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坚定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发展指明奋斗方向,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策划推出《两会对话·民营企业家谈高质量发展之道》系列访谈,邀约优秀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立足各领域产业发展实践心得与经验,结合履职内容,以及今年两会相关领域热点议题,进行探讨解读,畅谈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本期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 严琦
《两会对话·民营企业家谈高质量发展之道》:民营企业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您的亲身实践,您有哪些思考、感想和建议?
严琦代表:
今年,中央印发1号文件,即《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和“万企兴万村”作出重点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营经济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的贡献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亲历者,我倍感自豪。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我备受鼓舞,有一种坐不住、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力量。我将认真落实报告要求,带领企业加快转型,稳岗扩就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我认为可以从土地供应、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方面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第一,在土地供应方面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积极盘活农村废弃的学校、工厂、仓库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土地使用上尽量向带动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倾斜。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形成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
第二,鼓励民营企业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利用内部培训资源和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同科研院所合作在农村建设产学研基地,鼓励高校及社会组织在农村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村企互培、互聘、互相交流等方式,推动人才在村企双向流动。
第三,支持餐饮龙头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文餐旅宿购”融合发展。餐饮企业是农产品的消费终端,需要大力发挥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文餐旅宿购”融合发展,优先支持餐饮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
第四,完善万企兴万村的政策体系。整合相关部门在土地、产业、文化、农业金融、农村建设、生态治理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集成,降低政策门槛。要加强政策宣传推送,让民营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
第五,加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推进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等建设,加强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在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旁优先建立物流配送基地,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两会对话·民营企业家谈高质量发展之道》:去年年底,国家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调整,以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得到加快恢复发展。对未来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思考?
严琦代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这对餐饮企业是重大利好。陶然居正在做长餐饮链条,走到乡村去,推动文餐旅融合发展,让餐饮业从传统服务业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产业。当下,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群体更迭,餐饮消费需求差异化凸显。餐饮从业者要积极转变思想,瞄准餐饮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消费场景,持续提升产能。同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一是丰富传统餐饮企业升级场景。各地可以支持传统餐饮街区升级改造,打造新的餐饮主体,建立餐饮智能应用化场景,带动更多餐饮企业参与升级改造。
二是支持餐饮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餐饮龙头企业可向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延展,积极发展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陶然居集团建设的“24小时无接触科技餐吧”和餐饮机器人-重庆小面机,极大方便了重庆市民和游客的就餐需求。
三是鼓励龙头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国家设立专门餐饮发展基金,扶持餐饮业发展。对重点监测的龙头餐饮企业、品牌餐饮企业加强扶持力度。
四是积极培育地方餐饮特色品牌。企业可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深化餐饮农商协作,开展“农商餐饮互联”资源对接活动,推进餐饮特色小镇建设。
五是加强培育餐饮业领军人才。鼓励龙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按需定制培养人才,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上升通道。推广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才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两会对话·民营企业家谈高质量发展之道》:近年来,川渝经济圈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要战略决策,对于促进双城优势产业融合互补您有哪些心得感触?
严琦代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未来可以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互补,明确经济圈的经济内容和主导产业,促进优势产业融合互补。比如,在消费品产业方面,推进沿线、沿江(河)、沿界区域建成现代高效特色消费品产业示范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品牌,推动农副产品资源精深加工。讲好成渝一体化发展故事,促进区域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光明网编辑 郝梦晗)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