢?

一、溺爱的真相

从表面上来看,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非常伟大的味道:因为溺爱的父母往往通过牺牲自己的诉求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未必!溺爱往往源于父母的自恋,或者说源于父母对自己曾经欲望的无限放任和满足!看到这里不要生气,也不要着急进行抨击,且听我慢慢道来!看完之后,你自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整合内化。当我们成为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化童年的整合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无节制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与其说他们是在无节制地给予孩子,不如说他们是在无节制地满足曾经的自己。他们想要给孩子提供的,往往都是自己童年时中不曾得到的!并且这种不曾得到的情感程度越深,其给予孩子的无节制限度也就越大!父母在溺爱孩子时,其实是把孩子当成曾经的自己,进而给予曾经的自己过度的满足和报复性的补偿!

奶粉要买最好的、服装一定要是名牌的、早教中心要去最高档的……这并不是因为父母有多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自己在童年的时候极度地缺乏这些东西!并且这种缺乏使我们在当时形成了强烈地负面情感,这种负面情感又在我们的内心最深处形成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此当我们成为父母时,我们不愿意让这些情况在孩子的身上再次重演,于是实质上是因为心理投射而进行自我补偿的溺爱出现了!

很多做父母的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既然在起跑线上,还没有开始比赛,又怎么会输呢?有的家长会说,这里所谓的“输”指的是孩子所具备的一些基础!哪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既然是必备的一些基础,请问基础有输赢吗?如果基础有输赢,那还叫基础吗?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实质往往是很多父母在为孩子花费和付出各种名目的金钱和时间时给自己的自我心理安慰。这里所谓的起跑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起跑线。当他们是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受到理性教育模式的熏陶,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找到良好教育和优秀父母的答案。因此在成为父母后,他们自身往往承受着沉重的职业压力!而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和职业压力产生共鸣,让父母回想到自己的童年,回忆起童年时的一系列不愉快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变成一种巨大的压力,于是焦虑产生了!

焦虑无法排解,压力又不知道如何来调节,于是在找到排解压力的良好途径之前,一些不理性的攀比和物质补偿也就顺其自然了。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对孩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其实是在内心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因为如何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带着这种对自身爱的补偿,使父母在对待孩子时失去了应有的理性,甚至是带着深深焦虑的。

二、溺爱的表现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三、溺爱的六大危害

1、溺爱会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长

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他们会很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将永远处于孩子的水平,永远不会发展和变得成熟独立!甚至孩子的生理发育也会因此而停滞,最终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像成年人的成年人!当今社会的“啃老族”、“月光族”、甚至很多看起来自己还是孩子的年轻父母,无一不是溺爱的附属产物!

2、溺爱是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是啊,这位母亲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塑造了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活状态,并使这些习惯和状态深入骨髓根深蒂固,专家又能奈这个孩子何呢?不可能再重新给专家下一个二三十年,让专家来帮助孩子重新来过!

3、包办型溺爱是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止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求自我定义,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一直否认孩子的感受和判断,而会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孩子头上。他们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是不真实的。父母经常性地会认为孩子的脾气实在是太倔了,其实父母不明白他们所谓“倔”的意思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只有父母才知道,但孩子居然不承认。实际上,这时父母就会对孩子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想要的孩子形象,而这会让孩子丧失真实自我。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

譬如,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了10年钢琴。但是,上高中后女儿放弃了,不再弹钢琴了,而且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弹钢琴,也不喜欢她的老师。但这个妈妈却认为,女儿肯定喜欢弹钢琴,要不怎么能弹10年呢?而且,她也一定喜欢她的老师,要不老师凭什么喜欢她呢?

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很明显这个悖论是非常荒谬的!

4、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在中国,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部分包办型溺爱下的孩子成功了,但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会突然觉得没有为自己活过,大量包办型的孩子失败了,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5、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成为“他人的地狱”

一般来讲,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别人,也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是丧失了自我。但相反,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所以放纵型溺爱会培养出“他人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可以这样讲,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惟命是从。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

因为父母放纵型的溺爱,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转。一些家长可能乐于看到孩子喜欢指挥别人,他们会认为这是孩子天生的领导才能。但是,这种早早就惯出来的“领导才能”因为缺乏对别人的理解,不仅会成为“别人的地狱”,也会成为自己的地狱。

在放纵型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极易成为问题学生。因为被溺爱的孩子习惯了别人替他解决问题,但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替他掌握知识。不仅如此,因为学习成绩糟糕,老师和同学都不再关注他,为了重新成为大家的关注中心,他们有可能会发展出一系列的恶劣行为,譬如在课堂上骚扰其他同学,给同学老师起绰号,故意找老师麻烦……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取别人的关注。

凡事占上风,太想成为关注点,这是很多问题孩子制造麻烦的原因。他们多数人难以通过取得好成绩而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就只好去制造麻烦。

6、放纵型溺爱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敌人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譬如,在吃鱼和鸡的时候,妈妈她会把骨头先剔掉,孩子小时候如此,上学后仍然如此。父母会说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防止他上学迟到。而孩子会因为习惯成自然,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并且,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到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这也导致他们容易沉溺干电子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他们的愿望才能立即得到满足。

四、“孩奴”父母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房奴”相对应,有父母面对孩子自称“孩奴”,“孩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孩奴”在本质上来说,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 极度溺爱!自称“孩奴”的父母往往在内心的极度焦虑与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挣扎生活,他们的状态到底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14岁以下的孩子,看到父母不高兴、吵架的时候,会做自我内归因,即他们会把父母的不高兴统统归因为自己不好,哪怕其实父母只是为工作上的事务烦恼,和孩子完全无关。

“孩奴”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琐事争执不愉快时,在他们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那些不是冲着孩子而去的不快,对孩子敏感的心灵也是一种冲击。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或者表现出不高兴,孩子的人格成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人际模式也会扭曲。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孩子会害怕与人交往;另一种情况则是,孩子会以暴力的或者过激的方式去处理他的人际关系。

当为人父母者认为自己成了“孩奴”,这意味着,他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负担,这本身就是种负面情绪。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他的思维结果、他看待孩子时就容易产生负面的认识。也许,你在网上发帖子晒自己的“孩奴”生活时,完全不曾想到你的“孩奴”心态会给孩子带去多少的负面影响?可是,它真的只是电脑上敲出来的两个汉字吗?

在当今众多421”模式的家庭中,孩子成为了长辈们争相宠爱的唯一对象,也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新思考该如何来真正地爱我们的孩子。

举报/反馈

启元子心理健康

6565获赞 27粉丝
跟随资深心理工作者学习最鲜活心理健康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