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白雪皑皑。一群人正在放飞一个携带8k相机的氢气球,他们计划在3万米的高空拍摄下地球轮廓的影像。几个小时后,气球开始降落,最终飞了180公里。他们驱车4小时才到达定位点,尖叫着奔向目标,成功找到气球后,一个看似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兴奋地在雪地里打滚。


他是科技up主Tim,一个热爱太空和影像创作的95后。2015年,19岁的Tim产生了利用气球把相机送入太空的梦想,并用视频记录下来。5年后,他实现了梦想,还用在气球中塞入可降解纸条的方式,将1万多位粉丝的梦想也带入了太空。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梦想,但伴随着年龄的渐长,大多数人的梦想伴随着现实的重压沉没在被遗忘的角落。在人均倦怠的时代,Tim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证明了只要心中拥有无限热爱,看似不可实现的梦想,也有实现的可能。

08:08

梦想可以很大

第一步总是小的

梦想可以很大,但第一步总是小的。


Tim对太空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和很多向往太空的男孩一样,他年幼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但本就瘦弱的他在近视后便意识到,成为宇航员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事。


到了初中,Tim遇见了人生的第二个爱好:数码产品。在那个贴吧流行的年代,他常泡在各大数码贴吧里与网友探讨数码相关知识,争论哪些数码设备的性能更优秀。

2015年,Tim用视频记录下自己的梦想

Tim记得当时自己使用的手机是魅族MX2,这款手机出色的硬件配置、超窄边的屏幕设计和魅族经典“小圆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年代的玩机圈中,从MP3起步的魅族拥有一个很极致的“手机梦想”,这种产品理念最终化为了一个文化符号,长久以来一直被包括Tim在内的众多魅友们追捧、欣赏。


2014年,Tim被父母送去英国读书。正是这一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高一学期快结束时,学校计划为毕业生制作一个视频,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喜欢摆弄数码产品的Tim。他用DV拍摄完素材,然后认真地自学剪辑软件,完成了这个视频作品。视频播出那天,Tim记得有人在喝彩,有人在落泪。那一刻他心跳加速,确定那是自己第一次被真正认可的感觉。

Tim高中时为毕业生拍的视频截图

自此之后,Tim认定了影像创作就是他这辈子要追求的梦想。从特效到拍摄,再从调色到剧本,他每天都花十几个小时自学影视创作,而互联网就是他免费的老师。那种无私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打动了他,自然而然地,他产生了分享教程和数码产品测评的想法,这便是“影视飓风”频道的开端。


高中毕业后,Tim如愿以偿来到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学习。为了攒钱买好的设备,他开始在各种需要摄像的场合兼职。他还不断给当时全球订阅量最高的相机评测博主Kai W发邮件,成功争取到在其身边学习的机会。为了制作出好的影像作品,Tim不惜付出一切努力。


到Tim大学毕业的2018年,“影视飓风”频道的粉丝量已经增长到10万。这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到美国读研,学习最好的影视技术,还是全身心投入到新媒体创业中?再三权衡之下,他最终决定选择后者。

Tim在大学毕业典礼上

毕业回国后,Tim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频道也逐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创业第一年内,频道就实现了盈亏平衡;到第二年,频道粉丝数又成功翻了一番,团队也随之扩张到15人的规模。


而有了团队和资金,Tim开始意识到,实现将相机送入太空这一看似疯狂的梦想,或许并非没有可能。


随意放飞氢气球属于违法行为,这是整件事最疯狂的地方。幸运的是,在Tim向网络发出求助后,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研究员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搞定了空域许可这一最棘手的难题。他的朋友们也慷慨地提供技术支持,有的借给他全景8k相机、超低温电池,有的帮他研发特殊稳定云台和保温系统。


时机到此已经成熟。Tim带领着团队成员,一起去做追星星的人。他们周密策划,研究如何在高空的低温环境下维持相机运转、如何实时追踪定位,以及如何记录下整个圆梦的过程。一个多月后,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圆梦的画面。

成功找到气球后,Tim兴奋的样子

2020年初,这条名为《探空气球》的纪录短片一经发布就迅速火遍B站,最终播放量近400万。频道粉丝数就此突破100万大关,Tim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出圈了。但彼时他没料到的是,创业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做公司,

会让一个up主更成功吗?

对于一位24岁的年轻人来说,出圈是一个“甜蜜的烦恼”。此前频道内容大多聚焦在产品评测、特效教程等影像技术领域,但在收获更广泛圈层的粉丝后,如何在内容上兼顾新老粉丝不同的兴趣,成了Tim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思来想去,Tim最终选择面向更广泛的受众,输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因为技术会被迭代的,但如《探空气球》所展示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却能久久回响。可问题在于,怎么界定什么样内容是好的,以及如何才能持续输出好内容?

早期“影视飓风”的内容大多是产品测评和影视教程

与此同时,另一个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团队管理。Tim发现,虽然员工数量持续增长,但实际的产能和效率却很低,质量也难以达到他对作品的高要求。他继续招人,反而又陷入恶性循环。而在缺少中间管理层的扁平化模式下,Tim更是被公司大小事务所包围,疲惫不堪。


那是Tim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他陷入了时刻焦虑的泥淖中,甚至身体都出现了问题,时不时会不受控制地抽动。他开始自我怀疑,不断地问自己:“你到底适合做一家公司吗?你够格吗?”


起初Tim选择逃避问题,指望员工自己解决问题,但父母和妻子不断的包容和开解,让他的心态逐渐稳定下来。这让他开始逐渐意识到,逃避并不会使状况变好,而且公司虽然问题很多,但不至于崩溃,只要开始修正,状况就不会再糟糕下去,于是他决定直面问题。

2020年,Tim面临着团队管理的巨大难题,那是他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Tim的执行力很强,他和骨干成员先是梳理了所有业务线,然后探访同行,学习巨头的管理经验。很快,他下了决策,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明确所有员工的职责。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产能和效率,他还引进了奈飞的高底薪制度,鼓励员工做好创造性的本职工作。


更关键的问题在内容方面,Tim并没有闲下来。在花几个月时间观看了大量B站优秀的视频后,他总结出一套判断何为好作品的“HKRR理论”:H代表快乐(Happiness),K代表知识(Knowledge),R代表共鸣(Resonance)与节奏(Rhythm)一个视频同时具有以上四个特性时,才能被称为好作品。


Tim明白,内容并非标品,无法只凭一套理论就能确保作品质量,但他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不仅是因为应用“HKRR理论”后,团队成员策划内容的深度和趣味性有了明显提升,还因为他清楚,创作者心中拥有热爱是作品能打动人心的前提,而团队的伙伴,皆因共同的热爱才齐聚在这里。

Tim在新工作室

余志豪是频道早期的合伙人,他和Tim因为共同的导演梦而走到一起。他感慨,这些年来Tim成长最大的地方是管理能力。“以前在团队管理方面,他与我们的沟通会薄弱一点,但他现在对于整个公司发展的方向,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路线图了。”


做一家公司会让一个up主更成功吗?Tim无法给出答案。他形容开公司就像一条没有鱼鳔的鲨鱼,只能不停地游动。但他并不抗拒在不确定性中游走,因为热爱是他前行路上的指南针。


追求源于热爱,魅友Tim如此,魅族也是如此。未知的旅程虽然布满荆棘,但在突破自我边界的勇敢行动中,也充满无限惊喜和成长。热爱无界,人生无限,魅族和魅友就像一对并肩同行的好友,用同一份纯粹的热爱,探索更广阔的人生边界。

无限进步:

永远都在路上

无论团队架构如何转变,“无限进步”一直都是Tim的信条,也只有如此他才能持续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爱看漫画的他形容自己很“中二”,希望作品能与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制造出小火花,让身心疲惫的现代人多点“燃”的感觉。


让Tim第一次意识到共鸣感的作品就是《探空气球》。当梦想接近实现时,Tim发现和他一起在雪原上奔跑的,还有团队的伙伴们,他们看起来一样激动和兴奋。在那个瞬间,他感受到内心正迸发出小火花,意识到这些伙伴也变成了他梦想的一部分。

和Tim一起朝着梦想奔去的,还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有你真好”,Tim在《探空气球》里对团队伙伴表白。正是有了这群伙伴,Tim才知道,以前从不敢想的事情原来都是可以实现的:他们一起去厄瓜多尔拍野生动物,在深圳开直升飞机,在海南四千米的高空仿拍《谍中谍》……是这群伙伴一路支撑着自己无限进步。如今,他的粉丝量已增长到569万,并连续4年入选B站百大up主。“The journey is joy”,说到这里,Tim有点感慨。


一路走来,Tim也尤其感恩无数粉丝的支持。决定创业时,粉丝用弹幕欢迎他回国;当创业踩坑时,也总会有粉丝出手相助。粉丝的反馈让他逐渐学会什么内容才能打动人心,粉丝的认可则是他坚持创作的动力。就像魅族的成长一切都有魅友的影子一样,Tim自认为从粉丝那里得到了很多,而他回馈给粉丝的,其实仅有一个个用心的视频。


Tim不吝于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分享给粉丝。在镜头下,他谈起自己的梦想、感悟与苦恼,而粉丝也会给予他鼓励,向他分享他们的理想、成长与迷惘。这种彼此真诚的关系,使作品共创成为可能,为Tim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创造力。

决定创业时,粉丝用弹幕欢迎Tim回国

去年3月,一位叫少轩的粉丝给Tim私信,留下了自己的愿望。少轩7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在看了Tim的特效视频后,他很想知道,有没有可能用特效让他看到自己奔跑的样子。


看到私信时,Tim很难想象少轩的样子和状态。思考一天后,他决定为这个特殊的粉丝圆梦,毕竟,还有什么比热血逐梦的剧情更“燃”的呢?


特效技术是最大的困难,因为哪怕仅仅存在零点几毫秒的运动差,不逼真感就会很明显。“如果做不好,就变成了作秀。”为此,Tim特意请教一些业界顶级电影制作人寻求帮助,指导团队修改了上百遍版本,最终才将片子剪到满意的程度。


九个月后,Tim专程前往合肥,在少轩家里按下了这部作品的播放键。视频里,少轩在草地上肆意奔跑,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之间,直到最后,他迎着阳光露出微笑,弹幕里有人刷,“无限感动,无限进步!”少轩看完后说不出话来,眼里闪着泪光,那是圆梦的感觉。

借助特效,少轩看到了自己奔跑的样子

这期共创的视频是Tim截至目前最骄傲的作品:他找回了最初接触特效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意识到特效也可以变得很有人情味,让人们看到世界另一种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粉丝不仅仅是Tim的崇拜者,他们还是Tim的朋友和灵感之源。


与之相对的,魅族同样视魅友为宝贵的财富。近20年来,魅族不断通过魅友的反馈来优化产品体验,留下了不少性能出色的经典产品。而如今站在全新的起点上,也正是这种与无数魅友进行产品共创的精神,让魅族拥有了探索无界的底气——目前,魅族正致力于打破汽车与手机等智能设备之间的界限,为消费者带来智行合一、互联无界的产品体验。智能出行的未来科技生态初见端倪,而魅族也将带着魅友的期待,永远走在探索的路上。

曾经有人问过Tim,从事视频行业这么多年,是否会感到厌倦?他笑着回答,“怎么可能,我太爱拍视频了。”在他看来,影像的魅力在于帮人们摆脱时间的束缚,留住一段特别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神该有的能力,但现在我们都有。”


Tim从不觉得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很害怕突然爆红,因为巅峰过后就可能都是下坡路。意识到还有无限进步的空间,那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才让他兴奋。如今,他知道自己需要弥补在编剧方面的弱项,等待未来成为电影导演的那天。

在影像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同时,Tim也从没忘记自己的另一个很“燃”的梦想:他要做一个追星星的人。他将公司名字命名为“星奥传媒”,意指“星辰大海”和“奥斯卡”。他说,如果赚够了钱,他一定会去太空,到火星上拍视频。


继利用气球将相机送入太空后,Tim的团队去年夏天又发射了一颗卫星到地球轨道上,每天传回150兆的影像素材。卫星电路板的后面有一块铭牌,上面刻着近百位团队伙伴的名字。他还计划将征集到的粉丝梦想全部带上——那些形形色色的梦想,届时将会逐个在卫星屏幕上轮播。

#追逐梦想的路上,

谁给你传递过温暖的力量?#

正如Tim所说的,如果你也有一个梦想,它会在某处静静等待你和你的伙伴们。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不仅是Tim无限进步的指南针,也是无数魅友在平凡生活中创造奇遇的支撑。欢迎您留言分享您与朋友间的故事,让更多人带着力量开启逐梦之旅。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夜间部

图片来源丨魅族、up主@影视飓风


出品人丨李伟

监制丨宋彦、刘刚

策划丨闫蕾

商务总监丨连华伟

项目统筹丨魏铭玥

平面设计丨吴欢欢


总导演丨寻梦

分集导演丨刘昊旻

制片丨金钰茜

制片助理丨黎慧莹

摄影师丨仇子瑜、黄嘉兴

摄影助理丨安冉、刘竞超、华孟帆、梅文斌、李强

灯光师丨王晓东

灯光助理丨徐家亮、成鑫、冉隆东、曹雪冰、谭龙孙

录音师丨竺棋铃、商夏阳

录音助理丨朱越峰

化妆师丨鲍爱娣

道具组丨张赛赛、张祥祥、张光光、张飞成、吴宝阳、吴巧巧

投影设备丨曹昱

DIT丨王锐

剪辑丨龙珑

预告片剪辑丨刘怡康

调色指导丨高铭

调色师丨惠云

混音丨张耘翰

包装制作丨江萌、郭钰

剧照丨张礼东

海报设计师丨曾亚雄

举报/反馈

三联生活周刊

296万获赞 140.6万粉丝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