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词条上了热搜——年轻人上香。
甚至有网络热梗“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
其实,上香和搬砖并不矛盾,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
年轻人为啥热衷寺庙游,侧面不也反映了,他们的焦虑有多么严重吗?
学业、就业、职场、工作、谈婚论嫁、生育子女、赡养老人,哪一项都是亚历山大。
上香不代表不上进,祈福也不代表躺平。
年轻人只是简单地想有个空间,有个时间,去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情绪需要出口,更需要方法。
如何走出焦虑,《冷眼》教你三招。
【1】会爱
《冷眼》中这样写道:很多人并不自爱,也没有爱人的能力,爱亦有道,爱之以道,此间学问深厚,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
爱的能力首先是爱自己的能力,我们很多人不爱自己,还有很多人只爱自己,更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两者是同一人。
尤其是,父母这个群体,真的很特殊——
父母们不爱他们的孩子吗?
不,他们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真的爱他们的孩子吗?
嗯……可能不是那么爱吧……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在网上发文爆料:她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二年级,班上一共50名学生,吃抗抑郁药的竟然有29人。
这个数据,实在太骇人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压力如此之大,不得不用药支撑着去做一个“正常人”?
是家长们“鸡娃”太厉害?还是教育“内卷”太严重?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名。
可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只有一个!
难道考不了第一名,就不是优秀的孩子吗?
试问父母,你们上学的时候考过第一名?
孩子从未要求过父母必须年薪百万,当上经理,你们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必须考第一。
说实话,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
郭德纲曾经说过:望子成龙的父亲,几乎都不是龙。
他还说:父母是龙,你也没有必要把孩子逼下海,一个人有一碗饭,他有他自己的造化。我作为父亲对我儿子只是说,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你凭你的手艺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爱与理解。
《冷眼》中写道:许多父母根本不是真正的爱孩子,他们只是爱因爱孩子而得到的好处。
其实有的孩子,并不是学习这块料,父母也知道,就是不想接受,因为放不下面子。
其实,大可不必。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代表其他的能力不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兴趣,用他的热爱去点燃他的人生。
正如《冷眼》中所言:子女如何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
把孩子当人,把孩子当他人。
一言以蔽之,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2】修身
《冷眼》中写道:“修”真是个很好的词儿,它融合了“学、练、静、动、时间、空间、改变、提升”等几乎所有的概念,一呼一吸和海雨天风都是修。
当把修行者和普通人作为相对概念来说的时候,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修行者也是普通人,但修行者“息有存,瞬有养”,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修行的机会。
总是内观、总是反省、总是自我觉察、总是修正、总是精进,无一刻停歇,而普通人总是停留在眼前和表面、总是外求、总是归因心外、浑浑噩噩、“懵懵而兴、蠢蠢而食”。
看起来修行者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每天吃饭、睡觉、干活儿,实际上却有云泥之别。
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师傅,我酒后老是不能自控,失态出格行为频出,所以我下定决心戒酒了。
徒弟分明在瞎扯!喝酒失态,正该在酒中修炼,倘若戒酒了,在哪里去炼去?若本不爱酒,自然戒掉罢了;若本爱酒,则更应该在酒中去炼,炼到如泥烂醉而泰然自若方是功夫。
事上磨,不逃避。
我有一个习惯,下午接孩子放学的路上,总是喜欢在路边的小摊上买点蔬菜和水果。
因为路边摆摊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
我总是觉得他们年纪那么大了,还出来摆摊赚钱,实在是不容易,自己能多买一点,他们就可以早一点收摊回家歇歇。
有一天我买了4斤大葱,花了10块钱。
回到家后,婆婆感觉没有4斤,就顺手称了称,果然3斤7两。
我婆婆就开始抱怨:以后可别买路边摊上的东西,缺斤少两的不够生气的;别看他们年纪大,都是混过大集的老油条,不够斤两是常事……
可是,第二天,我又习惯性地在路边摊买了几斤苹果。
我只是单纯地想帮帮老人家早点卖完、早点回家,至于少我几两称,那真的不重要,不就是几毛钱、几块钱罢了。
让老人家多赚几块钱,也不是什么坏事,对吧?
别人怎么对待我,这是我的因果;我怎么对待别人,这是我的修行。
就像樊登说的:你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当作已经开悟的禅师,除了你自己。每个人都在用他们的方式试图点化你,他们让你生气,让你心烦,让你受辱,其实只是为了让你早日开悟。
试着这样想想,试着这样看待你身边的每个人和每件事,你可能会顿悟许多道理。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哪有什么修灵,只有行修,修行,修日常行为。
【3】阳明
《冷眼》中写道:关于阳明心学:第一,有些句子实在太妙,我再说什么都是多余,只想将原文抄录于此;第二,相较于佛老,阳明心学作为儒家传承之一脉更适合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人、企业、国家和民族;第三,阳明心学两个“直指”,直指人心找到了起点、直指事功找到了终点,何不学乎?
何为阳明心学?
(1)知性本一体,二则二矣。
(2)知不知,乃知。
(3)勿动恶念,念起即行。
(4)良知本有,勿使蒙蔽,修未发之中。
(5)事上磨,需于事上练功。
(6)道在意,不阻于语。
(7)致广大而尽精微。
(8)人一日而经古今世界。
董宇辉在直播间曾这样说道:每当我们这个内心没有坚定答案的时候,总是极其迫切的向周围的人,向这个世界发问,渴望他们给我一个坚定的答案,渴望他们给我一个回应。
但是,反求诸己,答案自在你行,坚定地走,很少摇摆。
强者总是不为外界的评价所为,他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就如同海上航行的那种巨大的邮轮,不会因为风吹而摆动。
王阳明后来悟了心学以后,他开始在贵州农场修建房屋、照顾生病的仆人、传授弟子、教授学生。
他面对逆境,在悲观中不躺平、不摆烂、不抱怨,而是镇定自若,向内心索取答案。
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把道理想通,还能把事情做好,他不是想通了再去做,而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所谓知行合一。
正如书中所说:有的人喝“鸡汤”就好,他需要的只是心灵安慰和情绪稳定;有的人必须吃“补药”,他在稳定心神之后更要获得辨别方向的智慧和奋力前行的动力。阳明心学既是“鸡汤”又是“补药”,咋吃都行。
【4】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冷眼》真的是一本非常棒的书。
此书是作者朱巨露总裁,30年来的讲课精华,也是他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冷眼洞察、热心关注的人生体会。
全书四大篇:思、悟、行、功。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主体精华部分用的是格言体。
因为是格言体,所以可随手翻阅。依文章顺序读来亦可,倒读亦可,随意寻章摘句亦可,均应各有所得。
《冷眼》不仅仅教你去修炼生活,也教你去修炼职场。
当下即道场。
用书中的话来说,我们都成不了佛,但我们可以每天都在接近佛的路上,这正是修佛的意义;“众生求果,佛祖寻因”,用在企业管理中即“过程管理”。
如果你也想生活通透一点,事业通顺一点,不妨买一本《冷眼》读一读,反正也不贵,你说是吧?
很多时候,只要一句话,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说不定《冷眼》中的那句话,刚好被你读到,刚好给了你力量,刚好改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