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3月22日讯(编辑 黄君芝)尽管玻璃因完全可回收而受到广泛应用,但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表示,实际上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废弃玻璃制品真正得到回收。考虑到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想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玻璃。

近期,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他们研发的实验性玻璃由两种化学改性成分(氨基酸或肽)中的一种制成。氨基酸是结合成蛋白质的分子,而肽是氨基酸的短链。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被发表在了著名期刊《科学进展》杂志上。

具体而言,科学家们首先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加热氨基酸或肽粉,超过其熔点,但不完全达到其分子分解温度。

然后对熔化的材料进行过冷处理,使其冷却到低于其通常的冻结温度,但不至于完全冻结成固体。最后,材料用水淬火,使其迅速转变为透明的固体状态而不结晶。

在实验室测试中,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玻璃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特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灵活的可加工性”,它可以很容易地被铸入商业模具或进行3D打印。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玻璃碎片被堆肥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在3周到7.5个月内就可以将其分解,这一时长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氨基酸或多肽种类。

小鼠研究还表明,这种玻璃可以在体内无害地生物降解,这表明它可以用于药物分配植入物等应用,这些植入物在工作完成后不需要拿出或移除。

研究人员表示,“生物分子玻璃的概念,超越了商业使用的玻璃或塑料,可能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技术奠定基础。不过,这种生物分子玻璃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很远。”

举报/反馈

和讯网

606万获赞 34.2万粉丝
和而不同,讯达天下。和讯专注财经25年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