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街巷里面有人民,街巷里面有名人,街巷里面有烟火气,街巷里面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如果将城市比作一部史书,街巷就如当中的篇章,众多的街巷,静静地书写着它的浩瀚与辉煌。
成都是首批全国历史名城,今天的成都街巷名称可考三百年。3月12日下午,东周社主讲人、光合社阅读社群主理人周东做客阿来书房,为市民和读者带来了“我的街巷我的城——红星路的前世今生”的文化讲坛。
周东在分享会现场
成都街巷特征:
不方不正、不南不北
讲座伊始,周东先以成都的城市文化开头,讲述了成都的建城格局与街巷的文化历史。成都曾两次成为都城,一次是唐玄宗时期逃亡蜀中,在此设立“南京”;一次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在此设立“西京”。周东讲到,成都的整体城市街巷特征是不方不正、不南不北,街巷多偏30度,唯有一小部分“皇城”是完全方方正正的,就在现在的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附近。
成都的第一条街叫赤里街,也就是今天的南大街。成都的第一条路是“春熙路”,在此以前,成都没有“路”这个称呼,皆是某某街某某巷。
随后,周东与观众互动,提出了几个趣味问题:“成都的原点在哪里?”有人答天府广场,有人答草市街。“哪个地方一脚可以同时踩到四区?”观众席里议论纷纷,答案是在红星桥府河北岸桥头西北角。
分享会现场
红星路的“前世”:
成都的文脉高地
周东的讲座重心是红星路,这条“年轻”的道路最开始是由“天灯巷”改名而来,一条纵贯线从北到南,是成都市锦江区最核心的道路之一。周东进而延伸讲到,成都一共有三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分别是人民路、解放路、红星路,像一个川字分布在成都城市之中。
在红星路修建过程中,一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巷消失了,如今我们仍能在街巷里找到与之相关的记忆,比如南打金街、丝绵街、四维街、建国北街、书院正街、塘坝街等等。周东尤其提到了打金街,很多老成都人还记得,当年在这条街上聚集了很多打击金属的商户,非常热闹,打金街于是得名。
随后,周东用更多的篇幅着重讲述了红星路承载的文化,可以说,红星路是锦江区甚至是整个成都市的文脉高地,这可以从红星路周边的道路看出:明朝时期,这里就曾设有大益书院,书院街由此得名。华兴街,曾经的布政使司所在地,也是这场讲座的举办地阿来书房所在地。川剧在华兴街起步,成都的饮食文化符号盘飧市在这里扎根。“但老成都人总是用四川话喊盘‘餐’市,虽然不是标准读音,但我觉得无伤大雅,就像北京人念大栅栏,今天反而成为了一种城市的独特文化记忆。”周东说道。
红星路的文脉昌盛,更与这里的文学气质和文化名人息息相关。周东提到,李劼人出生在华兴东街,知名作家琼瑶出生在红星路旁边的二医院。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流沙河、沙汀、艾芜、周克芹等,在布后街建立了中国西部文学高地。周东尤其提到了布后街2号,这里曾是《星星》诗刊创建地,《星星》诗刊在当代诗歌界留下的足迹,足以光耀中国诗歌文学史。“今天,我们还能在这条街上看到文联、作协,还有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文化机构,文脉传承还在延续,文明的精神永不熄灭。”在讲座最后,周东总结道。
周东与嘉宾对谈“红星路的今生”
青年学者对谈“红星路的今生”:
一草一木均融于文化基因
60分钟的讲座分享很快过去,周东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分享了红星路的过去,但台下的听众似乎意犹未尽。紧接着,周东邀请了4位青年嘉宾上台,对谈“红星路的今生”。4位嘉宾以自己的生活生长经历为主轴,分享了自己对红星路的记忆与感情。
川报上行文化副总经理熊丽是一位地道成都人,红星路早期的文化沉淀吸引着她,使她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工作,后来投入到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的运营工作,至今已在红星路工作生活近20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已融入了她的基因。锦江区书院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员李丽媛则分享了她的录取通知书,以及她如何从城管执法大队来到书院街街道工作,并在这里扎根。A.ardon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建筑撰稿人、摄影师余明旻带领团队打造了阿来书房,近几年一直在致力城市更新。“我们做过很多项目,包括在玉林做相关设计时,就会去营造烟火气氛围,但回到我们红星路,总离不开文化。”音乐剧演员孙博是一名年轻的“新蓉漂”,他分享了两张照片,同一地点同一视角,一张是2018年他刚来成都艺考时拍摄的红星路,一张是今年新拍的红星路,最明显的区别是西部产业中心大楼拔地而起。
最后,几位嘉宾还探讨了今后红星路改造发展的相关建议,期待红星路能将文化传承与当代城市更新有机结合,成为成都市民永恒的文化街区。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63万获赞 590.3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