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会教育谈#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老师家长如何进行科学干预?
在中国教育报“两会夜谈”节目中,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给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彭凯平强调,如果是严重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去看医生,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其次,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特别严重,彭凯平建议家长主动帮助孩子进行调整。他同时分享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试的三个方法,也称为“3C原则”。
①Contact,接触。肢体接触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亲近接触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活动。打球、郊游、看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在孩子出现初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带他走出家门,迈开下床的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
②Communication,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必不可少,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烦恼、挫折和挑战。同时要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亲子谈话,和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③Culture,文化。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一定要让孩子融入社会,融入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参与公益事业。
最后,彭凯平建议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他同时分享了调整情绪的“八正法”,分别是深呼吸、抚摸身体、闻香、行动、幽默、正念、倾诉和写作——
①深呼吸。平稳地呼吸有利于心情平复。很多情商课程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吸气,当我们能够把气慢慢地吸进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会得到好转。
②抚摸身体。情绪不好的时候,抚摸自己的膻中穴,摸摸自己的肚子,拍拍手,鼓鼓掌,对振奋情绪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或者,爸爸妈妈互相去拥抱一下孩子,这种肢体的接触和抚摸也能起到安抚效果。
③闻香。嗅觉对情绪的调节是最直接也最快的,闻一些让人觉得愉悦的香精、香水、香油,或者焚香沐浴,对孩子的情绪都有很好地调节作用。
④行动。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鼓励他去做一件喜欢的事情。不一定局限于跑马拉松、爬山这样的体育运动,生活中任何小小的行动都可以,只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起来,就能够起到纾解情绪的作用。
⑤幽默。如观赏喜剧、相声等艺术表演形式,对孩子都有很大帮助。
⑥正念。可以让孩子听一些积极的音乐,或者和孩子一起进行体操、瑜伽、冥想等调节情绪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专心正念、内心平稳的状态。
⑦倾诉。家长在生活中应当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进行深度地沟通和交流,最好每次的倾诉时长能达到半小时以上。
⑧写作。写作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它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抑制作用。在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的过程中,情绪会得到很好的安抚。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写写自己的心情感受、读书心得,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做了好事后可以写下来,当孩子在不愉快的时候回顾自己做过的好事,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幸福高尚之情。
彭凯平表示,这些方法虽然听起来特别简单,但其实很有意义,对孩子的情绪调节和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实习记者张硕中国教育报记者贾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