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关于社交焦虑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对生活琐事进行积极的关注可以改善社交焦虑者的焦虑症状及解释偏差。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采用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结果使大学生社交回避行为产生了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初中生没有明显的社交焦虑表现,其社交焦虑水平正常,但在是否为留守及是否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社交焦虑在独生子女、年级上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在社交焦虑上表现出了明显差异,相关学说也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生物学解释上认为两性在脑和激素上的不同是导致女性社交焦虑高于男性的重要原因。此外,如果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中,男女所面临的选择压力是不同的,社会关系对女性来说更为重要,这与她们生存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国内对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且针对社交焦虑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但目前关于自我关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的还未做出深入系统的研究。
负面评价恐惧的概念:负面评价恐惧指的是个体对外界可能给予的负面评价感到不安与担心。
有关研究者认为,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当感受到他人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评价时,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
一般情况下,高水平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会格外在乎他人会如何评价自己,尤其是一些负面评价,所以在一些聚会上尽量表现出好的一面,防止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形象,当个体觉察到他人可能给予负面的评价时,个体就会感到十分烦恼。
负面评价恐惧是指当个体一旦觉察到可能会受到他人负面评价时,就会产生恐惧、担忧的情绪体验。
综上,本研究将负面评价恐惧界定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他人的负面或消极评价尤为在意,因此在社交公共场合中会努力表现出好的一面,以便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可能给予负面评价时,会感到十分烦恼。
外国学者关于负面评价恐惧的研究更多是在探讨学习风格及人格特点等对负面评价恐惧的影响。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两者紧密相关,自尊心与负面评价恐惧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亲社会行为与负面评价恐惧存在显著负相关。在自我关注时,女性个体对负面评价表现得更为在意,社会性别理论提出在进行社会化进程中,由于女性自我概念的建构依赖于人际关系,所以女性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缺乏主见。
自我关注模型提出,当个体意识到外部刺激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干扰时,会对负面信息更为关注,进而更容易产生负面评价恐惧。
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概念:自我概念划分为两部分的自我,一部分是指个人的实际部分自我,另一部分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所唤起的那部分自我,也就是前者对应的是镜中自我,后者对应的是投射自我。
从以上这种分类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学者对自我概念的认识还是比较单一的,将自我概念看成是一个整体,对自我概念有着稳定且固化的看法。
由于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才开始发现自我概念并非是以一个整体且单一的形式存在,逐步意识到自我概念其实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把自我概念理解为是一个认知图式,而这个认知图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不断更新和变化的。
随之而来的是,学者们慢慢具有了多维度、多元化的去看待自我概念的的研究思路。对此观点比较赞同的学者提出,可以将自我概念具体分为内容和结构两个维度来进行研究。
从内容这个方面可以具体分为认知成分和评价成分,前者经常思考“我是谁?”这一类的问题,而后者经常更多的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我做出的评价,比如经常思考“我觉得自己如何?”这样的问题。
自我概念的维度越广,那么其自我的复杂度及重叠度也就越高。而自我概念具体可分为自我和谐、自我概念分化及自我概念清晰度等多种成分组成。
自我概念清晰性可以反映出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清晰和确信程度等,并且认为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反映出一个人自我概念的结构化特征,他所主张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视个体内在一致性,强调的是整合的自我概念。而这进一步减缓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偏差。
并且在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测量自我概念清晰度的问卷。自我概念清晰是指个体对自我概念内容的清晰度,这将影响个体如何解释和评估自己的生活经验。
本研究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明确性和清晰性,能够反映自我概念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和内在一致性。
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的清晰程度与个体的幸福感、自尊水平息息相关,高自尊和幸福感比较高的个体其自我概念清晰性也越高。
并且,当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比较高时,他生活中的目的性往往也就越强。通过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例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高的人,他人对自己过去的歧视带来的影响就越小,因为他们好像可以屏蔽掉他人对其歧视带来的干扰。
相关研究发现,个体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其社会适应和友谊品质越好,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个体的幸福感和自尊水平也较高。
相关学者也得出了相一致的结论,近期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性高的个体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倾向于会选择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压力,具有高水平的幸福感,经常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中,而这会使得个体积极的评价自我。
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消极情绪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消极情绪联系也十分紧密。
个体自我概念清晰性会对个体的消极情绪产生积极影响,高水平的自我概念清晰性个体会更加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表现出较少的消极情绪。
自我概念清晰性较高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当个体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时,也会更少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的青少年越不容易产生孤独感。且个体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越不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我国学者研究也表明,当一个人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那么个体也就越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清晰度越高的大学生在未来产生社交焦虑的可能性就越低,自我概念清晰性能负向预测社交焦虑,社会网络使用可以通过自我概念的清晰性对抑郁症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