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 | 全国两会报道
“我们听障群体,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来帮助自己听,手语朋友、言语残疾朋友还可以使用文字转语音来帮助自己说,因此,我们群体的职业类别得到了极大拓展。”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助听辅助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得到了极大发展,她将继续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参与社会共建,希望让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所有人沟通和居住。
杨洋用“历尽波折”概括自己的就业过程。她曾当过会计,跑过业务,如今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现在,她已佩戴助听器,38岁时又植入了人工耳蜗,令她最头疼的接听电话难题也在三年前得到解决。
杨洋表示,近年来推行的康复和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十聋九哑已渐成历史,自己就是今天新时代的受益者。“终身康复和更新换代的辅具支撑我们前行,融合就业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全国政协委员杨洋
本次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更广泛的特殊群体共享高质量生活。刘庆峰建议,将无障碍智能产品纳入医疗器械目录与医保目录,降低特殊人群使用此类产品的门槛,让该类产品更公平可及。推进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加入隐藏式字幕,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内容平台、各类网站、APP及智能终端上推广语音转写、合成、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方便特殊人群获取信息。
同时,刘庆峰还建议,加强新技术运用,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并拓宽对不同障碍类型的支持面;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普通大中小学无障碍硬件环境,鼓励更多普通运动失能学生参与正常学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在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覆盖率,减少区域不均衡。
刘庆峰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助手,应该用于满足特殊人群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创造公平发展机会和提高正常生活品质方面。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科大讯飞在此方面做了尝试,语音转写方面,在中国聋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发起的“听见AI的声音”公益关爱行动中,为听障群体提供8140万分钟的无偿转写服务。此外科大讯飞也在特殊教育领域研发了讯飞听见智能会议系统帮助特殊教育领域的师生高效学习,以及讯飞听见AI实时字幕帮助特殊群体在大众媒介端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科大讯飞还研发了相应硬件,助力重度听损人群解决交流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印海蓉也提出建议,当前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在日益改善,但依然面临手语翻译短缺等问题,建议对于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于信息无障碍服务方面加大引导与扶持,优化信息无障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表示,建议打造无障碍演出场所,关注残障人士的观演需求,让更多老百姓享受美的体验。
杨洋表示,语音转文字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力特殊人群的无障碍沟通。“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我们希望共同让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所有人沟通和居住。”杨洋说道。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