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箫紫圜
编辑|阿巴阿巴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善,同时又要面临初入大学校园所面临的种种不适应,所以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他们的情绪复杂多变,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做出消极行为等情况,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大学生品格优势的测量有利于大学生发现自身的性格优势,从而更还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国内外有关于大学生品格优势、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提供了切合实际的理论资料。
聚焦于大学生的品格优势及情绪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品格优势、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
实践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品格优势、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研究。
大学生目前的品格优势、情绪管理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研究数据结果进行探讨,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运用提高大学生品格优势及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等对策来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品格优势概念。品格优势的概念最早是通过对CharacterStrengths进行翻译而得来的。
著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提出所谓的品格优势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过程或一种心理机制,通过这种心理过程或心理机制,有利于个体提高思考能力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实现美德的形成。
而心理学家通过对品格优势的研究认为,品格优势是一种积极的有利于自己及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其有利于提高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及品格优势进行研究认为,品格优势是个体通过一种不间断地心理过程及心理机制使得个体可以从中获得思考及行为都会受益。
心理学家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个人优势与美德的研究。
在对品格优势实现的过程,例如,美德中的仁爱,可以通过正直、宽容、善良、爱等品格优势来体现。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差异具有稳定性和常规性但是个体在客观条件下,也会发生改变。品格优势相较于天生具备的才能具有可培养性。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重要概念即是品格优势。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个体的潜能、品德与积极心理品质。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相较于国内对其的研究,国外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较为完善。心理学研究初期。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目标是患有心理问题或消极的心理状态的个体,并对个体的心理问题作出诊断及治疗。
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心理学不单是对个体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培养个体心理的积极因素对个体的品格优势及美德进行构建。
品格优势逐渐获得世界各国各科专家学者关注,并进行研究后认为可以通过研究个体情感、态度、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等来探索品格优势及其重要性。
品格优势的实践价值不单在心理学上受到诸多专业学者的关注,同时深受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学者的青睐。
个体的品格优势通常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在个体进行人际交往时,因其具备较为积极的意识、情感和行动能力,所以会表现得更具亲和力、宽容、感恩等良好的品质。
品格优势的重要性不单可以体现在人际交往,同时在个体的生活及学习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具备品格优势的个体伴有极强的好奇心、强大的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智力优越、为人谦虚有礼及爱与被爱等品格。
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能够对自我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及目标感,从而在未来生活中缔造价值。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具备完善的针对个体积极性、潜力及品德等方面进行检验及测量的方法。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积极干预及训练,从而实现大学生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认知及积极行为的体验。
大学生在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了解与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其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
情绪管理概念。“情绪管理”一词最早是由Hochschild提出的。情绪管理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的。
这一概念被提出后便受到各类学科的专家学者所重视,例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大量的专家学者对情绪管理进行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及论述。
从组织行为学方向将情绪管理定义为是个体之间的情感互动,个体通过改变情绪或感觉程度或质量从而采取的行为,并且情绪是可视环境场景的不同来进行管理的。
情绪管理是个体在了解自身情绪的前提下,在社会交际需求下,建立科学的情绪调节机制,形成积极的培养乐观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并保持乐观的情绪态度。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个体在儿童时期进行学习及培训后可以实现更有效地对自身进行情绪管理,可以实现降低焦虑等心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首先就要认识情绪管理。在进行情绪管理时,首先就是要了解为什么会有情绪波动及情绪波动的来源,所以要对情绪管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其次就是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在认识并了解情绪后,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及转化。
情绪管理的最终目标不单单的是简单地对情绪进行管控,而是通过进行情绪调节的过程增强自身体验,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国外的心理学者也对情绪管理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对自身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随之有所提高。
个体在实践中可以感知到更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个体的身心受到鼓舞,从而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如双向人格障碍、社交恐惧症及进食障碍等等。
个体对情绪的有效管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能力都将得到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个体未来的长期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和快速成长期,情绪的特点具有波动性和两极性。当面临现实与理想差距、升学与就业迷茫、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功利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时,他们随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和起伏。
教育者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及调节,采用合理有效的思想教育与实践,合理准确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的研究是在医学、心理和社会现象等各方向都有涉及的综合概念。
从不同的方向及角度去诠释心理健康,会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如,马斯洛通过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会自我实现并且会充分发挥个人天性;奥尔波特通过研究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内心成熟稳重的人。
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的这一阶段对大学生而言是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大学生在这个阶段是生理及心理都快速发育和发展的过渡期。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是校园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心理健康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要求也越加严格,同时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压力也愈加沉重。
国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体系,鉴于国外对这方面研究较早,在这一课题方面已经趋于成熟。
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十分重视,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对于2009至2015年间,以前使用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人以及将来有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除双相情感障碍、贪食症和精神分裂症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情况均有增加,焦虑、惊恐发作和多动症的比例最高。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使用相关机构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和未来有使用服务的意愿的人数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