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执笔 郑亚丽
图源:齐鲁晚报
前不久,“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诞生”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引发全网关注。
首粒,抗抑郁原创药,这两个词汇组合在一起,振奋了很多人的心。
2022年11月,绿叶制药集团非临床研究部副总裁田京伟团队研发的原创药——若欣林获批上市,既给我国抑郁症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也标志着我国精神药物研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样一款原创药,到底能给抑郁症患者到底带去什么?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是什么?能托起抑郁症患者的新生吗?
被污名化的抑郁症,到底能不能治得好
中国的原创药占比很低,大部分为仿制药,随着研发实力的提高,原创药也在陆续诞生,但像抗抑郁原创药这样喜提热搜的,并不多。
一款中国自制新药点燃众人情绪,有其特殊原因——在公众认知中,抑郁症太难治了,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诞生,无疑给了他们物质和精神双鼓励。
图源:视觉中国
那么,抑郁症能治好吗?
“可以。”对于这一问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谭忠林回答得很坚定。
对于难治的刻板印象,谭忠林分析要么是没进行系统治疗,觉得治疗没有用就放弃了治疗。再者存在样本偏差,治愈的人回归到正常生活,治不好的患者对这方面信息更关注,他们的声音也更容易被听见。
根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中国有高达9500万抑郁症患者,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这些只是被监测到的,很多时候,患者自身很难意识到得了抑郁症,周围人也容易把“矫情”“作”等道德化名词附加到抑郁症患者身上。囿于这种“病耻感”,一些人不愿意到医院就诊。
低龄化,也变得明显。就谭忠林的观察,五年前来就诊的患者以成年人居多,现在13-25岁的青少年就超过一半。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在他的门诊记录中,比如25个病患,男性只有三到五个,其余均为女性。
“抑郁症从来不是一个单因素疾病,而是受到生物学、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的综合性疾病。”谭忠林直言,希望药物能治疗好所有的抑郁症不切实际。
但现实是,除了物理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也因此,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诞生,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给那些治疗效果不好的抑郁症患者新的选择。
抗抑郁原创药,好在哪难在哪
一个高血压和一个抑郁症,哪个更让人紧张?估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事实上,两个病症都需要药物和心理治疗,只不过,人们对前者的了解有几百年,不光有药物治疗还有血压计等生物学监测指标,治疗手段比较成熟。而对抑郁症的了解不到百年,药物研究也不够先进。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抗抑郁药不少,但大多都“治标不治本”。这些药物起效时间慢,不能改善患者兴趣,不能改善认知,导致和加重性功能障碍,以及镇静和嗜睡。
图源:视觉中国
再看这些抗抑郁药,多来自国外,比如来士普、赛乐特、百忧解、左洛复等。这也无可厚非,原研药一般要花费15年左右时间和数亿美元成本,大企业才有实力研制,因此国内的抗抑郁药,多为仿制药。
仿制药并非假药,而是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在药品专利保护期满或其他专利权到期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均可仿制。不过,在药效和质量以及副作用的标准上,仿制药要比原研药差一些。
或许正是这一背景,激发了田京伟团队的研发斗志。
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和大脑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分泌不足相关。
目前的抗抑郁药中,一般作用于其中一个或两个,而若欣林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同时作用以上三个神经递质,有助于全面改善抑郁症症状。
据齐鲁晚报报道,同时作用于三个靶点,正是若欣林研发的难点之一——相当于一把钥匙需要同时能打开三把锁,而且对于每把锁的打开幅度有特定要求。这是全球研发的难点,也是大多同类药物失败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难点,田京伟团队提出了“不均衡抑制5-HT、NE、DA再摄取”的治疗理论。
不过,这一治疗理论能否实现临床转化,也是一个考验。针对此,他们构建了基于5-HT/NE/DA三重再摄取抑制的研究平台,明确了摄取抑制强度比例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并最终取得临床成功。
图源:绿叶制药官网
在谭忠林看来,新药不光要能作用于这些靶点,药物的副作用也很关键。
庆幸的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款抗抑郁原创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等,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引发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从研发到获批上市历经12年,从中也能看出原创药一路闯关的不易。在这背后,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关键的成功经验。据了解,由烟台大学负责基础研究,绿叶制药负责开发研究,双方优势结合,才提升了新药的转化成功率。
百亿级抑郁药市场,国产替代能抢滩登陆吗
长期以来,在医药领域,肿瘤、自身免疫、糖尿病等市场空间巨大的赛道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相较之下,抗抑郁药较为小众。
领域小众,市场却不小。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分析,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后焦虑/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以及治疗率进一步提升,我国抑郁药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8亿元的市场规模,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4.2%,增速高于全球整体水平(2.5%)。
药物的现实需求也很迫切。IMS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销售额过亿的二十多款抗抑郁药中,近七成产品为仿制药。但现实是,抑郁症患者人群庞大,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在广泛需求之下,新药的研发和诞生备受期待。
图源:视觉中国
从这个角度看,若欣林的上市,被网友看作“抗抑郁领域的国药崛起”,也不无道理。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个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能引领改变国内抗抑郁药的市场布局吗?
据国家药监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1月,国内共有17款抗抑郁症1类创新药在研,涉及东阳光药业、华海药业、信立泰、绿叶制药、石药集团等13家企业。
就位于浙江的华海药业来说,除了一手抓原创新药,还在国内推出了多种抗抑郁药物。2022年8月,华海药业上市了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适应症为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不光丰富了华海药业国内抗抑郁产品线,也为患者提供更多药物选择。
绿叶制药也顺势而上,加速布局。围绕该疾病领域,绿叶制药现已推动中枢神经产品覆盖国内近3000家医院,商业化优势日益凸显。
抗抑郁药的百亿赛道已经开启,首粒“中国制”抗抑郁原创药打响了国产替代的第一枪,未来随着更多国产力量的加入,这个赛道或有新局面。
更重要的是,抑郁症患者被治愈的希望更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