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做过全国政协委员,也当过全国人大代表,参会角色和履职方式不同,但她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与推动始终不变。
过去5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秦和一共提交了17份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的建议,涉及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乡村教育、大学生就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
拔尖人才依然紧缺,如何能早日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乡村教育仍占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办好乡村教育?“双减”不能一蹴而就,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仅仅是阶段性目标,如何着眼长远,持续用力……诸如此类问题,秦和都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注重基层调研,千方百计接地气,是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功,也是必修课。”在秦和看来,这样才能“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提高站位,对事关国家发展的关键性、重要性问题提建议;“立地”则是要围绕一线实践,聚焦民生解难题。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26年来的第一次重大修改,秦和是主要推动者之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民办教育一线工作的秦和,一直不忘为职业教育鼓与呼。她发现,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持续向好,但仍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偏离就业导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不够、教学队伍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多方面问题。
在秦和看来,只有修订职业教育法,形成刚性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早在2009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秦和就提出了修订职业教育法的提案。多年来,她持续关注并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2021年,秦和又领衔提交了《关于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的议案》,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同年4月,她随同全国人大调研组就修订职业教育法开展了进一步调研,走学校、访企业、看车间,为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再次提出意见。
在调研提建议的同时,秦和还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一次,在对特殊教育行业调研时,秦和发现听障人士由于缺乏手语翻译人员,在与外国人交流沟通时很不方便。于是,她推动吉林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外语手语翻译选修课,邀请了国内外手语翻译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现场授课,这一教学实践填补了国内外语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空白。
今年,秦和走访了多所民办高校,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她呼吁,采取有力措施提振民办教育信心,引导民办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秦和还调研提交了《关于办好乡村教育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建议》和《关于大力加强新时代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建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继续为教育改革发声。
记者手记:
为了一个梦想
一名好校长,其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见过秦和的人,都说她身上有一种纯净、温暖且坚韧的力量。在她的开拓下,吉林外国语大学(原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从1995年创办时只有几十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有学生1万多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多语种翻译人才,就业率持续向好。
秦和说,关注教育、办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从她背上书包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对学校和老师心怀崇敬和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成就显著,民办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秦和看来,新时代的民办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秦和的视角渐渐从民办教育扩展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她不断为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奔走调研,建言献策,一步步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记者:王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