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听脱不花沟通技巧课程的时候,她提到过《自我的诞生》这本书,对这本书的一句评价打动了我,“高度自恋的人往往没有自我 ,被强肯定时,容易把对方当作知己,但受到冷遇或者否定的时候,就会没有成就感。”听完这句话以后,我觉得自己好像就是“高度自恋”且没有“自我”的人,所以很想读读这本《自我的诞生》。

上周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一般,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书。作者武志红是具有十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咨询师,他将自己的一些咨询案例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写了这样一本书。

理论知识点写的有点散,结合自己案例的时候,案例写的不够深入。

我发现自己最近看书的时候,经常会有批判性的思维了呢?以前,在看书的时候,对书中的内容都是确信不疑的,实在觉得没有帮助的内容就会跳过,重点去看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但,现在除了看重点的内容以外,也会去看书的结构和表述。不知何时,自己居然有了这种变化。

回头继续说这本书吧。为什么觉得它一般呢?是因为自己读了《心理学理论/实操》《40项心理研究结果》《情绪的惊人力量》《青蛙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些心理学书籍让自己对心理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另外《情绪的惊人力量》《青蛙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遇见未知的自己》都是以故事形式讲述心理咨询过程,求助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咨询师是如何帮助求助者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使求助者成长起来的,在故事当中融入心理咨询的理论,借助求助者的成长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开展,通过故事吸引读者的同时,还能讲述相应的心理知识。

《自我的诞生》如果在5个成长阶段中,也能以案例故事的形式展开,或者整本书就是一个案例的成长故事的话,将更加吸引人,也会避免分散的心理学知识点带来的枯燥和乏味。

一上来就批判了一通,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好像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家似的,要是真让自己写,肯定是不如人家的。

切入正题!书中可以借鉴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分享5点收获:

01 开篇应用鲁米的诗歌

书中的每个章节,在开篇处都引用了鲁米的诗歌,一些很有人生哲理的诗歌,为各章的开篇增色不少。

我很喜欢,还仿写了一首,名字就叫《自我的诞生》:你以为自己是一把锁,却找不到钥匙。其实,你就是钥匙。不要想成为别人,你就是你。活出自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祝福。

02 痛苦、焦虑的原因?

作者总结了人痛苦的原因,“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都在于自我尚未形成”。这句话让我想起,之前自己在《人长大以后,为什么难有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卡尔·特利尔的研究结果,他也总结了人不快乐的原因:滚雪球式的扩大事态、自己揽责、期望过高、觉得受苦受难等,这些不快乐的原因和作者总结的“自我尚未形成”有什么关系吗?难道卡尔·特利尔总结的这些原因都是“自我尚未形成”的表现吗?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的,如果一个自我成熟的人,大概率上应该不会“自寻烦恼”吧。

作者还总结了焦虑的原因,“焦虑的对立面是存在感。”焦虑就是因为没有存在感。“那些有自我的人就像一尊尊‘小神’,他们不仅自在,还充满尊严感和完整感。”这个比喻太形象啊!我也发自内心的想成为一尊“小神”,那就要消除痛苦、避免焦虑,提高自尊,行动起来吧!

03 自我诞生的五个阶段

作为将自我诞生分为5个阶段:自恋之壳->母爱怀抱->家庭港湾->社会熔炉->无限世界。五阶段中,我对家庭港湾和无限世界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对女儿来说家庭是她的港湾,对我来说想追求“无限世界”吧。

在“家庭港湾”的章节中,作者说,“好的父母有容器功能,你把事情做的好了,认可你。你受挫折了,支持你。你可以冒犯我,你不需要因为服从而消失在我的世界。我愿意提供支持给你,我愿意看到你脱颖而出,也接受你颠覆我。”我也要做“好的父母”,所以会继续认可、支持、陪伴女儿。

作者说,“‘无限世界’是一种无我之境,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一个人的本心可以和万物相连,直接通向星辰大海”。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者常常会说,“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战栗、欣快、满足、超然的体验。”我也想有这种体验!好像在写作的时候,自己就会有这种体验,感觉到满足、开心、超然,所以啊!要继续写下去。

04 打造深度关系

作者说,“一切好东西,都是深度关系的副产品”,文中引用了关于“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心理学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结果我在上午的文章《仅6.1%应届本科生起薪过万,薪资和幸福有什么关系?》中,也用到了这个经典的调查结果。

好的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源头,好的关系就是和一个人建立深度关系,如何建立深度关系呢?作者给出了方法:投入真实的自己,然后触碰到对方的真实,真实的你们深度碰撞彼此,由此建立深度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质量胜过教给孩子经验和知识。

这些都让我很有启发,今后将更加注重夫妻、子女、父母、挚友的关系管理,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05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们都想拥有健康的身心,什么样的身心才算健康呢?身体的健康很容易检测,一个体检结果就能知道。那么,心理的健康呢?书中引用了,身体心理学科故特的话,“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自信和热情。”那么,就从自信和热情开始吧,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自己。

以上是我在阅读这本《自我的诞生》之后的5点收获。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END-

举报/反馈

金花在成长

858获赞 227粉丝
职场、成长、心理教练,助你创造美好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