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党委书记钟登华带队实地考察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探寻学校红色根脉,感悟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考察过程中,认真听取延安自然科学院创立和办学历程的详细讲解,全面了解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了高等自然科学教育与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先河,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副校长林万龙陪同考察。

钟登华一行重点了解学校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前辈先贤以实际行动作出的贡献。当时的师生深入一线调研,撰写《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考察南泥湾并向中央提出开垦南泥湾的建议,并积极参与和投身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改善了生产生活,支援了抗日前线,推动了党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

钟登华指出,实地考察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是对学校办学历史的寻根溯源。中国农大人是在延安接受党的教育成长起来的,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师生坚定跟党走,爱国奋斗,科学报国,不畏困难,坚守初心,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基因,这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底色,更是坚定前行的力量源泉。要加强对延安办学校史的研究,深入挖掘学校的红色故事,以创新的形式加大总结宣讲力度,让科学报国、为党育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行动诠释“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

延伸阅读:

中国农业大学的三支源头为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学院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于1939年5月决定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作为中共历史上第一所理工农大学,既是边区自然科学最高学府,又是边区自然科学学术活动中心,大学部分为物理(后改机械)、化学(后改化工)、生物(后改农业)、地矿系。

在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双重封锁和包围下,经济十分艰难。生物系师生在生产和实际结合中,开辟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中做科研,直接服务人民、服务战争时期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科研新传统。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乐天宇等对陕甘宁边区各县森林的考察,及其《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详细阐述了该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支持,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有力地改善了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和生活,支援了抗日战争前线。

1944年,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改为农业系。1947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以原自然科学院农业系为基础,在山西长治建立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随之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往河北石家庄。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

供稿:党政办公室

供图:党政办公室

编辑:欧阳永志

责编:武慧媛

举报/反馈

中国农业大学官方

1.9万获赞 5.4万粉丝
中国农业大学官方百家号
中国农业大学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