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经过前期筹备、报名及初选,第三届药物创新济世奖评选正式进入第二阶段——网络投票!




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科技进步的最底层驱动力。为推动我国药物创新和制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由证券时报举办的“药物创新济世奖年度评选”活动再度起航,本届药物创新济世奖评选,共设2个药物奖、2个公司奖、2个人物奖和1个服务机构奖。

2月28日,“年度十大药物创新领军人物”“年度十大药物创新科学家/研究团队”“年度十大药物创新服务机构”三项评选正式进入网络评比环节。

让我们一起为躬耕在创新药行业的领袖和科学家们,以及药物创新服务机构们献上深深敬意!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为TA打Call!

投票通道

本次网络投票时间将为:2023年2月28日12:00至3月10日24:00。请于截止时间前参与投票,评选出您心目中的“年度十大药物创新领军人物”“年度十大药物创新科学家/研究团队”“年度十大药物创新服务机构”!评选结果预计于4月发布。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证券时报行业部。)

以下为各奖项候选人介绍,候选人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投票结果供最终成绩参考。

附1:年度十大药物创新领军人物候选人介绍

1.蔡东晨 石药集团

蔡东晨,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曾任车间技术员、副主任、主任,1984年担任河北制药厂厂长,1994年担任河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7年至今担任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东晨是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担任或曾经担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论证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等社会职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医药十大杰出企业家”、“建国60年河北省最具影响力劳模”等称号。

蔡东晨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主持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三个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是脑卒中治疗领域的全球领先药物,开创了中国医药企业向世界发达国家转让药品知识产权的先例,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大奖”和中国专利金奖等荣誉。他还推动公司高血压产品“玄宁”在美国上市,成为我国本土药企第一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新药。

蔡东晨带领石药集团实现从传统制药企业向创新型制药企业的根本转型,领导企业进入全球药企TOP50,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中国百佳CEO。另外蔡东晨热衷于公益事业,成立石药普恩慈善基金会,在助学、援病、助老、救困等方面,力行报国梦想。

2.陈力 华领医药

陈力,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华领医药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五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生物医药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产业兼职研究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研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第六届副会长等职务。

陈力博士专注于糖尿病、肿瘤、中枢神经疾病等领域的新药研发,是80件授权发明专利和213件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在NatureMedicine、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Diabetes,ObesityandMetabolism等杂志发表科学论文近70篇(截至2022年9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等多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项目。曾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医药产业风云人物”、“2020年浦东重点工程优秀建设者”等荣誉。

陈力博士2010年创立华领医药,在他的带领下,华领医药创新产品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dorzagliatin,HMS5552)于2022年9月30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上市的GKA类药物,不仅填补了2型糖尿病在该领域的研发空白,也是过去十年来首个糖尿病领域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华堂宁®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稳态失调,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崭新的治疗手段。

华领医药成功实践全球原创新药的研发过程,展示结合患者临床需求以转化医学和糖尿病个性化治疗理念为指导,以“患者为先、创新为本、良药为民”为宗旨,“全球首创,中国首发”为战略目标,创建“修复传感,重塑稳态,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的全球领先的颠覆性科学理念,直击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传感器失灵的根本病因,开发突破性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相关技术。根据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和国情,从临床前实验,到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其进程均由中国研发团队和中国临床研究者主导设计完成,不仅实现了从创新概念转化为创新产品的重大研发突破,也为中国开发全球首创新药探索出了一条自主研发的可行路径。

未来,华领医药将继续在中国医药创新的繁荣生态下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华堂宁®在2型糖尿病停药缓解,以及与现有9类糖尿病药品联合用药等方面的潜力,力争满足糖尿病预防、缓解和延缓并发症等重大社会需求,并将中国创新推向全球市场。

3.崔霁松 诺诚健华

崔霁松,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普渡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崔博士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人才,拥有超过20年的医药行业研发和公司管理经验。在创立诺诚健华之前,崔博士曾任PPD旗下的保诺科技(BioDuro)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默克美国心血管疾病早期开发团队负责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第17届主席,属于技术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

在崔霁松博士的领导下,诺诚健华自2015年创立以来,从最初的十几人团队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版图上的重要力量。七年多来,诺诚健华实现了公司发展历史上的多个重要里程碑。目前,诺诚健华已构建了从源头创新、临床开发、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平台,在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管线。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已在中国和新加坡获批上市并纳入国家医保,靶向CD19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afasitamab已在香港获批上市并在博鳌获批使用,13款创新药进入临床,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

2022年,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诺诚健华如期完成预设目标,在源头创新、临床开发、商业化、生产运营等领域取得了良好业绩。即便资本市场遇冷,诺诚健华依然在2022年9月21日成功登陆科创板,由此开启港交所和上交所两地上市的新征程。

诺诚健华创立至今,崔霁松博士受到行业和金融界一致认可和好评,荣获十余项大奖。2022年,崔霁松博士再次获评《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继2020年获此殊荣后再次荣登这一权威榜单。

4.傅和亮 艾迪药业

傅和亮,艾迪药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源蛋白药物研发领军人物,成功研制全球创新一类新药注射用尤瑞克林、国家二类新药注射用乌司他丁、国家一类新药艾诺韦林片及艾诺米替片,一直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积累了30多年的新药开发经验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艾迪药业创立于2009年,于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的HIV抗病毒新药研发管线,并在该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先发优势,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多元的药物选择,不断满足国内艾滋病治疗升级的迫切需求,力争成为艾滋病治疗领域的领跑者。同时,公司不断巩固在人源蛋白领域的资源优势,积极布局该领域上下游产业生态。

目前我国抗HIV创新药物较为稀缺,艾迪药业在傅和亮的领导下,在2021年至2022年先后上市两款抗HIV领域的国家1类创新药。其中,艾邦德®(艾诺韦林片/ACC007)于2021年6月25日在国内获批上市,同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国内首个被纳入医保的口服抗HIV国家1类创新药。艾邦德®为第三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转录和复制,是艾迪药业创新药领域最为重要的业务方向,具有安全强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

复邦德®(艾诺米替片/ACC008)于2022年12月30日获得上市批件,是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联单片复方抗艾滋病1类新药,是在艾诺韦林片的基础上加入两个核苷类骨干药物——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所组成的药物,构成了完整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成年HIV-1感染患者。复邦德®获批上市,填补了国产创新成分单片复方制剂领域空白,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复方制剂,将有助于为国内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一个与国际同步的新选择,满足国内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5.娄竞 三生制药

娄竞,三生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三生国健董事长。娄竞博士于1985年获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FordhamUniversity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22年荣获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

娄竞博士是三生制药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对公司新药研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益比奥及特比澳开发团队的主导科学家及主要研究员、“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制备工艺”及“改善人体内多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的共同发明人,并多次在学术刊物发表有关微生物学和生物制药的研究,研究成果屡获殊荣。2006年,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获得“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他因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工业化生产所作贡献获得“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

目前,三生制药现有上市产品约30余种,核心产品包括特比澳、益赛普、两款重组人促红素品牌产品益比奥及赛博尔、蔓迪,分别在其细分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特比澳,是全球独家上市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三次获得国家863计划和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支持的国家一类新药,填补了对骨髓三大血细胞系中缺乏调节巨核细胞特异性药物的空白;益赛普是中国首个上市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益比奥是唯一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三个适应症的重组人促红素产品。蔓迪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是中国大陆首款非处方脱发治疗药物。此外,2020年上市产品赛普汀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抗HER2单抗,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三生制药目前拥有近600名研发雇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专注于研究及开发创新型生物药品,分别在沈阳、上海、深圳和杭州设有4大研发中心,拥有生物药和化药双领域研究平台,涵盖从基础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新药注册上市的药物开发全过程。公司拥有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1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个在研产品(其中有26个作为创新药物开发),覆盖肾科、肿瘤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及皮肤科等多种治疗领域。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创新药物,为早日给患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药品而不懈努力。

6.苏慰国 和黄医药

苏慰国博士,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在上海复旦大学取得化学理学学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E.J.Corey教授,在其指导下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

苏慰国博士自2005年加入和黄医药。作为研发创新平台的关键领导人策划科学策略,负责所有药物的发现及研究工作。在苏博士的领导下,和黄医药建设形成了高度差异化的创新药物组合和全球产品管线布局。截至目前,已将自主发现的13种临床阶段的创新抗肿瘤药物推进到全球开展临床研究。其中,呋喹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首三个创新肿瘤药的四个适应症已获批上市。

随着公司重大创新药持续步入新药上市进程,目前,苏慰国博士正全面主持和推动公司的商业化转型、产业化升级。2020年,占地43亩的“和黄医药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在上海张江开工建设,将建设成为中国一流、面向全球的生产制造中心和临床样品制备中心。

长期以来,苏慰国博士始终坚持在“立足本土,早日研制出中国人吃得起、用得好、高质量的新药”这一责任与使命的基础上,聚焦全球同步创新,加速让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苏博士的带领下,近年来,和黄医药进入了厚积薄发二十年后的第一轮收获期,公司相继获得全球最关注的十大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强、中国化药行业优秀企业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朝着凭借中国稳固基础,以科学为导向的国际生物医药企业的目标持续迈进。

7.童友之 开拓药业

童友之博士,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博士在生物医药研发及管理方面积逾25年经验。2009年成立开拓药业之前,童博士于1999年至2001年担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助理教授,于2002年至2008年担任AngionBiomedicaCorp.副总裁。童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别于1984年7月及1988年7月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于1997年1月取得康奈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童友之博士在创立开拓药业前,已经在科研领域打磨了近20年,所做的工作基本都与肿瘤药相关。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让他掌握了如何从0开始做一家新药研发公司。他们这一代新药人的梦想就是希望回到国内通过自己所学真正做成一款新药,解决临床需求,为国家做出贡献。2009年,开拓药业在苏州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童友之博士领导下,公司熬过初创寒冬,成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初心始终专注临床价值,聚焦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在研7款临床I-III期阶段产品,适应症包括新冠、前列腺癌、脱发、痤疮、肝癌和乳腺癌等。

8.夏瑜 康方生物

夏瑜,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总体战略规划,业务和科学发展方向,负责总体战略规划,业务和科学方向与发展,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福布斯“2020科技女性榜”获得者、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抗体药物研发专家,新时代中国生物制药创新的探索者和引导者。曾任职美国PDLBioPharma(现美国艾伯维,Abbvie)、德国Bayer、CrownBio等跨国制药公司,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博士、中山大学生物化学学士。

夏瑜博士于2012年创立康方生物,带领康方生物发展成为集研发、临床、生产和商业化一体的生物制药公司,开拓出一条中国原创抗体药物研发的先行者赛道,一家通过自主研发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2020年4月23日,康方生物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公司已共实现2个1.1类新药商业化,17个独立自主研发的新药产品进入临床研究,6个产品共14项临床研究处于关键性/III期阶段。

2022年,公司收获发展十年最重大里程碑成果:2022年6月,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新药开坦尼®(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双免疫检查点双抗新药;2022年12月,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全球首创PD-1/VEGF双抗新药依沃西单抗注射液,以5亿美金首付款,总交易额高达50亿美金和2位数销售提成的合作方案,授予美国SummitTherapeutics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独家开发权益,创下中国单个创新药海外授权新记录。

9.闫凯境 天士力

闫凯境,中国国籍,博士学历,现任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时担任全国工商联第十二届执委常委、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天津市津商联合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闫博士带领天士力医药全体研发人员,创新开展集自主研发、合作研发、产品引进、投资许可优先权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独特研发模式,紧跟国际医药技术前沿,挖掘中华传统医药,应用数字化科技技术进行医药研发。过去十年,天士力的累计研发投入达到约60亿元,全球拥有20余家科研能力中心,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强力研发投入产生了良好成效,巩固了天士力的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实现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三大药协同发展,研发成果不断涌现。

在闫博士的带领下,天士力医药作为现代中药国际化的领军企业,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及健康服务集成方案提供者。公司执着于破解生命医学的数字化密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密切关注疾病谱演变,聚焦维系人类健康生命体验的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免疫、神经科学等重大治疗领域进行精准创新。公司以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创新药的丰富药品组合,突破性再生医学及4D整合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覆盖健康里程中的预查、预警、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所有环节,为每一个患者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全病程综合集成医学解决方案,满足个体生命的多样化需求,优化生命体验,提高生命质量。公司持续打造生命健康全价值链一体化平台,探索和开发突破性疗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赋能医学研发人、医护人员和行业伙伴,将多学科、跨领域的医疗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10.杨建新 基石药业

杨建新,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杨建新博士在南京医科大学和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取得医学学位,拥有美国德州西南医学院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MikeBrown博士和JosephGoldstein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师从StuartSchreiber博士。

杨建新博士是国家特聘专家、北京市特聘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拥有海外大型跨国药企、科研院所等机构逾25年的学术科研及生物制药研发的资深经验,涵盖从药物发现,转化医学到临床开发阶段,发表文章及会议报告50余篇,拥有专利9项。

杨建新博士曾任百济神州临床开发部负责人及高级副总裁;组建百济神州临床团队,并领导四个肿瘤项目一期到关键试验阶段的临床开发工作,包括开发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PD-1单克隆抗体。

杨建新博士现任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六年时间带领基石药业成功上市四款创新药,分别为泰吉华®(阿伐替尼片)、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择捷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拓舒沃®(艾伏尼布片)。

基石药业建立了一条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产品管线,获得了四款创新药的十个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预计到今年年底该数量将至少达到14项。成立七年以来,基石药业提交了超过45项IND申请,超过40项重磅研究成果发布在TheLancetOncology等国际重磅期刊以及ASCO、ESMO、WCLC等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上。目前,基石药业有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和超过10项处于发现阶段的早期项目。基石药业的愿景是成为享誉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引领攻克癌症之路。

11.张小林 迪哲医药

张小林博士,迪哲医药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哈佛医学院癌症中心博士后,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和激素通道领域拥有资深经验和独到见解。

创立迪哲医药前,张博士曾任阿斯利康亚洲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全球唯一肿瘤转化科学中心)负责人,主导了重磅明星药物“泰瑞沙”(2022年全球销售额54亿美元)的研发立项及转化科学研究;筹备创建了阿斯利康亚洲研发中心,领导中国核心团队成功研发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肺癌新药AZD3759,开创了全球肿瘤靶向药穿透血脑屏障的先河。

2017年10月,为更好地将创新药在中国产业化并同步走向全球,张博士创建了迪哲医药,任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基于源头创新的研发理念和全球创新的研发实力,成立以来在研产品进展顺利,在热门靶点扎堆、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张博士带领核心技术团队在肺癌、血液瘤等领域坚持源头创新,填补市场空白,将多个具备全球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推进全球临床阶段,其中舒沃替尼是针对EGFR/HER2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全新一代EGFR-TKI抑制剂,是迄今为止肺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获中美两国“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新药,新药上市申请于2023年1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舒沃替尼对已知EGFR突变类型均有效,并保持对野生型EGFR高选择性,其药物研发、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连年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官方影响因子最高期刊——《CancerDiscovery》(影响因子:39.397)发表,尤其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舒沃替尼首个注册临床研究(WU-KONG6)的研究结果获全世界认可,确认了舒沃替尼全球“同类最优”的临床表现。戈利昔替尼作为T细胞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且迄今为止唯一处于全球关键性注册临床阶段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是公司转化科学核心技术平台成果转化的代表性产品,有效率远高于标准疗法,该药物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认定”。

张博士及核心团队成员整合了在生物科学、药物化学、药物ADME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和研发经验,突破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等行业技术难点,形成了“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研究平台”、“肿瘤免疫与放疗联合治疗研究平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验证和临床应用技术”、“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技术”等从创新药早期发现到后期开发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系列研发平台,立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致力于为全球患者带来福祉。

附2:年度十大药物创新科学家/研究团队候选人介绍

1.艾诺米替片研发团队 艾迪药业

艾诺米替片研发团队由艾迪药业创始人傅和亮博士领衔,有牛津大学博士后祁洪先生加持,有经验丰富的数位核心人员,并有持续不断的新生代力量的加盟。2019年12月,艾诺米替片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22年12月,艾诺米替片获药监局批准上市。

艾诺米替片系艾迪药业开发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联单片复方抗艾滋病1类新药,是在艾诺韦林片的基础上加入两个核苷类骨干药物——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所组成的药物。艾诺米替片核心成分艾诺韦林为第三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转录和复制,是艾迪药业创新药领域最为重要的业务方向,具有安全强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

作为三合一复方制剂的艾诺米替片优势更为显著。2021年3月,公司完成了艾诺米替片人体生物等效性(BE)研究,以关键药动学参数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主要药动学参数和安全性检查为次要终点指标,考察服用艾诺米替片与同时服用艾诺韦林、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三个单方制剂在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情况,达到研究预设目标。据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显示,艾诺米替片组方联合指数(CI)为0.35~0.87,且组方中3个药物的DRI值为1.75~57.53,说明达到相同的药效时,艾诺米替片组方使用的剂量比单方使用剂量显著降低。

目前,我国抗HIV创新药物较为稀缺,国际主流抗HIV病毒药物必妥维、捷扶康、绥美凯等,多为复方制剂,而国内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含有国产创新成分的单片复方制剂,且进口药物整体而言售价较国产药物更高,我国艾滋病患者可选择的单片复方制剂过少,不能满足临床所需。艾诺米替片的成功上市,填补了国产创新成分单片复方制剂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复方制剂,将有助于为国内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一个与国际同步的新选择,有效提高临床先进药物的可及性。

2.华堂宁研发团队 华领医药

华领医药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研发团队由首席执行官陈力博士领衔,张怡博士、佘劲博士、付宜磊总等众多研究人员组成,主要从事新靶点研究、化合物筛选、高通量分析、药物制剂研究、生产工艺开发、工艺验证和质量标准建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研发成果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华堂宁®(多格列艾汀片)是具有新概念、新机制、新结构、新技术和新疗效等“五新”特征的国家1类新药,连续入选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22年9月30日,华堂宁®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上市的GKA类药物,不仅填补了2型糖尿病在该领域的研发空白,也是过去十年来首个糖尿病领域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临床研究表明,华堂宁®可以修复糖尿病患者受损的葡萄糖激酶传感器功能,改善患者的血糖自主调控能力,有望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项目实施期间,华堂宁研发团队成功实践全球原创新药的研发过程,展示结合患者临床需求以转化医学和糖尿病个性化治疗理念为指导;根据中国医药产业现状和国情,联合科研院所,医院和临床中心,CR0公司,在国际专家顾问团队的指导下,以“中西合璧,联合创新”为运营模式,按照国际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地实现全球原创新药中国首发。这一开拓性的创新药研发模式,将带动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价值链建设。

华堂宁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研究界和权威组织的广泛认可。2022年5月,国际顶级医学刊物《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杂志同时在线发表2篇关于多格列艾汀两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结果的同行评议论文;2023年1月,华堂宁获编入世界卫生组织ATC代码系统,成为首个被WHO认可并颁布代码的GKA类药物,其全球首创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创新性获得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

秉持“中华引领医药创新”的初心和“患者为先,创新为本,良药为民”的宗旨,华堂宁研发团队将继续在中国医药创新的繁荣生态下不断努力,以葡萄糖激酶为重要的研发平台,在血糖稳态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神经稳态调节和免疫稳态调节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以创新研发为动力,持续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向世界前列发展,为实现国民健康乃至人类健康发展的远大目标贡献力量。

3.何菡萏 歌礼制药

何菡萏,博士研究生,歌礼制药首席科学家。加入歌礼制药之前,何博士曾是美国新泽西州诺华制药公司计算、生物制药及PK/PD转化的全球负责人,管理诺华在美国及瑞士的全球站点的科研团队,并在诺华任职达22年。何博士获得了2009年50位杰出亚裔美国人商业奖。何博士曾担任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第20届主席,该协会由4000多名医药科学家组成。彼于1995年5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获得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博士学位。

歌礼致力于病毒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肿瘤(口服肿瘤代谢检查点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领域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以解决国内外患者临床需求。目前,歌礼拥有三个商业化产品和20多条强健且聚焦创新的研发管线,众多在研管线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并积极布局新的治疗领域。

在NASH领域,公司自主研制的ASC41是一款口服小分子肝脏靶向性甲状腺激素受体b的激动剂,在肝脏中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ASC41-A。ASC41对THR-b具有高选择性,同时对中枢甲状腺轴没有抑制作用,对心率或骨骼也无影响,因此高效低毒的特征使得THR-b靶点的激动剂成为NASH领域中很有希望的潜在药物之一。在针对NAFLD/NASH适应症的选择性THR-b靶点激动剂中,ASC41的研发进度处于美国第三、中国第一。在乙肝领域方面,歌礼正在探索以皮下注射PD-L1抗体ASC22与其他靶点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有望为乙肝功能性治愈带来重大突破;在新冠药物方面,公司拥有口服聚合酶(RdRp)抑制剂ASC10、口服蛋白酶(3CLpro)抑制剂ASC11和已上市的利托那韦口服片剂。

4.李春雷 石药集团

李春雷,药剂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石药集团董事、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春雷博士长期从事纳米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研究,搭建了国际领先的纳米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平台。在本领域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通讯作者);应邀参加LiposomeTechnology编写;申请或授权国内外专利40余项,其中PCT专利4项,授权1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包括“863”、“97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在内的25项政府资助,总资助额度约3亿元。

李春雷博士曾荣获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科基会杰出工程师奖等荣誉称号。李春雷博士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重点研究计划评审专家”,工信部“启明计划”评审专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作组专家。

李春雷博士主持开发纳米药物40余项,其中临床前研究18项,临床研究24项,申报生产4项,已上市品种4个。已建成纳米药物制剂生产线20条,成功将多柔比星脂质体(2012)、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2018)、两性霉素B纳米复合物(2021)和米托蒽醌脂质体(2022)等4个纳米药物推向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米托蒽醌脂质体为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抗肿瘤纳米脂质体药物,也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米托蒽醌纳米药物,打破了我国在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多年没有创新药物上市的局面。

凭借在纳米药物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李春雷博士主持搭建了石药集团核酸药物递送研发及产业化平台,推动了核酸药物的研发。其中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特别审批程序,快速批准进入临床。

李春雷博士是特殊制剂领域顶尖科学家,具有完备的药剂学知识体系和全流程药品开发经验。他主持搭建的石药集团特殊制剂平台在国内外同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从业19年,成功将米托蒽醌脂质体等4个纳米药物推向市场,不仅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开创了全新的纳米药物生产技术,同时,也极大地填补了长久以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5.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研发团队 人福医药

人福医药集团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项目团队由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李莉娥领衔,由人福医药研究院共同组成,涵盖了药学、毒理、注册、临床及医学等药品研发的各个专业板块。

项目成果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商品名:广石通)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参考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现代化科学手段,从广金钱草中提取纯化总黄酮有效部位而制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1.2类新药,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于2022年9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正式批准上市。

临床价值是评价产品的最终标准,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项目团队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攻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同时依托企业产业化优势,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从而确保了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团队从药材源头出发,对广金钱草药材进行资源调查、品质分析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宏观和DNA分子水平上分析其产地与种质资源的相关性,保证了该品种后续生产的稳定及可持续化发展;在过程控制中,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生产关键工序进行在线控制和监测,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数据的可追溯性;在结果控制方面,制定了广金钱草总黄酮特征图谱检查项,探索研究了“一测多评”的质量评价方法,提高了终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在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项目团队按照中药1.2类审评要求,开展了完整的I期、II期、III期药物临床试验,共在全国40多家临床单位纳入1435例受试者,其中暴露于临床推荐剂量及以上的患者人数968例。III期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患者排石有效率,尤其是对于存在较大结石、肾功能良好、目前排石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疗效优势更加明显,安全性良好,未增加目标人群风险。

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项目团队20年磨一剑,从立项到上市,经历了20年的时间,其过程充分体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展现出了一个热情团结,朝气蓬勃、高素质的专业团队风貌,充分的体现了团队及公司的自主创新意识,是人福医药集团中药原创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刘志刚 智翔金泰

刘志刚,智翔金泰董事、首席科学官,北京智仁美博生物总经理,武汉大学遗传学学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遗传学博士。刘志刚博士自1996年一直从事新型单抗药物的研发工作,先后任职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英国阿伯丁的Haptogen公司(现为Pfizer的一个抗体药物研发中心)、美国休斯顿的MDAnderson癌症中心、百泰生物等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抗体药物候选分子的发现和验证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刘志刚博士曾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抗体药物研究相关课题,包括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创新抗体药物研究及开发体系建设》、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抗MG-3人源化抗体14F7的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2016年被评选为“新创工程·亦麒麟”领军人才。

基于其20余年单抗药物研发的积累,刘志刚博士作为负责人先后建立了智翔金泰的多个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NovaLiPhTM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GenBibodyTM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GenNanoTM单域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ncelBodyTM胞内蛋白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IgProTM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技术平台。

基于上述平台刘志刚博士自2015年至今,完成了智翔在研的12款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工作,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申请抗体药物开发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30项,其中21项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截至2022年底),7款产品(12个适应症)已进入到临床阶段,注册分类均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

其中,赛立奇单抗为目前国内临床进度最快的IL-17A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临床实验数据显示治疗效果优异,预计于2024年上市,有望成为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首款国产IL-17A靶点抗体药物,实现国产替代;GR1801为基于GenBibodyTM技术平台研发的全球首款且目前唯一的狂犬双抗,同时靶向G蛋白位点I和III,分子设计更符合WHO建议,预期保护效率更高,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产品上市后有望解决狂犬被动免疫制剂血液制品带来的潜在的感染风险和产能不足等问题;GR1603为国内企业首家(全球第二)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将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新选择,目前国内尚无IFNAR1信号通路抑制剂上市,有望填补国内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空白;GR1901为抗CD3×CD12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现无同类药物上市,国内首个进入临床,上市后有望填补该类药物空白;GR2002为全球首个IND申报获得受理的抗TSLP双特异性抗体,TSLP目前唯一被证明对低Th2型哮喘有效的靶点,全球尚无TSLP双抗上市,有望填补该靶点双抗药物空白。

7.民得维临床团队 君实生物

民得维®(VV116/JT001)是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够以核苷三磷酸形式非共价结合到新冠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的活性中心,直接抑制病毒RdRp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2023年1月28日,民得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

2021年9月,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达成合作,共同承担VV116在合作区域(除中亚五国、俄罗斯、北非、中东四个区域外的全球范围)内的临床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人体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最耗时耗资的一环,而对于新冠药物来说,这个环节更为特殊,要快要“变”,和病毒变异、疫情发展赛跑,历经重重挑战,比如:1)病毒变异非常快,不同变异株的致病性和传播速度不同,同时人类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有限,一定程度上对研究方案的制定增加难度;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防疫政策不同,加大了国际临床研究的实施难度;3)研究者和患者需要面对舱内舱外隔离的身心压力;4)由于我国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寻找本地临床受试者相对困难。

2021年11月,VV116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VV116临床团队每日一会,公司全球临床研发总裁和临床运营副总裁共同主持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及项目团队全部参加,每天跟进项目进展,高效解决问题,责任到位。团队的日常作息根据项目需要,工作日就是日历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随时待命,电脑不离人,手机不关机。团队成员彼此互称“战友”,每天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彼此配合,斗志昂扬地战斗。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尽快高质量地完成研究,竭尽所能地使VV116尽早服务于中国百姓乃至全球患者。

临床团队先是在三个月内,完成了3项Ⅰ期临床试验。2022年3月,药学领域知名期刊《ActaPharmacologicaSinica》(影响因子:7.169)在线发布这3项Ⅰ期临床研究结果,VV116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口服吸收迅速。

随后,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的11家上海定点医院联合开展的VV116对比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药物(PAXLOVID)用于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JT001-015)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完成,这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首个针对中国COVID-19患者开展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VV116在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方面非劣于PAXLOVID(4天vs.5天),且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更少。2022年12月,全球顶级权威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影响因子:176.079)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这是NEJM发表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表明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专家、中国制药企业共同主导的药物的临床开发,无论是试验设计、试验质量、还是试验结果,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而另一项关键III期注册研究更是创造了奇迹。2022年10月初,在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的带领下,一项针对伴或不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患者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在35家研究中心启动。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了1300多例患者的入组。如果以普通疾病研究来看,这样规模的样本量一般需要1-2年才能入组完成。而更为特殊的是,这项试验正好横跨国内防疫政策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而临床团队迅速转换入组战术,顺利完成任务。面对短期大量入组,巨量资源的迅速、集中投入与医疗挤兑矛盾并存,这支队伍一再显示出敏捷响应的作战能力。

凭借着近几年的新冠产品研发经历,君实生物临床团队摸爬滚打已经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在突发疫情时迅速集结公司资源,并迅速建立起一支能打快仗硬仗的队伍,秉承研发速度和质量并举的宗旨,灵活应变,抓住核心关键完成攻坚战。这一套模式颠覆了传统药物临床研发管理模式,基于多个新冠研发管线的经验教训,不断复盘和迭代,最终关键注册研究中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试验启动、受试者入组、数据清理和分析,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获得了批准。

民得维的诞生,为我国新冠患者的医疗救治再添利器。这一过程也充分显示出君实生物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勇于挑战和突破的创新精神。借助优质研发资源的运用和多方高质量的合作,民得维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防疫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8.若欣林研发团队 绿叶制药

绿叶制药若欣林项目团队由田京伟博士领衔,绿叶制药研发团队共同完成。

该项目于2006年正式立项,2022年11月3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若欣林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抑郁化药1类新药,其研制成功,不仅标志着绿叶制药1类创新药研发体系的完善建立,更标志着我国在高失败率的CNS创新药研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若欣林研发团队自立项之初,始终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坚持技术壁垒,针对一线抗抑郁药物缺陷进行了攻克性研究,以满足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抑郁症有着复杂且多元的症状表现,通过多靶点的干预治疗可实现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鉴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能神经系统的相互调节效应,如能同时作用于上述三个递质,在特定的摄取抑制强度比例范围下能够实现有效性的互补及不良反应的抵消。若欣林团队通过不断的反复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并考虑交互作用,选择了多个具有不同再摄取抑制强度比例特征的化合物,研究并构建了用于抑郁治疗的SNDRIs对于5-HT/NE/DA再摄取抑制的合理比例范围;此外,团队研究了大量候选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和组织分布特征,选择了具有“药物和活性代谢产物均能快速入脑、外周快速清除”特征的化合物,最终若欣林在临床上获得成功。

9.康替唑胺研发团队 盟科药业

目前,现有抗生素已无法满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需求,全新机理和全新靶点抗生素研发难度大,抗生素发现的真空期出现。盟科药业抗菌药产品康替唑胺片是公司康替唑胺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和开发的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已全面实现中国商业化。

与现有药物相比,康替唑胺片在保证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的出色疗效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了药物安全性,将解决巨大的未被满足临床需求,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安全的用药选择和更好的用药方案,康替唑胺片未来有望成为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临床首选药物。

MRX-4是公司康替唑胺研究团队基于康替唑胺片结构独特设计和开发的水溶性前药。MRX-4具有新的分子结构,可在体内转化为康替唑胺发挥疗效,其具有与康替唑胺相同的抗菌谱和药理性质,将作为已知或疑似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新用药选择。MRX-4可在满足口服给药的基础上,增加静脉给药的方式,为不同临床应用场景提供更多用药选择。目前,MRX-4序贯康替唑胺片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公司康替唑胺研究团队研发的康替唑胺片在中国抗菌药的临床试验中实施了多项开创性举措,为创新抗菌药领域的临床试验树立了行业标杆,包括采用PK/PD指导抗菌新药临床试验(将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和体系应用于抗菌新药的研发)、采用国际标准开展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试验、开展新药TQT试验和开展人体同位素标记的新药代谢研究。康替唑胺片在中国临床试验的成功,为中国未来创新抗菌药领域提升临床试验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在创新抗菌药领域的突出研发贡献,公司研究团队领导的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片、MRX-4等的开发得到了中国政府和美国专项抗菌研发基金全球性合作计划“助力战胜耐药细菌计划”的多次支持资助。在中国,上述核心产品入选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康替唑胺片的开发获得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次连续资助。

研究项目“抗耐药革兰阳性菌创新药物康替唑胺临床药理学研究及应用”获得2020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应用类)一等奖。“康替唑胺片新药(一类)上市”项目收到“2022年度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生物医药专项资助支持项目”新药类奖励1000万元。

10.许祖盛 璎黎药业

许祖盛,博士,璎黎药业研发总裁兼上海璎黎总经理,负责研发全面工作。许祖盛博士于198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杨再完教授和汪猷院士,主要从事核苷和核苷酸的合成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研究,于1991年获得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1995年起,许祖盛博士先后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药学院和加拿大皇后大学化学系从事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研究,发表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及专利;2004年初从加拿大回到上海并加入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主管公司同美国礼来公司的各项新药研发外包服务项目。2011年起,组建璎黎药业新药创新团队,并于2015年初正式出任璎黎药业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1类新药的研发项目。

许祖盛博士在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以及抗炎症药物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及其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研发了近十个临床前候选药物,并多次成功主持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

2022年11月,林普利塞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璎黎药业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抗癌新药,也是中国首个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为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患者提供了全新、突破性的治疗选择。林普利塞片曾获得NMPA颁发的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并获得FDA颁发的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三项孤儿药资格认定。

在2022年公布的林普利塞治疗R/RFL患者的中国II期临床试验最新数据中显示,患者总缓解率(ORR)为79.8%,疾病控制率(DCR)达96.6%,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91.4%;中位至缓解时间(mTTR)为1.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3.4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2.3个月。安全性方面,大多数不良反应可控,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且患者每天只需口服一次,有效率、安全性及用药依从性良好。

11.泽沃基奥仑赛研发团队 科济药业

科济药业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研发团队由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李宗海博士和首席运营官王华茂博士领衔,由众多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组成。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zevorcabtageneautoleucel,研发代号:CT053)是一种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全人抗自体BCMACAR-T细胞候选产品。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LUMMICARSTUDY1)结果显示,总缓解率(ORR)为100%,完全缓解/严格意义完全缓解率(CR/sCR)为78.6%,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且预后不良的R/RMM患者中显示了深度和持久的缓解。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基于中国I/II期临床试验(LUMMICARSTUDY1)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2年10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有望成为上海第一款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为中国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2023年1月,科济药业与华东医药宣布达成商业化合作协议,科济药业授予华东医药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此外,科济药业正在北美开展1b/2期临床试验(LUMMICARSTUDY2),以评估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公司也计划进行其他临床试验以开发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线治疗方法。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于2019年获得美国FDA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及孤儿药称号,以及先后于2019年及2020年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优先药物(PRIME)及孤儿药产品称号。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也于2020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科济药业认为,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有可能重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范式,并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基础性治疗方法。

附3:年度十大药物创新服务机构候选人介绍

1.毕得医药

毕得医药是一家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是一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价值观,聚焦于新药研发产业链前端,依托药物分子砌块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等核心业务,能够为新药研发机构提供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药物分子砌块及科学试剂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的产品主要服务于药物靶点发现,苗头化合物合成及筛选,先导化合物发现、合成及优化,药物候选化合物发现等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以药物构效和构性关系、药物化合物逆合成分析等理论为指导,公司多年密切跟踪新药物分子实体(NME)的动态,形成以药物分子砌块研发设计、定制化合成、分子结构确证、纯度检测及纯化等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体系,构筑起种类全、规模大的药物分子砌块产品库,能够满足客户对药物分子砌块的高技术、多品类、微小剂量及多频次需求。公司具备向新药研发机构提供超过30万种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药物分子砌块的能力,其中常备药物分子砌块现货库超过8.5万种。

公司的终端客户主要为创新药企、科研院所、CRO机构等新药研发机构,包括以罗氏、默克、辉瑞、艾伯维、吉利德等为代表的跨国医药企业和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和黄医药、科伦药业等为代表的境内医药企业;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桑迪亚、AragenLifeSciences、Syngene等为代表的国内外CRO机构;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以HarvardUniversity、YaleUniversity、PrincetonUniversity、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等。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药物分子砌块领域的领先企业,积极开展全球布局,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全球新药研发高地进行区域中心布局,实现紧跟医药前沿研发方向,及时开发出结构独特、功能多样的药物分子砌块,快速响应客户对药物分子砌块和科学试剂的多样化需求,助力全球新药研发机构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或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2.皓元医药

皓元医药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为全球制药和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小分子及新分子类型药物业务的CRO&CDMO服务,致力于在药物分子砌块、工具化合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领域,打造药物研发及生产“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加速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实现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让药物研发更高效,更快上市,更早惠及人类健康。

作为创新研发驱动型企业,皓元医药始终保持高研发投入,开发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形成了高活性原料药(HPAPI)开发平台、多手性复杂药物技术平台、特色靶向药物开发平台等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并已着手布局高通量筛选技术、流体化学技术、光化学反应技术等多个先进技术,同时通过不断吸纳引进行业高精尖人才,完善人才梯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激发创新活力。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创新药CDMO承接项目数达234个,主要布局在中国、日本、美国和韩国市场,其中,198个项目处于临床前-临床Ⅰ期,27个项目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9个项目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在赋能全球合作伙伴高质量发展中,皓元医药起到了关键性的突出作用。皓元医药充分运用自身在药学研究领域的专业、高效能力,从研发、生产到申报获批一站式赋能合作伙伴英矽智能I类新药ISM3312的临床获批试验和中科拓苒I类新药TR115片和TR64片获批临床试验。

皓元医药作为国内领先的ADC药物研发生产服务供应商,通过提供Payload-Linker的工艺开发、样品制备等CDMO服务,助力合作伙伴迈威生物靶向Nectin-4ADC创新药(研发代号:9MW2821)获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9MW2821是利用国际领先的抗体偶联药物开发平台和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分子发现平台开发的一款靶向Nectin-4ADC创新药,用于治疗实体瘤,是国内同靶点药物中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品种,已在国内多地医院开展I期临床试验。同时作为荣昌生物的优秀CDMO合作伙伴,皓元医药依靠强大的有机合成能力、创新能力和经验优势,成功助力荣昌生物的纬迪西妥单抗(RC48)上市,该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申报临床ADC一类抗癌新药。

3.和元生物

和元生物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疗领域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提供基因治疗CRO和CDMO服务。公司以“赋能基因治疗,共守生命健康”为使命,在基因治疗领域已形成深厚的技术及工艺基础,拥有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级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功能研究、SPF级动物实验、临床级基因和细胞治疗工艺开发、质控技术研究等全面技术平台。

经过多年研发攻关,和元生物已逐渐突破困扰基因治疗发展的行业瓶颈,围绕病毒载体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工艺开发,自主研发形成了基因治疗载体开发技术与基因治疗载体生产工艺及质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集群,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基因药物的大规模、高灵活性GMP生产体系,已发展成为国内基因治疗CRO/CDMO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不断加强两大核心技术集群的技术内核,保持技术竞争优势,针对性地突破基因治疗面临的病毒载体工艺开发、不同规模的工艺放大、大规模GMP生产和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并通过与先进的GMP平台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协同,以更好满足客户市场需求。

和元生物从建库到生产放行,以高质量的一站式CMC服务,全程支持不同客户AAV、CAR-T、干细胞、溶瘤病毒等全产品种类的IND申报,并在数个项目中获得“零发补”的出色成绩。2022年,和元生物支持客户获得12个临床批件,并支持客户累计完成13个IND批件申报。

未来,随着基因治疗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元生物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深耕本土市场,同时不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提供专业服务为己任,打造国际领先的基因和细胞治疗CXO集团企业,加快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药物发现、药学研究、临床和商业化进程,推动基因治疗行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

4.金斯瑞

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K.01548)是全球重要的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提供商。植根于坚实的基因合成技术,金斯瑞现已建立四大平台: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平台、生物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平台、细胞治疗平台及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平台。

金斯瑞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4年在中国南京设立研发和生产总部。2015年,金斯瑞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法人实体遍及中国、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荷兰、爱尔兰等7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营运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0余万客户提供优质、便捷、可靠的服务与产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金斯瑞在全球拥有超过5500名员工,其中38%以上的员工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金斯瑞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包含超过190项授权专利与820多项专利申请,以及高密集数量的技术机密。秉承“用生物技术使人和自然更健康”的企业使命,金斯瑞立志成为全球“最受信赖的生物科技公司”。

金斯瑞子公司金斯瑞蓬勃生物自成立以来不断赋能CGT行业发展,拥有国内最大的质粒商业化GMP生产车间,可为客户提供临床前研究(IIT)、IND申报、临床试验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的质粒一站式服务。

5.凯莱英

凯莱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CDMO公司,以加速新药上市,延长生命的质量为己任,依托持续技术创新,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一站式CMC服务,加快新药开发及应用。

根据Frost&Sullivan按2020年收入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公司和中国最大的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公司。凭借逾二十年的行业经验,公司就小分子药物提供贯穿全产业链的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为国内外制药公司、Biotech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CMC服务、高效和高质量的研发与生产服务,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

在继续巩固小分子CDMO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还将CDMO能力扩展至可纳入新药物类别,打造专业一站式定制服务平台,如多肽、寡核苷酸、单克隆抗体(mAb)、抗体偶联药物(ADC)及信使RNA(mRNA),以及其他服务范围,包括药物制剂解决方案、合成生物解决方案和临床CRO解决方案。

公司按照“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传导竞争优势,将CDMO能力积极拓展至新的业务领域,并快速推进包括化学大分子、生物大分子CDMO,制剂、临床CRO等新兴业务板块发展,铸就专业的一站式定制服务平台。

6.康龙化成

康龙化成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

公司持续通过纵横两个方向大力提升服务平台的协同效应。在纵向上,加强同一学科在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协同效应,实现无缝对接。在横向上,加强不同学科在新药研发同一阶段的协同合作,提升学科专业水准,丰富服务内容,推动学科间的相互转化。

此外,公司亦在加快大分子药物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研发服务能力的建设,康龙化成致力于成为多疗法的药物研发服务全球领军企业。公司业务按照主营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四大服务板块。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共参与576个药物发现项目,为国内医药及生物技术公司开展研究性新药(IND)或新药(NDA)的临床试验申报52个,其中多国(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同时申报的项目48个,一体化临床批件申请(IND)的一揽子研发服务获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7.美迪西

美迪西是一家专业的生物医药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致力于为全球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符合国内及国际申报标准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服务涵盖临床前新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

美迪西坚持创新驱动、质量至上,2022年公司新建化学高活实验室、核酸药物生物分析平台、抗体药物发现平台、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服务平台等创新研究平台,持续增强PROTAC、ADC等药物研发的服务能力,积极布局新药研发趋势。

此外公司积极促进新药研发于AI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与德睿智药、英矽智能等AI制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更多创新药物更高质效地研发。2015年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美迪西参与研发完成的新药及创新药项目已有268件通过中国NMPA、美国FDA、澳大利亚TGA的审批进入临床试验,已为全球超过1710家客户提供新药研发服务,助力加快国内新药研发的进程。

8.睿智医药

睿智医药是一家秉承“科学为先,技术为本”理念的医药研发与生产服务外包平台(CRO+CDMO),通过前沿、多元且全面的技术积累,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以及科研院校提供涵盖生物药、化学药,从药物早期发现到药物开发与规模化生产阶段的一体化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睿智医药拥有前沿、多元且全面的技术积累,组建顶尖的科研人才队伍,配置先进的科研设施、动物实验设施以及医药中间体生产设施,在上海张江/金桥/临港、江苏启东、四川成都和美国旧金山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能够为全球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以及科研院校提供涵盖化学药研发以及生物药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新药全生命周期服务。

如今,睿智医药已经与150多家全球顶尖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累计为超过3000家全球制药企业和生物医药技术公司提供服务,基本涵盖了全球排名前20的跨国大药企。公司累计研究超过1000个创新药靶点、推动上百个单抗从早期发现到后期临床不同里程碑阶段。从2017年至今,公司已助力7个新药成功获得FDA批准上市并实现销售,以及协助客户达成数百项全球IND申请。

睿智医药的CRO业务经过将近20年积累,已由单一的化学服务发展成综合性新药研发外包平台。依托扎实的研发技术以及跨部门的紧密协作,覆盖更多创新药客户的多种需求,已成功有效地推动了多种先导化合物和临床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发,包括参与到6个近年FDA获批上市新药的早期研发实验以及IND申报。

睿智医药的化学研发平台引领行业前沿研发技术,在2021年用多肽技术建立GalNac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和开发平台,以及可用于虚拟筛选的小分子数据库,新技术平台的使用大幅度提升了创新药合作伙伴的研发效能。

睿智医药的生物大分子一站式服务平台(CRO+CDMO:CRDMO),具备从大分子Idea设想到商业化阶段全生命周期的发现、开发和生产服务能力。2022年上半年,张江大分子CDMO服务项目共计38个,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项目26个、临床I期12个;截止2022年上半年末,张江大分子CDMO已累计助力16个项目进行临床申报并凭借高质量的产品以100%的成功率取得临床试验批件,临床试验批件类型包括14个为中国NMPA临床试验批件、8个为美国FDA临床批件,其中6个为中美双报项目。

睿智医药自2003年至今,已经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全球创新药服务不断地提供创新研发源动力,未来睿智医药将继续秉承坚持“降低新药研发门槛,促进人类生命健康水平”的目的,不断拓展新的技术能力和平台,为新药研发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9.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是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为全球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跨越全周期的创新研发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的服务体系和顶尖的质量标准,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确保研究项目高质量交付,加速医药产品市场化进程,履行对行业和患者的承诺。通过全面的服务体系和顶尖的质量标准,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确保研究项目高质量交付,加速医药产品市场化进程,履行对行业和患者的承诺。

泰格医药建立了覆盖各个产品类型和全产业链的研发一体化服务平台,服务跨越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可以支持从小分子药物到生物制品,从器械开发到罕见病治疗的多类型、多领域产品研发创新。核心优势包括:领先的质量标准和交付速度、丰富的项目研发经验、广泛优质的客户基础、全球运营能力和资源、自身的专业管理团队及覆盖临床研究全产业链的服务范围。

泰格医药一直以来坚持“深耕中国、卓越全球”的战略,在中国拥有广泛分布的业务网络,并长期与顶尖临床试验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截至2023年1月,泰格医药在中国的服务网点覆盖150+座城市,覆盖全国1370家临床试验机构。

泰格医药一直是中国临床CRO在全球扩张方面的先行者,目前在亚太地区、北美、南美、欧洲及非洲等地区经营业务。公司国际化进程也正在持续加速,不断助推医药研发的国际化。截至2023年1月,泰格医药在全球50个国家布局了泰格员工,并设立了29个海外分支机构(可提供研发服务的运营实体)。

泰格医药被业内誉为“创新型临床CRO”,尤其在创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2004-2022年,泰格医药参与了65%的中国已获批1类创新药开发。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服务了73个中国已获批1类创新药,引领中国创新药临床研究。

10.阳光诺和

阳光诺和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

2022年上半年,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有40项药品申报注册受理,其中创新药3项,仿制药37项;取得9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7项通过一致性评价;完成37项一次性进口注册申请;1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创新药临床项目中,公司目前有5项进I期临床试验,1项进II期临床试验,7项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有3项IV期临床和4项器械临床已经启动。新药品注册分类法规实施之后,公司累计已有9项仿制药首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公司先后获得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授予的“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授予的“中国医药研发公司50强”,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北京民营企业中小百强2020年度第35位”等荣誉。

11.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药明康德通过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

2022年,药明康德被MSCI评为ESG(环境、社会及管治)AA级。目前,公司的赋能平台正承载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59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致力于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

12.药明生物

药明生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公司。公司通过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全球生物药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造福病患。

截至2022年,药明生物帮助客户研发和生产的综合项目高达588个,其中包括17个商业化生产项目。药明生物在中国、美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凭借这些员工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以及卓越的技术和洞见,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生物药解决方案。药明生物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视为业务发展和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药CRDMO领域的ESG领导者,例如应用更绿色环保的新一代生物制药技术和能源等引领行业发展。

责编:叶舒筠

校对:杨立林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举报/反馈

证券时报

394万获赞 80.8万粉丝
《证券时报》官方百家号。
证券时报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