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累计参与手术上百台

她,拥有2项公开授权专利

她,专注声学超材料的应用研究

她,是学术创新项目负责人

……

一起来了解复旦大学

年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们的故事

他们让青春在科研中

焕发绚丽光彩

“要想在学术道路上走的长远,首先要认识自己,其次是坚持”

在进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后,薛啸傲将运动医学确定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成功入选复旦大学首批“卓博计划”,获得国家奖学金、华山医院优秀研究生干部、吴英蕃-吴张令昭海外交流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本科毕业生……薛啸傲说,“要想在学术道路上走的长远,首先要认识自己,其次是坚持。”

如今,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踝关节外侧扭后继发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及其神经机制。国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几乎空白、自身科研与临床经验的缺乏,他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难以尽数。目前,他已熟练掌握功能/结构脑影像数据处理软件和编程语言,以第一作者在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2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5分,单篇最高13.1分),并作为发言人在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年会、第十一届运动与健康国际高层论坛等学术会议中报告科研成果。

科研之余,薛啸傲也非常重视临床学习。他加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手术组,疫情期间远程参与术后康复指导。四年多时间里,薛啸傲累计辅助完成手术上百次,参与奥全运重点金牌选手会诊及治疗2次,将相关临床随访所学转化为2篇第一作者的中华系列中文核心论文。

“不管失败还是成功,有没有达到预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2018年,李晓茜来到复旦微电子学院继续深造。她选择硕博连读,主攻方向为基于新型氧化镓器件的电学与光学特性研究。关于超宽禁带半导体新型氧化镓器件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期,其丰富的器件级应用在逻辑、储存、运算上具有极大潜力。一路走来,李晓茜将她的学术道路比作“走绳索”。“我相信危机之中,危总是与机相伴。不管失败还是成功,有没有达到预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她说。

到目前为止,李晓茜已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撰写并发表SCI论文9篇,拥有2项授权发明型专利,并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特等奖学金、复旦大学华为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微电子学院优秀党员等称号。

“在我科研起步阶段,是老师无比耐心的指导缓解了我对科研的胆怯。”李晓茜十分感谢自己的导师,他“先做人后做事”的处事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李晓茜。“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比科研水平更为重要”,李晓茜将导师的谆谆教导刻在心中。未来,李晓茜希望在半导体领域继续探索,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贡献力量。

“拥抱多元观点是保持科研敏锐度的好方法”

今年已是何佳杰在复旦的第8个年头。作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她曾师从已故王威琪院士、他得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超构材料在医学超声领域的应用。

何佳杰研究的超声+超材料,能够帮助突破传统医学仪器的精度限制。她从基础研究出发,探索其与应用研究学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提供全新的视角。声学超材料这个领域更新迭代速度很快,为了不掉队,她仍在不断学习和思考改进方法。截至目前,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共发表8篇SCI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14项,已授权7项,并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期间,何佳杰曾多次担任课程助教。科研之余,何佳杰也对志愿服务和公益实践怀有极大热情。不仅如此,何佳杰还一直积极关注国家边境地区教育问题。新疆阿勒泰市一八五兵团中学、云南省腾冲市团田乡曼歧完小学……在中哈边境、中缅边境,都留下了她支教的身影。在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科视角的碰撞总是让她感到惊喜。对她而言,拥抱多元观点是她保持科研敏锐度,防止思维固化的好方法。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当一名儿科医生,用医学造福社会是袁宵潇的初心。博士阶段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沈自尹院士医学励学金、复旦大学冠名奖学金……自2018年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后,袁宵潇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学的热爱。目前,她主攻的研究方向是1型糖尿病和肠道菌群,需要进行反复大量的实验,往往在实验室一站就是一整天。

她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2022年“优秀福庆学者”称号,多次受邀在学术论坛中作为演讲嘉宾进行科研分享,文献管理和检索、SCI投稿等相关经验分享的视频累计有4万余人次观看,并先后在中国肠道大会、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中山医院分论坛等进行7次壁报交流,荣获优秀壁报奖。

在儿科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她推进儿科博士生党员科普团,带领成员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儿童体验式科普;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副团长的她,本学年累计志愿服务40小时,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等荣誉背后,有她默默付出的汗水。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袁宵潇的座右铭。未来,袁宵潇希望继续深入学术研究,助力医疗公益,用专业知识助力健康中国,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来源:上海杨浦

举报/反馈

新闻晨报

1054万获赞 64.6万粉丝
媒体力量,优化生活!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新闻晨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