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2时发布议息决议,目前市场主流预计此次加息幅度将保持25个基点,而小部分市场参与者则预计美联储会暂停加息。自美联储2022年3月开始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连续加息8次,累计加息幅度达450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4.5%-4.75%。从加息节奏来看,单次加息由25个基点逐步提高至75基点,并在75基点的水平上连续加息4次,为近40年来最快加息速度。
在美联储快速大幅加息带来的高利率环境下,几家美国银行近期也陆续出现了提款挤兑危机进而面临倒闭。其中,当地时间3月10日,资产规模达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SVB)在遭受存款挤兑后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
面对硅谷银行倒闭危机,美国监管部门此前已出手。当地时间3月12日,美联储、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联合声明,美联储建立BTFP流动性工具,为所有满足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一年期贷款作为流动性周转,FDIC与财政部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使得SVB所有存款均能得到保全。
然而,投资者焦虑随后又转移到了欧洲,出于对危机蔓延和监管加强的担忧,欧洲银行业在上周也出现了一年多来最糟走势,其中瑞士信贷股票的抛售潮成为市场关注重点。当地时间3月14日,瑞士信贷透露,瑞信披露的年报宣布其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2022年瑞信全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且四季度有大量存款和净资产流出,引发市场对其流动性担忧。
瑞士央行和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随后发布联合声明称,瑞士信贷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央行将向瑞士信贷提供流动性支持。当地时间3月19日晚间,在瑞士政府撮合下,瑞士信贷最终以32亿美元被瑞银(UBS)收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历史上,美联储每轮加息周期后期大概率都会出现金融危机,本轮周期或也难以幸终。他认为,银行业危机仍在继续。未来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将进一步显现,各类小型危机或也将更加频繁发生甚至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银行业危机下,美联储3月会加息多少?
欧美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或使得美联储抗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面临掣肘,美联储本周是否需要暂停加息?
“美联储3月份大概还会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不会因为银行业的风波停止加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抗通胀仍是美联储面临的主要目标,而银行业风波目前还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风险。部分美国小银行确实面临着“储蓄搬家”的问题,但中型或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是比较健康的。
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增长6%,是2021年9月以来的最小同比涨幅,也是美国CPI同比涨幅自2022年6月创出40年来峰值9.1%后连续8个月下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也对澎湃新闻表示,3月会议大概率仍会加息25个基点,暂停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银行业危机对市场初期的强烈冲击已暂时缓和,美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相对可控;与此相比,通胀压力仍是当前更为核心的问题,需要美联储继续坚持紧缩的政策立场,持续加息至5%以上的“充分限制性水平”。
“为了稳定预期,避免恐慌情绪的扩散而诱发金融行业的流动性危机,美联储明智的选择应该是3月份暂缓加息,待金融局势稳定后再作抉择,让加息周期的斜率变得平缓。”李迅雷则指出,假设这次区域性的、多点促发的银行危机不再蔓延,则美联储或于3月和5月各加息25个基点,随后结束加息进程。但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动荡,美国银行股出现大幅下跌,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和储户的恐慌情绪。
关注美联储对银行危机的表述与评估观点
王晋斌表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此次会议上或将继续强调通胀的顽固性,同时也会对金融稳定给予足够的关注。
从2012年以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看,王晋斌指出,2020年出现了一次大的修改,补充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把通胀目标改成弹性的通胀目标值,“平均2%”意味着可以允许通胀在一个阶段内超过2%。同时,修改还强调了,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因为没有金融稳定的话,货币政策是无法实现新目标的。
无论何种角度来看,3月会议的重要性都非常高。白雪表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银行危机将令美联储在通胀和金融稳定性之间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本次会议上,市场将尤为关注美联储对银行危机的表述与评估观点,以及后续的货币政策路径是否会因此发生改变。比如美联储是否、何时会停止加息,以及是否降息、降息的时间点等信息。”白雪指出,这些信号将在会后公布的利率点阵图、季度经济预测,以及鲍威尔在会后的发言中有所传递和释放。
白雪表示,与去年12月的利率点阵图相比,3月更新的利率点阵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势的预期变化,包括利率终值、降息预期等,市场可能会对此高度关注。
金融稳定问题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否面临变动?
李迅雷表示,疫后劳动力市场出现较大变化,美联储就业优先的目标政策取向增加了美国抗击通胀的难度,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通胀压力难以缓解。
“考虑到通胀回落后其韧性将逐步显现,以及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脆弱性不断凸显,美联储可能会未雨绸缪,重提通胀目标修改的老议题为政策转向争取空间。” 李迅雷表示。
去年年底,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著名经济学家博格斯滕等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提出质疑,建议将通胀目标从2%上调至4%。
不过,多位受访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上调目标的可能性极低。
王晋斌表示,美联储不会调高其通胀目标,它或对通胀采取较高的容忍度,但2%的通胀目标是一个很基准的指标,不会因当前的一些困境就去修改。
白雪也表示,美联储上调通胀目标的条件并不充分、必要性不强,还会存在较大风险,因此短期内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很低。
“在劳动力短缺、全球供应链重构等背景下,美国未来几年通胀的中枢水平很有可能要高于次贷危机后10年的平均水平,这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不过,2020年美联储引入‘平均通胀目标制’,默许通胀水平阶段性偏离2%,实际上已经部分弱化了2%的目标。”白雪指出。
白雪还表示,当前美国长期通胀预期依然锚定在2%上下、通胀下行的方向也较为确定,因此断言2%的通胀目标失效为时尚早。此外,上调通胀目标还会严重削弱美联储此前的紧缩效果,有损美联储政策声誉,甚至可能引发通胀预期脱锚风险。若再考虑到调整通胀目标需要经过长期学术论证和多轮国会听证的漫长程序,几乎可以确定,短期内美联储上调目标的可能性极低。
东方证券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陈达飞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美联储必须维护自身的政策声誉,这是上世纪70年代“大滞胀”的教训,是美联储追求独立性的底层逻辑。所以,如果通胀未能在合宜的时间内收敛至2%目标,美联储更可能会在“平均通胀目标”下,暂时性地下调通胀目标至2%以下,而非上调至3%。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