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司的董事长,因司机没来接他上班,导致他上班迟到,而且在路上还闯了红灯,被交警罚了款。来到公司,董事长心情不好,正好经理过来请示工作,董事长挑毛病把经理训斥了一顿,让他赶紧和客户签合同。经理莫名其妙地被训斥,带着怨气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时候下属过来送文件,经理就把下属臭骂了一顿。被骂了的下属敢怒不敢言,出来之后接到妻子的电话,说买了一件衣服,心情不好的丈夫训斥妻子就知道买东西,妻子的心情瞬间被浇了一桶水。好心情全无的妻子正好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就把孩子骂了一顿。被骂了的孩子十分委屈,正好家里的猫跳了过来,孩子二话不说一脚把猫踢开。受了惊的猫从窗子跳到了马路上,正好一辆车经过,司机为了躲小猫,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了。孩子的父亲匆匆赶到医院,和肇事司机一碰面,愣了,原来肇事司机是经理,而孩子的父亲却是董事长……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变大,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当负面情绪开始传染,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利用这种情绪发泄之后的人,会在潜意识种下凡事诉诸暴力的心里投射,最后演变成家庭暴力和群体暴力事件,而这些暴力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们又可能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由于“踢猫效应”最终影响的是弱势群体,那么职场中随着不良情绪的扩散,最终受害者可能是基层员工,而基层员工又是整座企业大厦的砖瓦,负面情绪在他们直接传播非常快,当他们带着这种情绪投入工作时,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效率。
老师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将学生当成“猫”来踢,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甚至毁掉一个孩子。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踢猫”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强化踢猫者的行为、创伤被踢者等等,有的甚至是一生的影响。
面对各种坏情绪时,很多父母都会成为踢猫者。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由于自身尚未独立,仍需选择顺从父母,即使在某些事情上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他们还是会服从养育他们的父母,这样孩子就成了父母的出气筒。而同时,孩子也从父母的身上学会这一“踢猫”的动作。当他们遇到比他们弱小,或者他们成长的足够强大时,他们也开始发泄而不是疏导自己的情绪,将脚踢向自己身边的“猫”。
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无意中得罪他人,当然也会有效地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千万不要无意中加入到“踢猫”的队伍中,不要被别人“踢”,也不要去“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