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孕育一个生命的摇篮,是决定孩子未来的起跑线。
如果想要一个孩子未来成为社会栋梁,做出一番成就,必然离不开家庭教育。
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说过:“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了孩子的发展倾向。”
若家庭教育不到位,哪怕孩子天资再聪颖,你们给出的物质条件再好,小孩或多或少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前段时间,闺蜜跟老公大吵了一架,一向有些“恋爱脑”的她,这次彻底与老公闹掰,决定“离家出走”几天散散心。
我们急着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结果闺蜜回道:“单纯是觉得孩子他爸就是个摆设,跟他相处太累了。”
尽管后来的一番交谈,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今年上半年正是闺蜜家儿子初升高的关键时期,儿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考试成绩波动起伏比较大,有一次直接滑出了年级排行榜,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局面。
闺蜜比较担心,想着和儿子能谈谈心,可这个年纪的男孩正是抵触妈妈的时候,经常敷衍几句就过去了,回家就把自己关进房间不出来。
闺蜜只能换个思路,让孩子他爸去沟通,结果说了一周他就像没事人一样,嘴上应着可每次一回来就打开电脑玩游戏。
看着老公和儿子都不省心的样子,闺蜜怒火中烧,在上个周末,直接断了家里的网,导致老公的团战输了,对方跟她大吵一架,觉得她“神经病”、“一点小事就紧张兮兮”。
“儿子的成绩、未来,对他来说就是小事,没他的游戏重要,你们懂我的心情吗?”
视频通话中,听到闺蜜在那一头情绪异常激动,我们只能不停地安抚她看开点。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她今天的爆发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积攒了多年的委屈。
自打她结婚生子以后,就经常因为老公的“不作为”而生气,可闺蜜自认为爱就是要包容和理解,她能克服一切。所以给足了老公成长的空间,以为他总有一天能变成一位好父亲。
可越是有期待,越容易失望,又当妈又当爹的她,在家里越来越崩溃、焦虑,孩子出现一点问题,她就会情绪紧张,急着向周围的妈妈取经。
每次她家老公都是跟没事人一样在旁边看着,有时还责怪妻子是不是魔怔了。而小孩夹在两个大人之间,性子也变得愈发沉默。
悠闲的爸爸+焦虑的妈妈,闺蜜家的这段失败家庭教育,是多少家庭正在面临的暗伤,在它的催化下,小孩的成长环境受到各种问题的干扰,一不小心就可能走歪。
父亲在家庭教育的缺位,几乎成为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
“影子爸爸”、“甩手掌柜”、“陌生人”,不少小孩在提起爸爸这个词时,都会用上这些标签。
网络上曾经征集了30位父亲陪伴小孩时长的记录,发现其中每周陪孩子时间低于5小时的爸爸达50%,每天都能陪孩子的爸爸只有20%。
而且搞笑的是,在这些爸爸中,他们多数人知道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可却不清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什么,并且能主动改变的不多。
“我上班太忙了,哪里有时间陪伴孩子?”
“教育小孩是妈妈的事,我负责养家就行了。”
“孩子你给他玩具和手机就好了,还需要人陪着?”
大部分父亲,都会以各种借口拒绝与孩子深入交流,陪伴子女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在他们看来,小孩是不需要爸爸陪的。
著名的亲子专家林文采却指出:决定孩子未来“够不够自信?觉得自己够不够好”的人,其实是爸爸。
父亲作为引领我们走向外部世界的人,能通过日常陪伴,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规则、冒险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它能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心。
而缺乏父亲陪伴的小孩,往往在社交能力、个人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等方面,都有可能落后其它的小孩。他们找不到个人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比较大。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妈妈的焦虑就无处不在。
十月怀胎辛苦得来的宝贝,母亲自然看得比谁都重要。可育儿专家看来,造成母亲无法在育儿工作中松弛下来的根本原因:就是源于丈夫的不作为。
因为丈夫不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导致妻子身兼重任。
她们一边要肩负“母性职责”,照顾好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替孩子安排打点好一切;
一边又要承担起“父性职责”,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出门在外如何保护好自己。
身心都得兼顾,可母亲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大众宣传的“为母则刚”背后其实是“为母则弱”。
因为过分在意,导致焦虑的母亲在育儿时出现三种错误的行为倾向:过度敏感、过度保护以及过度控制。
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实很多母亲在孩子的问题上都很难冷静,她们时而强势、时而崩溃。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她们能上一秒狠心地批评教育小孩,强势要求他们改正,可看到儿子流下眼泪时,又忍不住去哄,向孩子投降道歉。
母亲的过度敏感和保护,往往会导致孩子未来的个性难以发育健全,出现各种行为问题,例如个性胆怯懦弱,依赖心强,未来难以融入复杂的社会,要不就是自私自利,叛逆乖张,难与别人处好关系。
【最后总结】
一个良性的家庭,必然少不了父亲和母亲的共同教育,你们的爱和信任,相互配合,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成就了孩子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