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1009年出生,自号老泉,不仅精通六经百家,而且善写文章,据说到了下笔能写出千字的好文章与其子苏轼、苏辙被称三苏

苏洵优哉游哉的生活

1016年,苏洵大概在这个时候开始学习,不过并没有重视,看到身边的同辈的人,跟自己也强不到哪里去,慢慢的也就放弃读书了。

于是整天游山玩水,和朋友一起纵情山水,不少地方。为什么苏洵可以如此放纵,不想学习就直接不学了呢?

在苏轼的《苏廷评行状》中是这样写的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苏轼说,自己的父亲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学习,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巧的是,祖父从来没有过问苏洵的学习情况后来有人祖父这件事,祖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说道我的儿子还担心他不学习吗?过后苏洵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因此苏洵这样令人羡慕的生活一直到他二十多岁,他自己也曾经在诗里这样描述: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苏洵立志发奋读书

在苏洵后来第一次应乡试举人时,自然没有成功,也正因如此,苏洵进行了深刻检讨,准备重新学习,结果发现之前的书稿作品,非常浅显,自己非常不满意,不禁感叹道自己就像是没学习一样,毅然决然的就直接一把火烧没了。

1033年,苏洵二十五岁,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决定从头开始,重新读书

1035苏洵二十七发愤读书,继续学习书经传诸子百家,并且发誓在自己读书未成不写任何文章。于是《三字经》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相传在一次端午节,夫人到苏洵饭都没吃,一直在书房读书学习,就特地剥了粽子,还端着白糖,给苏洵送去

等到中午,夫人去收拾盘子,发现端来的粽子吃完了,但白糖一点没动,砚台边上有几粒糯米苏洵的嘴上还沾着墨水,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丈夫只顾专心读书,吃粽子是墨不是糖。

苏洵学成而名天下

1036苏洵夫人生下苏轼1039生下,期间苏洵仍在刻苦学习,但科举几次,还是未果,所以对苏轼和苏辙抱有很大的期望。

直到1040苏洵学问已成,后来在苏轼苏辙到了学习、作诗文的年纪,母亲程氏和父亲苏洵先后教授他们读书

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两人不负所望,同榜应试及第当时苏轼二十二岁,苏辙十九岁两个儿子都是一举成功

作为父亲还调侃说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儿子都如此成功,那父亲呢?此时苏洵已近五十岁,先后写了不少文章衡论》、《权书》、《几策六国论等等。翰林学士欧阳修知道后,大为赞赏,并且向朝廷推荐苏洵,自此名声大声。

父子三人,名动京师,使得许多考生争读他们的文章,有谚语说: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意思就是精熟三苏的文章,就能登科及第,享有富贵,不熟练的,就只能吃菜羹了

说在最后

苏洵可谓大器晚成,自己儿子二十岁中榜,而苏洵二十岁时还在纵情山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饱览名山大川。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庆幸的是苏洵二十七岁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立志发奋,重新学习。

想做的事情,不分早晚。当意识到一件事的重要性时,不应该一直沉浸在悔不当初之中,作出改变才是重要的,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努力向前奔跑!!!

举报/反馈

想读书的郝先生

53获赞 41粉丝
自信,乐观,热爱,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