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境外债务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3月28日晚,融创中国在港交所公告称,针对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公司已与债权人小组就境外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其中超过30%的境外重组债务已经签署重组支持协议(“RSA”),同时拟就方案向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多支持。加上年初160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获得通过,外界普遍认为融创在风险化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望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降杠杆目标约30亿美元

根据融创的消息,此番境外债务重组的总金额共90.48亿美元,包括境外美元票据77.04亿美元及其他境外债务约13.44亿美元,以及应计未付利息总计约11.89亿美元。

方案内容显示,境外债务被分为降杠杆、留债展期两大板块进行重组,同时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新票据等多种灵活选项。

具体而言,降杠杆计划目标约30亿美元,分为:第一,融创拟发行10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所有计划债权人有权在重组生效日起的12个月内,以每股20港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转换为融创中国普通股,如选择不转股,则留债9年期,公司需支付1-2%的票息;

第二,发行五年期强制可转换债券,预计规模17.5亿美元,债权人可选择在期初、周年、约定触发机制达成等不同条件下登记转股,到期日尚未行使转股权的强制可转换债券,将全部转换为融创中国普通股;

第三,债权人也可选择将现有债权转换为现有融创服务投资持有的融创服务股权,交换价格为60个交易日加权平均股价的2.5倍,同时不得低于每股17港元,规模上限约4.49亿股,约占融创服务已发行总股数的14.7%。

对于债权人来说,既可自主选择将全部或部分持有的债权转换为股权,提前变现,也能继续持有债权,两种方式均有机会获得足额偿付。就剩余债务,融创将发行新的以美元计价的公开票据进行置换。债权人将获得最多八档新票据,分别于重组后的2年至9年到期,对于第一、第二档债务(初始期限分别为两年和三年),融创有权选择将到期日延长1年,这也意味着公司三年内无刚性还款压力,票息介乎于5%-6.5%之间。

据了解,在债务重组中,获得债权人小组支持至关重要。而根据界面新闻援引一名接近融创知情人士的说法,融创债权人小组持债金额超过30%,近30亿美元,无论是权重占比还是债务规模目前都是行业较高的,意味着方案整体通过已有保障。

本月底或将公布去年业绩状况

融创中国是从去年4月1日开始停牌的。彼时,融创公告称,因尚未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引起境外贷款问题、境内公开债展期对财务报表影响的不确定性等,无法于3月末前刊发2021年未经审核业绩。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这份年报于12月9日才发布,迟到了约8个月。年报内容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融创的总负债为1.05万亿元,负债率高达89%。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停牌不能及时发布年报而停牌的上市房企较多。

另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若上市公司持续停牌18个月,港交所便有权将其除牌。因此自出现停牌危机后,融创积极自救,公开报道显示,从2022年年底至今,融创先是通过股权配售、大股东借款、资产处置等途径持续回血,总计回笼资金超300亿元。而后与AMC机构合作,成功盘活上海董家渡、武汉桃花源等核心项目。

其次是今年年初,160亿元的境内债券整体展期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当时融创方表示,境内债展期方案的通过,将有效缓解融创未来3至4年的流动性压力,为公司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创造有利条件。而分析人士认为,境外债务重组的推进,更利于融创经营面的恢复。

此外,据融创公告称,集团将于3月31日发布2022年度中期、年度业绩。如果上述业绩按时公布,停牌近一年的融创有望复牌。

事实上,停牌事件之后,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也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许久,直到去年底,才屡次现身在一些合作签约现场,不过人们发现,相比一年前,他头发已变得灰白,人也消瘦了不少。淡出公众视野的日子里,孙宏斌也没闲着,一边出售资产、股权,寻找金融机构支持,另外还自掏腰包为公司提供了4.5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此次境外债务重组中,也是将1.5亿美元全部同价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

今年回归良性发展轨道?

此前提及融创和孙宏斌,人们的评价往往有四个字“高举高打”。在历经坎坷2010年上市之后,融创用疯狂并购、拿地的方式,迅速跻身房企销售前十强。2021年上半年,基于前几年优异的业绩表现,融创依然拿下不少地块,其中以西南地区最甚。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西南区域土地储备总占地面积达到6117.8万平方米,估计可售建筑面积1.3亿平方米,总土地储备1.05亿平方米,各项均为融创各个区域最高。

除此之外,早几年间其在并购项目上同样大手笔不断,最为人熟知的是入股乐视和收购万达文旅项目。2017年,在被外界看衰的情况下,融创出资超150亿元入股乐视。同年,又以632亿价格收购万达旗下文旅、酒店项目。

融创后来危机的伏笔,或许正是彼时埋下的。当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收紧,此前高溢价拿地的风险,以及被大量收并购项目拖累的现金流。让融创“暴雷”风险增加,终于在2022年上半年难以支撑,甚至传出拖欠中小企业供应商工资的消息,有供应商称,“连5万元都拿不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纾困房地产行业发展,利好融创在内的房企向新发展模式转变。针对融创境外债务重组一事,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曾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指出,目前房企的政策环境已经实现了好转,资金面也有转好趋势,但未来还需要注意企业现金流与流动性这一核心问题。此外,金融信息提供商华尔街见闻预测,如果融创债务重组后续进展顺利,融创或许会是出险房企中首个完成债务重组、恢复生机的头部房企。

孙宏斌在去年12月披露的2021年年报中称,会尽快完成债务重组和恢复稳定经营,争取在2023年回归良性、健康发展轨道。未来七年,会通经营活动、资产出售来继续还债。如今债务重组获得实质性进展,似乎离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后续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黄河记者:张博 编辑:卢婷

举报/反馈

济南时报

3063万获赞 26.9万粉丝
新闻有力·报纸恒温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