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会一直刷到那个考研、高考志愿指导老师张雪峰的视频,仔细看了几集,发现一个无奈的现象。

理科生一般他总是让填报计算机、电气工程、医学等几个专业。

理由是计算机有30%的毕业生可以找到很高薪的工作,还可以考公考编,因为每个单位都需要。

电气工程可以进国家电网、国企、外企,医学如果愿意学也可以填报。

其他的,他貌似都不太赞成,除非是学生家里有相关资源或者人脉,毕业后能有助攻。

文科生一般是法学、汉语言、会计。因为这几个专业都能考公考编。尤其法学,只要学生不知怎么选,几乎他都会推荐到。

一个书法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觉得工作受限,想跨专业考研,问哪个专业适合?

这位学生觉得自己书法专业和汉语言搭点边,然而张雪峰却说书法专业和汉语言专业除了字一样,其他一点也不沾边,建议她考法学,因为法学考公比汉语言更容易,即使考不上公,通过司法考试,还能当律师。

其实有点哭笑不得,总觉得哪里不对,但看到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自嘲学历是下不来的高台,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又觉得他说得有点道理,但是假如文科生都去学法学,又会是怎样?

还有的学生要报基础学科,立志做科研,他说在报之前,问下自己是否能顶住名利诱惑,比如高中一起的同学,已有房有车,有妻有娃,而自己还一无所有,还苦兮兮在实验室,能受得了这份苦和穷吗?受得了就报,受不了不能报。

可是,对于一个高中的孩子,就能这么清醒认知自己吗?对于科研真的是这么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吗?

儿子高中同学,文科生,本科专业是心理学,省属211大学,现在已是剑桥大学脑科学博士生。

他来母校演讲,在谈到专业选择和学习时说:

在选专业上,文科可能主要会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进行专业选择。不过最后究竟去了哪个专业也是有很大不确定因素的。比如我作为一名文科生,但是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的心理学是属于理科(没错,科班心理学和大众眼中的完全不一样)。

现在,我沿着认知心理学转向了偏生物和医学的脑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去。目前的学科发展的趋势就是学科交叉,即使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文科”的学科也逐渐与用到统计建模的量化研究相结合。

无论你现在学什么,认真学好现在的东西就是你今后最大的优势,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或者在某一行业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很可能也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对这个专业或职业有天生的好感,而是他们具有“做一行,爱一行”的品质。

也就是说,无论他是什么专业或做什么工作,都会认真用心去做到最好,这样即使对于本来无感的事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和获得的成就而爱上它。

即使你现在对自己的选课有所怀疑,那我也建议你接受自己的选择,并努力去学好,这样你一定会慢慢喜欢上你的选择的

这位同学一开始选的心理学,真的是一片唱衰,按照张雪峰的理论这种专业就业极其狭窄,可是,终究还是有人会闯出一片天来。

虽然可能这只是幸存者偏差。但是今天倾其所有培养的大学生,该努力还是要努力啊,人生躺不平啊。

举报/反馈

自由的凳子

7095获赞 435粉丝
随意胡诌,市井生活,黯然而曰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