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楷,男,汉族,群众,1965年5月出生,古蔺县古蔺镇宝灵村村民,国家非遗“古蔺花灯”第四代传承人。
他40余年如一日,坚持“古蔺花灯”表演,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致其于2014年成为国家“非遗”。他用生命守护者心中的承诺,让曾经几乎销声匿迹的文化重新成为国家级名片。
2015年12月,古蔺县古蔺镇龙坪村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姚占楷欣喜地将“古蔺花灯传习所”的牌子挂上自家门前。自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有了大方规范的传习基地;花灯爱好者姚占楷,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姚占楷自豪地说,自己“祖祖(太爷爷)”那一辈,就开始跳花灯,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了。
宝灵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的发源地,花灯文化流传至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那时信息极其闭塞,文化娱乐枯燥单调,前辈们自创台词、唱词和舞蹈,走村串户,说唱吉祥,祝福平安。每逢乡间场镇有传统节日或邻里乡亲红白喜事,花灯班都要去捧场表演,说、唱、逗、跳,再配以锣鼓和传统道具、服饰,演出有声有色,内涵丰富,以幽默、风趣、诙谐著称,很受百姓欢迎,在川、滇、黔乌蒙山区有深远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蔺花灯曾消声匿迹,几乎绝迹于世。
历史变革:从“简单粗暴”到“精美高端”
回忆起与花灯相伴的日子,总有一些心酸的时刻,姚占楷一路见证着历史的变革,走到现在。 “爷爷那一辈各类物资紧缺,花灯就是简单的灯具样式——铜碗+灯芯,想要再好看点,大不了就挂两块红布。另外,灯班队员也没有专门的服装,腰上随便扎块布料,就能上阵表演。”——这是幼时的姚占楷,对古蔺花灯早早的记忆。
还有一段时间,花灯遭受质疑,传承者们为人诟病。“作为地方民俗文化,花灯唱词广泛来源于民间,有一些人则认为花灯的某些唱词太过粗俗,甚至夹杂着一些‘黄段子’,唱着、听着,让人感觉‘不三不四’。”姚占楷解释道。
到如今,古蔺花灯道具的制作物资,已经日趋丰富而精美;花灯的样式色彩,也更加多样而华丽。姚占楷也带头去粗取精,将花灯唱词重新改编,让它们听着顺耳、上得台面儿。
“从定型到敷面,从作画到书法,从穿着到打扮,古蔺花灯都有严格的讲究。”古蔺花灯从形状上分,一般为六方灯和八方灯;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植物形状的莲花灯、荷花灯,和动物形状的青蛙灯、鱼儿灯等,它们都需要用质料良好的皮纸精制。另外,在花灯道具上,一般还要有“古蔺花灯”、“囍”、“春、夏、秋、冬”等字样的书法标志。
身份转换:从“爱好者”到“专业老师”
7岁第一次接触古蔺花灯,12岁登台表演,如今,已经50多岁的姚占楷,已经与古蔺花灯携手半生。
花灯表演者主要为一男一女两个角色,即“唐二”与“幺妹”,幺妹通常由男子扮演,另外还有一丑角,谓之“打岔老者”,在“耍灯”中穿插逗趣。姚占楷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幺妹”角色的“忠实粉丝”。
然而,到了姚占楷这里,他却变得更加全能。爷爷和父亲的“幺妹”技艺,在他这里得到传承,而“唐二”与“打岔老者”的表演艺术,他也是信手拈来。
出门跳花灯,就带着喜爱花灯艺术的儿子一起,是姚占楷的父亲授艺的主要方式。因此,姚占楷在学习花灯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接触并将各个表演角色的老师都拜了个遍,终于学到了这一身“舞艺”。
如今,传习所内花灯展厅灯光璀璨,厅内藏存着的已有200年历史的狮灯文物和各式各样的花灯道具熠熠生辉。姚占楷常常捏着抹布,将保存“宝贝”的隔离玻璃擦得锃亮。传习所外的空地,也常常有灯班队紧张排练,姚占楷手把手传授技艺的忙碌身影......
姚占楷说,目前,他正策划着将“花灯进校园”活动广泛铺开,到学校去,寻找更多的古蔺花灯传承人。自己的后半生,就想当好“专业老师”,守着“这盏灯”。
走向群众:从“春节期间”到“常态开展”
古蔺花灯一般从年前开始“备灯”(组织队伍、准备乐器、服装、道具等),然后“择期”,从农历正月初二在首场表演的主家进行“起灯”仪式后,便开始走村串户,唱春灯,贺新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才“罢灯”。
灯班来到家中,跳花灯、说吉祥话,热闹非凡。同时,这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因此,花灯所到之处,总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每年春节前夕,他组织花灯、狮灯等20余人的表演队,在宝灵村及周边村(社区)走村串户巡回演出或搞联欢晚会,往往会吸引上千群众过来观看。按照他的规划,在宝灵村兴隆小学开展“花灯进校园”传授活动10余次,也积极争取将兴隆小学打造为“古蔺花灯传承基地”。
在邻近的三道水村赏花节、摘果节开幕式、双沙镇白马村等地登上舞台表演花灯(唱词随不同地域灵活调整),组织花灯队到大村镇、护家镇罗家大院、叙永县摩尼镇、贵州省仁怀市 、毕节市、云南镇雄县等地表演。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在宝灵村成功举办了两次大型“非遗、红色、生态展演 ”活动,深受各级领导、以及周边10多个村上万村民一致好评。2017年全省乡村少年宫推进会在古蔺召开,姚占楷受实验学校、永乐中学邀请,为永乐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展厅扎花灯,并为与会领导和嘉宾展演花灯技艺。
近年来,经过传承与保护,古蔺花灯已成为民间文化的一支“奇葩”,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姚占楷的“姚家灯班”也忙了起来,谁家有点节庆节日或人生仪礼,都会请他们过去跳上几出,供自家人和前来道贺的群众共欢乐。
自2010年起,古蔺县财政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古蔺花灯的传承、保护与宣传。同时,姚占楷作为古蔺花灯的优秀代表传承人,将按照要求开展传习活动,接受考核后享受专项补助。
“2014年7月,古蔺花灯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占楷无比兴奋的说到,古蔺花灯盛行于清代中叶,据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今后,他将同自己的灯班队伍继续努力,为保护好古蔺花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做好“花灯之乡”的“守灯人”。2017年,宝灵村被命名为“古蔺花灯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