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在这种状态、模式划定的区域内,人会觉得放松、安心、稳定、可掌控、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可能会感到压力、别扭、紧张、不习惯、不舒服。舒适区有不少正面作用,比如可以帮助我们稳住心神、疗愈情绪、调整状态,但是,如果长久停留,甚至沉迷在舒适区,危害也不小。
舒适区会变成逃避区。
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无论什么行当要干出个名堂来,困难都不可能少,压力也不可能小。与奋斗相比,逃避就容易多了,逃避困难,逃避矛盾,眼不见为净。但眼不见之后真的净了吗?工作只会越来越多,最后堆积成山;矛盾只会越来越大,最终走向激化。逃避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逃避产生的舒适不是长久舒适,不是“真舒适”,而是讳疾忌医、饮鸩止渴的“假舒适”,最终只会带来变本加厉的“真难受”。
舒适区会变成偷懒区。
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暇之余,我们早已习惯了“时光飞逝”,刷刷视频,打打游戏,睡睡懒觉,磨磨蹭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论是“半日闲”还是“七天假”,日子总是这么快。好像越是空闲的时候,时间过得越快。一直想看的几本书,一直想再捡起来的兴趣爱好,一直说要锻炼身体来着……好像越来越难找到时间安排妥当,就这样,偷的闲,化作懒,只保留着遗憾。
舒适区会变成放纵区。
放松的尽头是放纵。放松过了限度,就可能发泄情绪、放纵欲望、模糊价值、颠倒判断、迷失自我,不仅伤己,还可能伤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每个人都承担着家庭的义务和社会的责任,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严守法律法规的底线,要尊重公序良俗的规矩,既不违法,也不逾矩,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否则就可能吞下乐极生悲的苦果。
【百姓唠嗑】您对舒适区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