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则莫若以明。意思是说: 若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明的心境去观察事物本然的情形而求得明鉴。所以,做人要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样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看到对方完全错了,而对方却不以为然,把我们气得半死,而问题还是得不到解事,于是我们开始认为对方不可理喻,不知道承认自己的错误,认为对方固执,思维格局太小,只局限在自己的一亩分地里自成陶醉。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在主观地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客观的看待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防换个方式来思考问题,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做? 会不会和对方一样?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因果循环的对程,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对方那么做,一定会有原因的。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这样做可以给我们省去许多时间和烦恼,也可以增加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社会生活中,认识一个人很容易,但是了解一个人很难,如果我们做事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我们都可以做到,这样不仅会表现出我们豁达的品质,还可以使很多事情顺利解决。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老人家门口踢球,吵得老人家不得休息。这时老人家出去对孩子们说: “我是一个老人,太孤独了,幸亏你们每天陪我,我每天奖励你们一个苹果,孩子们都非常高兴,拼命地踢球。第二天又来了,老人又给了每人一个苹果。到了第三天,老人说苹果没有了,每人奖励一颗糖。到了第四天,老人说糖也没有了,孩子们很失望。到了第五天,孩子们又什么都没有得到。到了第六天,孩子们就不来了,老人家的门口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们想一想如果老人家的第一天出去就大骂孩子一顿,孩子是不会离开的,反而会吵得越来越凶,老人用的方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客观地解决了问题。

所以我们以后做事情,一定要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解决问题,一如你自己的一样,不要主观,一定要客观。这或许不难成为响你终身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你使人信服, 那么就要客观的看待问题,真诚的地力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事情。这样,你一之会成功。

举报/反馈

自律的天使

3757获赞 1216粉丝
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了的风帆,自律使我重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