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竞进拼抢、埋头苦干,用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跑出现代化河南建设高速度,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村庄更美丽了,小麦又丰收了,参观红色纪念馆的人数创了新高,黄河水质更好了……这些新成绩新变化,我们委托即将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带着答卷,向总书记报告。
兰考县焦桐广场上泡桐花开,春风拂面。资料图片
开封丨幸福张庄谋划多
“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兰考县张庄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人勤春来早,兰考乡村已是一派忙碌景象。2月28日一早,东坝头镇张庄村村民纷纷赶到村委会,参加国元期货郑州营业部举行的一场“期货+保险”业务培训。这是国元期货第五党支部与张庄党支部党建共建交流活动的一项内容。
“我们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整合期货行业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国元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经理陈金珩说,他们从去年开始与张庄党建结对,捐赠10万元建起幸福张庄电商平台,出资做起农产品期货保险,帮助村民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今年还要采购当地特色产品进行消费帮扶。
培训会后,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与帮扶协议。
脱贫之后,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张庄新春又有新谋划,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一项一项给记者介绍:3月中旬,准备利用高速公路征地赔偿款再进100多头肉牛,把肉牛养殖扩大到400头左右;利用和其他村联合成立的蔬菜销售公司,抓紧建成净菜加工厂;争分夺秒完成招工,让村里的鞋代加工4条生产线都转起来;抢抓春时,把村里绿化进一步完善……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00万元,争取今年上一些新产业,收入再增加一些。”申学风说,产业多了,就能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集体有了钱,才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福利。
近日,尉氏县张市镇积极投入春耕备耕工作,对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小麦进行喷灌返青水。李新义 摄
开封丨“中原粮仓”愈殷实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初春时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如今,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粮食亩产越来越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沈家村村民沈永平说起这些年种地的变化。
土壤墒情监测站大屏上,温度、湿度、风速等各项指标一目了然,物联网系统实现自动诱捕害虫、自动采集细菌孢子、自动监测土壤肥力……
沈永平认为最大的变化是耕作方式现代化,“刷卡浇地,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云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30%、节肥20%……”
“尉氏县建成‘八站一中心一平台’,科技赋能智慧农业。今年县里将再投入1000多万元,对万亩高标准农田南部地块进行提升。”尉氏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股股长刘纪锋说。
据统计,2014年以来,尉氏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3.2万亩,2022年全县粮食总产82万吨,比2014年提高32.3%。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我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更多农田变良田。如今,我省连续6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中原粮仓”越来越殷实。
新县田铺大塆不大拆大建地改造,让乡村之美原汁原味保留,村民生活幸福。资料图片
信阳丨红色基因永传承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
“2023年春节期间,我们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万多名。”
2月28日中午,阳光明媚。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从各地赶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博物馆副馆长戴璐璐正在为大家讲述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考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戴璐璐说,“我们博物馆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建了大别山国防教育园等场馆,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了精彩场景。更加丰富的红色情景体验,让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印象深刻,不少游客说要带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要把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了把红色精神宣讲好、传承好,信阳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和大别山精神高地。作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新县也在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上下足了功夫。戴璐璐和同事们一起,开展了“口述历史”采集抢救工程、小小讲解员培育、为不同群体打造红色教学课程等工作。
“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基地。我们一定会牢记嘱托,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戴璐璐说。
信阳丨油茶结出致富果
“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
“这是2020年春新种的油茶树,今年已经挂果了。你看,长势多好,我们现在种植了2000多亩呢。”2月28日清晨,光山县诚信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勇,正领着人在司马光油茶园锄草、追肥。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个油茶园,实地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总书记的叮嘱,一直回响在我们耳边。如今油茶园规模扩大了,乡亲们的生活也更有滋味了。”陈勇高兴地说,他要带着乡亲们扎根老区种油茶,把更多更好的山茶油卖到全国各地。
前不久,陈勇从新闻中看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油茶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87.7万亩,茶油产能达到4.2万吨。“国家给我们下任务,我们更要尽全力。如今一进油茶园,我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陈勇兴奋地说。
如今,油茶产业成为信阳全市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光山县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支持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陈勇抓住契机,扩大油茶种植规模,还依托油茶园的好生态,搞起了茶旅融合,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茶油销售,乡亲们的收入也更多了,大伙儿都说:“小油茶成了老区致富的‘金果果’!”
俯瞰郑州北郊的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郑州丨景致如画幸福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
3月1日,位于郑州北郊的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春风微拂,景致如画。站在临河广场观景平台远眺,辽阔的黄河宁静壮美,浅滩湿地上,几只白鹭闲庭信步、悠然自得。
2019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这里,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听取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在次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如今,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
漫步沿黄生态廊道,斑驳光影在林间跳跃,时有骑行者风一般地驶过,留下帅气背影;曾以渔家乐闻名的南裹头,成为黄河滩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身郑州网红打卡地。
3年多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河南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加速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力争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黄河正成为中原大地的“绿色飘带”,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郑州丨数字领跑闯全球
“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舒彤
时间回溯到2022年4月6日,河南省第四期“三个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现场,郑煤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焦承尧宣布,郑煤机智慧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郑煤机智慧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围绕综采控制系统与高端支架用阀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全面提升企业的精益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考察河南时,对河南发展先进制造业寄予厚望。总书记的嘱托,郑煤机人牢记于心,化作于行。2022年2月,河南省第一家数字化灯塔工厂——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点火试运营;3月,郑煤机牵头建设的河南省煤矿智能开采装备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郑煤机煤机板块循着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智能化、成套化、国际化、社会化”战略方向,在新赛道上“换道领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郑煤机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制造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竞争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更好地抢抓机遇,郑煤机汽车零部件板块加快了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步伐。“亚新科”“索恩格”是郑煤机汽车零部件板块的两个品牌,其中“亚新科”借助国际产业链整合时机,进入高端市场,相关产品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
“未来,郑煤机将牢记嘱托,坚持制造业主攻方向,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河南制造业价值链跃升、产业链优化。”郑煤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南阳丨唱响月季富民曲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阳月季博览园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娟
当下,南阳月季产业发展如何?3月1日,记者来到南阳月季博览园,投资3000余万元的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亭台水榭错落有致,千余种苗木沐浴春日阳光茁壮成长。
“近两年来,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如何做好月季产业、科技、文化大文章。”南阳月季博览园总经理赵磊说,“我们园区新收集了月季、蔷薇品种200多种,目前园内月季品种已达2000余种。此外,我们自主培育月季新品种60余种,选育了多个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的月季品种,目前已有5个品种获得省级良种认证。”
如今,南阳月季产业实现了美丽经济精彩绽放。去年以来,全市新发展月季2.17万亩,出口月季苗木450万株,外汇创收300万美元。南阳市依托月季研究院开展月季品种研发,推进月季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共收集、保存月季种质资源6300余种,数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
赵磊表示,未来将牢记嘱托,加强科技研发、融合文化旅游、拉长产业链条,把月季博览园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月季产学研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南阳丨丹江水美生态优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通讯员 王晓燕
近日,摄影爱好者在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抓拍到一幅珍贵画面: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和3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在湿地浅滩上梳毛、觅食,悠然自得。这是时隔70余年后,朱鹮再次现身淅川。
近年来,淅川县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运用水系连通、生态塘建设、生境营造、植物群落恢复等措施,高质量抓好湿地生态修复,已累计修复退化湿地2.5万余亩,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由2007年的342种增加到目前的512种。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常态化加强库区巡查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库区各类违规违法行为。”淅川县丹江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光理介绍,去年以来,淅川县全面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
守好一库碧水,要筑牢生态保护防线。近年来,淅川县持续大规模造林绿化,造林面积平均每年新增10万亩以上,石漠化治理和困难地造林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如今的淅川,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铺展在大地上。
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游客在青年洞景点参观游览。资料图片
安阳丨庙荒村里春来早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林州市考察红旗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太行寒意未消,庙荒村的春天已经到了。2月27日上午10时许,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又迎来一拨游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沿着红旗渠畔依次参观了自强小院等特色民宿。“春节过后,几乎每天都有团队来参观,庙荒现在可一点不‘荒’……”驻村第一书记马峰说,今年以来,全国已有4000多人次到庙荒村参观。
乡村旅游火热,村里的闲置房改造也在加紧进行。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庙荒村开展“践行二十大,奋战100天”行动,列出10项重点工作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成立房宅合作部”,将村里荒废的老宅院利用起来。
“所有的石头房都是一锤一锤凿出来的。很多游客从中看到了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该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说。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阳时说:“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看到新闻报道后,庙荒人很激动。经多方走访,郁林英他们找到了林州市民间收藏家王文林,与他合作,将他收藏的几千件有关红旗渠的文物展览展示,弘扬红旗渠精神。
目前,庙荒村红旗渠文物展览馆正在建设,计划上半年开馆。“春天来了,欢迎大家都来红旗渠看一看,来庙荒村走一走。”郁林英说。
安阳丨殷墟文物“活”起来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殷墟遗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阳殷墟遗址时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月1日,位于安阳殷墟遗址宫殿区的殷墟博物馆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河之隔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已经封顶。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殷墟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殷墟博物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增强殷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责任感。目前,殷墟博物馆新馆主体已经封顶;二次施工、陈列展览等各项任务正在高效推进。安阳市紧盯打造世界级殷墟博物馆这一核心,围绕理念一流、设计一流、陈展一流、管理一流,强力推进殷墟博物馆建设,争取殷墟保护成果早日全民共享。
赵清荣说,结合河南兴文化工程的实施,殷墟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推进“殷墟学”学科体系构建,加强对殷墟考古发掘成果的研究阐释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充分彰显殷墟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陈展理念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做好殷墟保护展示工作,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殷墟文物“活”起来。
努力续写新时代考古华章
李世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
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让广大考古工作者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扎实推进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整理、多学科研究等考古工作。一年多来,在遗址南部新发现一座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仰韶文化房屋建筑,是该遗址首次发现大型仰韶房屋建筑;在遗址中部发现四条不同年代的大型人工壕沟,为研究仰韶村遗址聚落布局和演变以及豫西地区仰韶社会复杂化程度等提供了新资料。积极推进豫西区域聚落考古和仰韶文化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等研究,五千多年前仰韶先民的生活图景也越来越清晰。
因仰韶村遗址而命名的仰韶文化分布地域广大、文化影响深远,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对象。作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我将竭尽全力做好仰韶村遗址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研究阐释好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整理)
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业绩
薛荣 党的二十大代表,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那是一个难忘的“五一”。20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是对我们普通劳动者的最好肯定,也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我激动得一个晚上都没睡,第二天一早,就把员工代表们召集在一起,一字一句通读回信,深入领会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近年来,郑州圆方集团在党建引领下,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平时看出来、困难时站出来、危急时豁出来”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驰援抗疫一线,还是坚守本职岗位,全体职工全心投入、不计辛劳、甘于奉献。我们做物业、当月嫂,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7万多名员工就是一个个志愿者。
我们所从事的就是老百姓最需要的生活性服务行业,我们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大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整理)
殷切嘱托激励我砥砺前行
宋舒娟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护士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旗手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女同胞致以节日祝贺时说,“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让我备受鼓舞。
回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很庆幸能够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隔离、防护、核酸检测、常态化防控……那些拼搏的过往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中,而总书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殷切嘱托激励着我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如今,我们终于迎来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脱下防护服,穿上护士服,我又回归病房,看着医生和护士们忙碌的身影,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平静,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怀揣理想和信念,危难时冲锋在前、奋勇争先,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鹏宇 整理)
用心用情温暖旅客出行路
张华 郑州东站客运车间值班员
作为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枢纽,郑州东站总是日夜忙碌不停。特别是今年春运,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南来北往的旅客熙熙攘攘。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郑州东站干部职工,详细询问车站客流量、防疫措施落实等情况,嘱咐大家要精心组织调度,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广大旅客安全出行。
当时,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总书记汇报了车站工作情况。总书记的新春祝福,既温暖人心又催人奋进,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用心用情为旅客服务。
我的工作岗位很普通,每天站在服务台前,为遇到困难的旅客提供帮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能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
癸卯兔年春运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我的职业生涯留下一个浓墨重彩的“分号”。
如今,我继续坚守工作岗位,为旅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守护旅客平安出行。(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整理)
举报/反馈

河南日报客户端

655万获赞 16万粉丝
河南主流新媒体 中原政经第一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