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宋毅】欧盟委员会官网16日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路透社称,作为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一部分,这两项法案旨在确保欧盟不仅是削减碳排放的领跑者,而且在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这两项法案,欧盟计划到2030年,每年10%以上的关键原材料开采、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加工、15%的关键原材料回收都来自欧盟内部。此外,确保任何战略原材料的消费量不超过65%来自单一的第三国。欧盟委员会表示,提出这两项法案的目的是强化在科技、绿色能源产业至关重要的原料供应方面的自主性,确保欧盟能够获得安全、多样化、负担得起和可持续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减少对某些国家的依赖。官网信息显示,这两项法案仍需经过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讨论与商定,才能正式通过并生效。
美国《华尔街日报》17日评论称,这些措施是欧盟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所作回应的一部分,该法包括369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清洁能源支出,在欧洲引发了对于企业可能将投资转移到美国的担忧。欧盟官员还希望赢回近年来流向中国的一些清洁技术制造业份额。中国公司已成为全球关键原材料和清洁技术产品的重要提供者,控制着全球太阳能供应链的80%以上。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6日称,欧盟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跟上中国和美国的步伐。但经济学家警告说,这可能会使能源转型更加昂贵。法新社援引布鲁盖尔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话表示,法案体现出欧盟不是为了更快实现脱碳,而是为了让生产回流,是“保护主义”行为。欧盟可能忽视能源价格和内部市场障碍等实际问题,并向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合作伙伴发出信号,表明它没有兴趣进口绿色技术,即使价格更低。
另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报道,将于18日访问日本的德国总理朔尔茨16日在柏林发表演讲称,考虑到在稀土等采购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希望与日本政府重点磋商并加强合作,以确保重要资源的稳定供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国际关系紧张,整个世界贸易环境不如以往优渥,各国在发展中都更加强调“安全”。在此背景下,俄乌冲突对欧盟供应链安全的冲击让欧盟的不安全感加剧,成为上述法案的催化剂。她坦言,欧盟上述法案将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影响,进一步改变全球贸易中的各国分工,为中国带来挑战。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则认为,上述法案对中国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意控制矿产开采。同时,由于欧盟的稀土、镁、锂等关键原材料储存量并不可观,且中国稀土的核心优势在于提炼技术,欧盟未必能达到中国的水平,因此就算法案最终通过,实施难度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