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心理问题等级一般可分为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三个等级。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别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许多国内外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提出了各种心理健康标准。在临床心理实践中,作者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评价方法。即:从我的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我不觉得痛苦——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其他人不会感到异常——也就是说,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协调,与周围环境不会很快出现。
3.良好的社会功能——能够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在一般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状态不好
第三种状态,也被称为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它是正常人群中常见的亚健康状态,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竞争、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上级批评、婚恋挫折等)。)、由身体不良(如长期加班、身体疾病)等因素引起。其特点是:
1.时间短-这种状态持续时间短,一般可以在一周内缓解。
2.轻微损害——这种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通常可以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他们感到的快乐小于痛苦,“非常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
3.能够自我调整——大多数能够通过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自我调整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的人。如果一小部分人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这一小部分人应该向心理学家寻求帮助,以便尽快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由个人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先进、停滞、延迟、退缩或偏差。其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或反应方式不同。例如,成年人表现出幼稚(停滞、延迟、退缩);儿童成人行为(不平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差)等。
2.针对性——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物(如敏感的事物、事物和环境)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仰维护和行为),而非障碍物可能表现正常。
3.损害很大——这种状态对其社会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它可能使当事人无法按照普通人的标准完成其一项(或几项)社会技能。例如,社会焦虑测试(也称为社会恐惧)不能完成社会活动,尖锐的恐怖分子不敢使用刀、剪刀,性心理障碍很难与异性正常沟通。
4.需要帮助心理学家——大多数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和非专业人士的帮助来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学家的指导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