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症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例因考试而产生焦虑性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阐述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通过心理咨询,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解决了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提高了求助者的心理素质。

一、 一般资料及成长经历:

小A,女,17岁,某高中二年级学生,发育良好,思维清晰,神情焦虑。父母单位效益较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一心希望女儿能够考上大学。母亲个性较强,年轻时因错过一些发展的好机会,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对女儿的期望值很高,经常以自己过去的不幸经历教育女儿一定要抓住机遇,好好学习。小A小学时成绩一直很好,刚上初中时家长对她要求很高,只要考试进不了年级前十名,就惩罚跪洗衣板,写检讨,不许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整个初中阶段,小A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父母只关注她的考试成绩和名次。父母包办了小A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事务,要小A一心学习功课,不许她和任何同学出去玩,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不准参加。这期间只要小A考试成绩好,家长就喜笑颜开,吃的、喝的、玩的,小A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反之则一顿责骂。久而久之,在父母的压力下,小A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并在中考前生了一场病,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只考进了一所普通高中。进了高中后小A重新调整心态,积极备战,夜以继日地学习,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小A突然感到心发慌、手发抖,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结果有三门学科挂了红灯。又一次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小A在家里整整躺了两天,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考场上紧张的场景。后来每次考试前,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起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满怀对父母的愧疚之情,心跳急剧加快,表现出焦虑的状态。

心理测:SAS 61分

二、 主述及个人陈述

考进高中后,我在班里学习成绩还可以,学校平时的考试我考的还可以。可期末考试临近,我感到心里紧张,睡眠出现障碍,白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看书也没有效率,拿起书来就感到头脑发胀,浑身不舒服,记忆力也没有以前好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因为学习紧张,压力太大,我甚至曾有放弃考试的念头,但是不参加考试,就无法上大学,难道要永远让父母失望吗?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让我顺利参加考试。

三、 咨询观察和他人反映

小A的父母反映孩子升入高中后,学习仍很刻苦,成绩不错,但几次大考成绩都不理想,回家后显得烦躁不安,在房间转来转去,其他同学来找她玩,她也不去。以前希望孩子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所以对孩子要求高一些,自从她中考失利后,父母作了深刻反思,开始注意到小A的一些反常举动,努力帮她减负,也曾经带她到医院看过,还到药店买了一些保健品给她补充营养,但效果都不理想。很快又要参加大考了,现在她一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有时睡觉有时看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也只好由她自便了。

同学反映,小A学习刻苦,人也聪明,刚进校时信心十足,很快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但高一期末考试不知什么原因没考好,当时对她的情绪影响好像很大。最近一段时间她一直闷闷不乐,显得比较烦躁,有时大家和她说话,她也不大回答。

咨询师观察到前来咨询的小A神情焦虑,面容有点憔悴,讲到关键之处情绪比较激动。在咨询中咨询师的言谈若切入点准确,她的表情会平和些,否则会显得烦躁不安。

(1)情感原因:青少年时期高压环境在小A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得小A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一味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品格的教育。进入高中后,在同学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优秀,老师也不如从前那样关注自己了,这些都加重了其内心的无奈和挫折感,这时她可能会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继续受挫。

(2)认知原因:中考失利 后,小A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她重新调整目标决心考上大学,这种选择时积极的、正确的。但高中学习难度有所增加,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同学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小A在由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转变方面出现适应性障碍,有急于求成的思想,面对考试的失利和父母的期望,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产生了过度紧张和焦虑心理,这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的主要原因。

(3)行为原因: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内在的心理防御机智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长时间地静卧反思作为应对,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四、评估与诊断

经过咨询分析,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使用病与非病的原则衡量,排除精神病性。小A的问题尚未泛化,没有形成思维障碍和人格障碍,反映强度不太剧烈,有完整的自知力。从小A的主要症状看,她属于焦虑性的心理问题,焦虑是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而产生的躯体征象。在情绪上烦躁、易怒;在认知上自责、自罚缺乏信心;在行为上焦虑不安,来回走动。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力等有关。具体说来,造成小A“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A心理准备和适应性较差,心理的滞后与学习节奏的加快形成巨大反差,容易出现紧张情绪,而且她求胜心切,心理负荷过于沉重。

二是来自小A家庭的压力,父母给孩子无形施压。

三是来自学习的压力,近年来,虽然高校扩招,但还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上大学的需要。小A为了考大学,疲于应付考试,复习和考试成了她生活的主调,导致其身上出现了“考前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五、 制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使求助者的情绪得到好转,改善睡眠状况,以正常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减轻挫败感。

最终目标: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完善自己的人格。

近期目标:缓解学习挫折给求助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

长远目标:让求助者变得自信自强,学会有效、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改善亲子关系。

(六)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1、方法与原理:根据小A的实际情况,在咨询双方协商下,决定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小A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的同时给以她安慰和信任。运用咨询师的知识和关怀来使该生构建新的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焦虑情绪得以宣泄,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走出心理困惑。环境的协调对本次辅导成功同样重要,包括家庭、学校两方面,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

2、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1)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 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和选择权;

(4)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6)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3、咨询师的职责:

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定,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②尊重求助者,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③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工作特点、局限性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④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⑤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⑥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其他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⑦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4、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免费。

七、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阶段,包括建立关系、收集相关资料、评估诊断问题、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心理帮助阶段,这是咨询过程中的核心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训练并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3、结束与巩固阶段,回顾总结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把所获得的知识、体验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自我成长。

具体咨询过程如下:

1、 对小A进行个别辅导

(1) 宣泄释放

她告诉我:自己对所在学校不满意,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听得不是很仔细,下了课就赶紧掏出课外资料。平时不敢早睡,早上又起不来,以前我的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就唠叨我,甚至责骂我,现在父母好像不管我了,我想他们是不是对我太失望了,这会让我更难受,还不如听他们唠叨和责骂呢。所以我一定要争口气,死活要考上大学,让父母开心,重拾他们对我的信心。我现在的情况很需要帮助,该怎么办?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在经历了痛苦的回忆后,她显得轻松许多,说话也恢复了平静,眼中透露出渴望,希望我们帮助她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2) 寻找关键因素

从小A许多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中,我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功能失调性假设。比如:如果我的考试成绩不好,就不能顺利考上大学,就无法找到理想工作,可能就会被社会淘汰;如果我的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对我更失望,就不再关心我、爱我了;我现在情况很糟糕,简直一无是处,为什么别人都能考好,我考不好,肯定是别人比我更优秀,只有我这么麻烦。归结起来,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绝对化要求”,以及“自我贬低”“糟糕透了”“自我责备”的夸张性反应,是典型的不合理信念的表现形式。

(3) 解释澄清

在心理咨询中我对她进行认知方面的疏导。我告诉她,绝大多数考生在考试前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焦虑,这属于正常的焦虑性反应。适度的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所以,在考试和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紧张不能过度,紧张过度只能适得其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应该找出原因,试着按下面的方法加以正确调整:

劳逸结合:有资料表明,大多数考试焦虑患者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都存在缺陷。所以,考生在考试前要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这是预防焦虑的重要措施。

改变认知:“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时间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所以,考生要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急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系统脱敏:从防治考试焦虑的过程来说,系统脱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考试前可想像一下在家备考的场景、走进考场时的场景、出现题难不会解答的场景、考试时间快到了而自己根本就做不完的场景等等。当感到对这些场景都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时候,考试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4) 自我及时强化

当她认识到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我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合理的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通过多次心理辅导,使她渐渐明白:“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优点”“我不比别人差”“只要我尽力了,结果如何都可以接受”。引导她考试前要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这次考试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学会放松、宣泄:身体的活动是放松大脑、调节心态的最好方法。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样心理压力会大大下降。考试焦虑患者缺乏在特定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引导他们在紧张时运用注意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压力大时不要闷在心里,可以找你信任的心理咨询师诉说心中的苦恼。

帮助她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睡觉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的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的余地。这样,使其每天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以此逐步增强信心和自尊。

2、和家长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和家长的多次交谈,我们首先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态,明确学生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关系,放手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强发展潜力;要加强和孩子沟通与交流,经常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安慰;不要盲目给孩子施加压力,尽量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比较,也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挂在嘴边。因为孩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家长说得太多,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已经出现考前焦虑症状的孩子,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焦虑,给孩子以申述的机会,倾听孩子的讲述,让她说出自己的担心与不安,并且给他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当孩子心情轻松下来后,再和她聊聊对考试的想法,让孩子慢慢地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

3、和学校老师的协调

在小A同学的自我强化阶段,我们请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帮助,比如“请有经验老生向小A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学习与升学的关系;向班主任建议,当小A有一些进步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班级里有意识的多表扬她,帮助她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考试临近时,建议班主任找小A进行一次谈心,了解小A的复习状况,让她知道考试不仅是考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是对考生能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要不断增强对考试结果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她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适当降低学习目标要求,养成考试就像做作业的心理习惯,从而帮助其减轻压力,发挥出正常的能力和水平。

八、咨询效果评估

心理测验:SAS 40

小A的自我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我觉得自己的心情比以前好了很多,学习上的压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遇到考试没考好也能用比较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了,只要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考,结果怎样并不那么严重,不会因为一次考试而影响了我的一生发展。

咨询师的评估: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也得到了纠正,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求助者应对挫折的心态也得到了调整,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参考资料:

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89页——第94页。

2、 王登峰《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70页——第273页。

3、 《心理世界》2000年第5期,第36——37页。

4、 《心理与健康》,2001年第5期第4——6页。

举报/反馈

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

5.9万获赞 2.9万粉丝
南京心理咨询森知中心原创文章与心理视频
南京森知意心理咨询中心官方账号,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