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会教育谈#2023全国两会期间,家长、教师关心的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教育议题,中国教育报围绕这些热点话题邀请名师作答,为您解惑支招。
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更与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教师该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令自己愤怒、烦躁、焦虑的时刻,该如何做情绪的主人?有哪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
本期“两会·问名师”栏目中,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知名班主任田冰冰与大家分享了7个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暗自调整呼吸。工作中,遇到令我们勃然大怒的事情,细细地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你会发现有时在对话过程中,呼吸越来越急促,心跳加快,甚至血压也稍有变化。主动自我觉察,改变基础的对话节奏,让自己在聆听学生或者家长讲话的时候,暗自深呼吸,默默提醒自己,不生气,不动怒,逐步找寻内心的平静。
2.限制提高音量。歇斯底里的怒吼式沟通,除了情绪宣泄,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凭借声音高来镇住场子的人,往往还在自我情绪管理的初级阶段。无论心中怒火燃烧得肝肠寸断,都要尝试学会降低音量来讲话。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能这一分钟批评学生,而下一秒,切换到平静的状态正常行课。
3.暂停处理问题。改变处理问题的节奏非常必要。如果不是需要马上解决的安全隐患类问题,当你无法抵制内心的怒火时,强行暂停也是一种自我管控。不妨独自思考策略,或者回到办公室去发起草根式研究,找找身边同年级的班主任们,就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再来解决。
4.适度保持沉默。家校沟通的过程当中,并非所有场合都适合强行暂停。面对你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家长或学生行为,不妨适度保持沉默,多倾听对方的诉求,告知对方“我已经了解了你的需求”“我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用以延缓解决问题的步调,避免怒火中烧时造成双方情绪不必要的擦挂。
5.坦诚告知不悦。如果遭遇对教师自身的人身攻击,未必依靠隐忍或者视而不见。温和坚定而明确地表明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6.学会宣泄调剂。解决复杂棘手问题,常常让老师会陷入比较漫长的黑暗状态。有时甚至从清晨直至深夜。长时间应对,很容易让情绪陷入轻度抑郁状态。不妨设置截止时间,一旦结束,主动切换场景,看场喜剧电影,约一顿美食,听听喜欢的音乐,也是给教师的心灵自由放风的时间。你也可以选择,向别人倾诉,但不要变成喋喋不休地重复。有时,重复倾诉,相当于复习烦恼。定期通过一定途径宣泄释放消极情绪,才能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
7.建设心情同盟。在学校里不妨有几个知心闺蜜,既是心情同盟,也是智慧同盟。改变单兵作战应对具体问题的状态,能够在遇到各种困难事、琐碎事、不平事的时候,进行情绪的倾诉与相互调节,从而通过团队的力量,消解情绪压力,释放情绪能量,共同维护情绪健康。(中国教育报记者贾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