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聚,其中一个说到自己下海经商的往事,一个桥段是被最相信的朋友害惨了.......他咬牙切齿之状,大有食肉寝皮难以解除心头之恨的感觉。
见此,脑海浮现一个历史故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三件事,即“陷害同门”、“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孙膑桂林之战中逼退庞涓,马陵之战中孙膑击杀了庞涓。是笔者印象最深刻的。
关于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国庞涓攻赵,齐国田忌救援,孙膑献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待庞涓劳师回援,“田忌从之,魏果去(离开)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这里,司马迁没有提到庞涓下场,但根据银山东临沂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显示,桂林之战中,田忌孙膑指挥下的齐军,不仅击败了魏军,而且还擒获了庞涓,“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显然,银雀山汉简改写了历史。
这里有一个令人不解之处,即:孙膑对庞涓“恨之入骨”,为何第一次桂陵之战中擒而放之,却在第二次马陵之战痛而杀之?
孙膑与庞涓到底什么关系,史书上没有详细说明,我们熟知的两人拜师鬼谷子,其实出自《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正史没有记载。
庞涓率先出世,成了魏国将军,因为自认才能不如孙膑,嫉贤妒能,害怕孙膑更得魏惠王的重视,所以设计陷害孙膑,最终导致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刺字)。由此,原名孙伯灵,此后就被人称为“孙膑”。记得多年前金琛执导,孙红雷、姜武主演一部叫《战国》的电影,一开场就有人喊隐居中的孙伯灵叫“孙膑”,真让人无语。
为了骗过庞涓,演义中孙膑装疯卖傻,吃尽了苦头,最终寻机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从而成功脱困来到齐国,开启了孙膑传奇一生。孙膑想要报仇,要么自身掌握军权,要么成为将军幕僚,但在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的时代,孙膑还遭受了膑刑,因此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成为齐国军方重臣田忌的门客。
这里还有一个战国背景,战国开启之后,第一霸主其实是魏国,经过吴起变法,魏武卒迅速崛起,曾创下5万魏武卒大败55万秦军的记录,可见魏国力量之强,所以才能任性的四处攻伐,甚至攻破赵国邯郸。当时,唯一能与魏国略为抗衡的国家,就是齐国。因此,孙膑之所以来到齐国,不仅是祖籍齐国人,且还有他想报仇,最好是借助齐国力量,否则难以实现愿望。
公元前354年,魏赵爆发冲突,结果赵国一溃千里,魏军兵围邯郸,次年赵国向齐楚求援。最终,齐国决定救援赵国,防止魏国做大。
于是,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根据银雀山汉简揭示,孙膑擒获了庞涓,但最后齐国还是放了庞涓。出土的汉简,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因为此前一直认为桂陵之战中孙膑只是击败魏军,却不想还擒获了庞涓。
公元前342年,十年之后魏韩爆发冲突,齐国再度介入,孙膑通过增兵减灶,诱使庞涓率军深入山路狭窄的马陵道,并在一棵树上留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点火查看留言之际,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身中数箭,无奈之下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马陵之战,虽说庞涓自刎,但黑暗中一点火光,面对万箭齐发时,他实际已无生机,孙膑就是要弄死庞涓。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不管正史还是出土汉简,乃或之稗史。总之,孙膑树上留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一段,孙膑才智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深刻的心里是对庞涓的“恨之入骨”。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论多痛恨一个人,应该都不会想到要将他碎尸万段,太耗力,斩一只鸡都有问题,何况是人?而且尸血遍地臭味满天,随时会东窗事发,完全是吃力不讨好。芸芸众生会做的是视而不见,让那个人自生自灭。换言之,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当然,那是因为我并没有和谁有什么深仇大恨。是要多恨一个人,才会将他解决后碎尸?
我不知道,但庆幸还未有这样的“需要”。不论仇恨多深,多想痛打痛杀一个人,冲动过后深思一番,就该明白那是一个对自己完全不利的复杂过程,不仅极为消耗体力,更有绝对的精神负担,往后的日子必定被恶梦纠缠。解决过后还要将之碎尸万段,甚至租屋买锅料煲汤那么全套?那概念并不新,电影有过,现实中也发生过,手法当然是残忍恶毒之极,不是说决定了就能下手的事,所以往往都只是说说而已。要不,得毫无人性。要不,自己已经失去理性。要不,得对那个人恨之入骨。
恨之入骨真是传神的形容。扭伤骨,折断骨,都会痛到入心入肺。
要将一个人恨到深入骨头,可见是有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有多痛恨他。而要将他分尸断骨,是要那个人死后继续痛苦,痛到骨子里。
人生几十年,难免会在不同阶段遇见自己不喜欢的人,厌恶的人,讨厌的人,甚至痛恨的人。
不仅是志趣不相投或话不投机那么简单,更多时候是不能接受对方处世待人的方式,对生活的态度和理念,或是自视过高自以为是的嘴脸。当这些“不一样”再也找不到相互的融合点,冲突自然产生。更严重的是厌恶的人以阴险手段在各种找得到的机会为难、欺骗,甚至陷害你,那就是生死攸关的势不两立了。电视剧或电影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对一个人恨之入骨要一个人死不是为情就是为财,大抵离不开这两样。
情和财真是人间最磨人心的两样东西。
没有的时候千方百计想要,有了之后却未必能如希望中那般美好,甚至不能承受,往往更招来各种摩擦纠纷不如意,情和财都没有所谓的刚刚好,只能靠自己在心里找个平衡。情财带来的恩怨情仇颠覆思维情绪,若能在暴发前一刻将情绪处理了那还好,若是一直忍,到最后忍无可忍,恶念就来了。有时生气之极,会在冲动的那一刻破口大骂要对方不得好死,但也只是脱口而出的冲动话,应该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动手让一个人死无全尸,这“算计”怎么看都不值。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烦心、烦恼、痛苦、忍受折磨天天都有。
在生活上在职场上,在社交场合,在公共场合,遇见碍眼的人是平常事,在高压的都市生活中,要如何心平气和对待这些你认为踩到自己尾巴的人与事,真须要很大的涵养和耐性,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暂时的解决方案。
可以恨,甚至可以“恨之入骨”,多一步就成“一失足、千古恨”了。
《写情》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