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是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孩子往往会比同龄人懂事得更早,受到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现在即使很多生活条件的家庭,也会选择穷养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有出息。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01

网站上有个问题:有个经常对你“哭穷”的父母是种什么体验?

很多网友在下面纷纷留言,点赞最多的几个描述是: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不值得被爱......

其中有位博主就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被穷养的感受,博主表示:自己的家庭条件还可以,但爸妈却经常会说出我舍不得买”、“又给你花了一百块”、“太贵了”、“以后买便宜点”、“少花点钱”这样的话语。

博主十分不理解,自己父母为什么每天都要和自己这样讲,难道是他们想要让自己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吗?

但是这样的方式让自己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负疚感”,尤其是在每一次实现愿望的同时,久而久之,这种“负疚感”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敢有愿望,直至没有。

同时,这种负疚感也会迫使自己塑造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形象,但这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愿望破碎,一桩又一桩不了了之的心事。

以至于长大后自己攒钱买了曾经上大学的一件大衣,和母亲分享后,换来的却是劈头盖脸的指责,这让博士十分敏感、自卑且没有安全感,对那些美好的事物,也丧失了索要幸福的勇气,也就是所谓的不配感”

02

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哭穷,并不是因为真的穷,而是因为担心,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向孩子哭穷,那么孩子就不懂得节约,甚至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

或者担心孩子不懂父母赚钱不易,长大后容易啃老;又或者是担心孩子因为经济条件还中肯而不去好好学习,攀比炫富......

教育孩子在金钱上学会节俭固然没错,但如果一味以“哭穷”的方式,甚至还带着“道德绑架”的味道,那么就会让教育的意义变了味。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大方得体

费洛伊德说过:“童年的不被满足,哭穷的环境,会让人自卑,自卑的人长大后更难自立”。

“穷、比不起、不懂事”这样的语言会像病毒一样进入到孩子体内,逐渐扎根发芽,慢慢就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意识:“我很差、我没用、我不值得”......

于是他们开始自我怀疑和自我封闭,从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在与人相处时也会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甚至还会异常慷慨,过度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格局

常言道:“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穷孩子为了省2块钱会走路2个小时达到目的地;而富养的孩子则是会将2小时候的路程缩短到2分钟,打车到目的地,这就是格局。

穷养更会产生“报复性补偿心理”

某购物软件上,许多8090后复古的玩具一直保持热度,不完全调查显示:一年有7000万以上的成年人给自己买小时候的玩具除了玩具之外,还有的成年人会大量购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奢侈品,来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这些都是童年时被抑制的欲望在成年后进行的报复性补偿。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上也发表过类似的文章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穷养的孩子难翻身!

如此看来,父母长期对孩子采取“哭穷式”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投毒”。

03

大学的一位女同学交的第一个男朋友,无论是颜值、智商还是情商都不错,但最后女孩还是患得患失,认为自己不配,最后找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伴侣。

究其原因,就是她从小在父母的哭穷声中长大,长时间被提醒“不够好”,最后真的认为好的东西和自己无关。

父母为什么普遍都喜欢“哭穷”?是因为他们大多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而他们采取哭穷的教育方式,也不过是想让孩子尝尝他们当年尝过的痛苦,之后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感恩和理解自己的人。

但现在和以往不同,如今物质丰富,对孩子而言,父母哭穷哭得不是经济条件,而是他们的感受。

尤其是父母在哭穷的时候,大多都是眉眼低垂、忧心忡忡、哀怨无奈的样子,无形中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不好、我不配”。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在乎的富足和物质多少无关,而与父母对待生活和自我的态度有关。

说白了,穷养和以后是否成成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反而过分穷养会导致人自卑、虚荣,而富养长大的孩子,也不是溺爱,反而会因为小时候见识多长大后不容易被诱惑。

因此对家长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养孩子,既不要刻意装穷,也不能虚伪炫富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就去尽量满足;而不能满足的,也可以坦荡地拒绝,甚至可以大方地和孩子讨论贫穷的感受。

即使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富足,但是时常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在生活中充满亲情和温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对待这个世界更加温柔,同时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今日话题: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经常灌输家里很穷?

举报/反馈

糖果的妈妈

571万获赞 57.6万粉丝
成为学习型妈妈,让养育生活更轻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