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肖子教授是深受学生爱戴的“西电最美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1995年-2000年曾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西电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创始人和建设者之一。她虽已80多岁高龄,但仍保持着对教学最初的那份激情,继续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今天,记者重点就教材和中国大学MOOC建设与孙教授做深入访谈。

“教材建设很重要,编写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孙肖子教授从21岁留校任教,到现在83岁不改初心,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热爱的三尺讲台,并将毕生教学经验融入一本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0多载,编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部,分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及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5部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她用毕生热爱,铸就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参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子信息技术拔尖人才!

面前的孙肖子教授满头银发,但说话声音清晰洪亮,思维敏捷,说话时,声音中总带着一股笑意,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种精神矍铄的状态一点不输年轻人,彰显了一种特有的自信、干练与从容。

孙教授说:“教材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教学改革,教材要充分反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她强调:“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因为教材相当于把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具体化了,学生拿到的是教材,而不是教学大纲那些很原则性的东西。”孙肖子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所以,我觉得教材很重要。编写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孙教授认为,编写教材并非易事,需要全身心投入。教材编写的过程,既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学习过程,是知识梳理、凝练和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学经验结晶总结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科研成果融入、反哺教学的过程,更是灵感发现、创作、创新的过程!

孙教授说:教材编写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我们曾经去西安石油仪器厂学习和分析了从法国引进的勘探地震仪许多电路;也曾参加过研制国产某飞机液压控制系统自动测试仪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共84路信号调理器;还学习了雷达视频系统电路;自主研发了100MHz数字存储示波器、多功能波形发生器、高精度频率计、多功能信号分析仪、多通道逻辑分析仪等系列虚拟仪器……这些工作为编写教材积累了大量实践资料,而且,为提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孙教授深深体会到:作为主编和教材的策划者,要做好顶层设计,总体构架如何体现基础性、先进性、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每个概念的叙述、每个公式、图表必须准确无误,主编要对全书的质量负责,责任重大,所以必须“严谨、严谨、再严谨”!

▲部分出版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编写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套教材,内容至今依然先进、有参考价值

孙教授编写的第一本教材是197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晶体管及晶体管放大电路(上下册)》。

这本教材的编写,与“文革”后恢复高考这一改变万千知识青年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

经历10年“文革”动荡后,1977年冬,我国恢复了中断11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届高考生于1978年正式入学。但当这些知识青年怀揣梦想踏入大学校园时,全国各高校却连合适的教材都很少。彼时,西电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文革10年里,基本都不写教材。因此,当77届学生入校后,教学上急需新的教材。于是,当时,我们教研室主任周琼鉴老师就让我与他一起编写一本教材。”孙教授说,于是就有了这套《晶体管及晶体管放大电路(上下册)》。

那时,孙肖子留校任教已有近20年,已由一个初入杏坛的年轻园丁,成长为一位40岁的教师。岁月在她的身上积淀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为了编写这套教材,她与周琼鉴老师不仅总结了以往的教学经验,还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参考了当时能找到的一些日本著作和论文,可谓下了不少功夫。

因为是第一次编写教材,经验不足,所以这本教材出版前修改了很多次。为此,她还在北京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每天往返于国防工业出版社和招待所之间,进行教材修改和校对工作。前前后后经历一年多,这套教材才编写完成,与广大青年学子会面。

“现在回头再看这套教材,到目前来说,我认为它还是较先进、内容较全面,也较深入。”孙教授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套教材在好多届学生中一直被广泛使用。对保证当时的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模电”及其配套教材建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称“模电”)课程是电子、电气、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最重要的学科技术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教学宗旨是“打好基础,学以致用”。一方面该课程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特别强,很多内容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直面应用”是本课程的特点之一。

作为这门课的主讲教师,继1979年编写该课程的教材《晶体管及晶体管放大电路》之后,2001年,孙肖子老师与张企民老师又合编出版了这门课的新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对于课程建设来讲,我认为教材是第一要素,是最重要的。同时,教材应该与时俱进,起到引领教学改革的作用。”孙肖子教授说,所以,他们这门主干课程的教材在编写中也经历了很多变革。

“传统的‘模电’教材,一开始就呈现太多的微观概念和分立元件电路细节,离实际应用较远,重点难以掌握,学生经常反映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感到难学、困惑。很多学生戏称‘模电’为‘魔电’”,孙教授介绍说。

第二版“模电”教材的结构性改革

为此,在2008年第二版修订时,孙教授提出了一个改革方案:突出集成电路及其应用,将重点前移,难点分散,使难变易。先让学生掌握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及其应用,然后再带着问题探讨器件和集成电路内部原理,先集成、后分立,先宏观、后微观,先外部、后内部,让基础更扎实,使内容更实用,视野更开阔,编排更合理。

除此之外,第二版模电教材还引进了“电流模”这一新概念和新内容,以及虚拟仿真实验等EDA技术,使知识内容更加先进、充实。

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性改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动性。正如朱世健同学所说:“这本书有着独特的由集成到分立,再到集成的结构。先从理想运放说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只需结合电路分析的知识便可轻松入门,通过集成运放了解放大电路、反馈等知识点后,再步入晶体管原理及运放内部电路的学习,相辅相成,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考虑到原本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两类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故将书名重新定为“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以示二者完全可以合并和通用。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被选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11年荣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互联网+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的第三版“模电”教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新工科”概念提出和实施,赋予教材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

2016年进行了“模电”教材的第三次重大修订,并于2017年《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三版)》正式出版。

第三版模电教材有三个特点:

一是初步实现了新型态网络化教材的目标。建设了与教材配套的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只需扫描教材封面的二维码,即可登录西电出版社网站的“学习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全部学习资料,营造了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二是以生为本,能力为核,突出实践,突出应用。从科研、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凝练了十几个跨度大、既有功能模块、又有系统级设计的小项目,充实到教材中,作为每章的大型作业和综合设计实验命题,并专门设置了第13章“模拟电路系统设计及实验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和好奇心,进行研究型、创新型学习。许多老师反映说:“这是教材的创新之举,提高了学生综合设计水平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是将“新工科”理念贯彻于教材中,内容与时俱进,突出了先进性。新教材反映了现代电子信息科技新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基础与先进、经典与现代的融合,增加“有源负载”、“CMOS集成电路”、“特殊用途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等新内容,介绍高速、宽带集成运放、集成仪表放大器、集成增益可控放大器的特点及应用,更新了许多内容,拓宽了读者视野,使教材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科学性、现代性、可读性、应用性更好。

学生反映道:这本书与工程运用相接轨,在每一章最后,均附有相关电路运用的实例,参考这本书,学生们就能进行实际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还有毕业生说:“在校学习的模电教材和课程,给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老师主编的模电第三版,我用了一个学期后,感觉写得很好。”2018级学生陈佳煜说,该模电教材有三个优点:一是条理清晰,章节编排有逻辑;二是内容全面,涵盖很多知识点;三是重点突出,不会淹没在零散的知识点中。

第三版模电教材荣获2022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三个版本的《模电》教材自出版以来,已重印24次,印量达109500册。

▲“模电”教材第一版,第二版与第三版

理论教材的辅助材料及“实验教材”的配套建设

为了配合理论教材,孙老师和教学组的年轻老师一起,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指导老师怎样去教,学生怎样去学,指导书里有丰富的例题和解答,并做了全套的电子教案PPT。为新任课老师或其他高校老师更好地使用这套教材进行教学提供了参考,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理论教材建设的同时,孙教授十分重视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她联合实验室的年轻教师共同研究:如何将以往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内容引导到以研究型实验为主的轨道上来。引入先进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将实体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将单元电路基础实验和系统综合设计相结合,以实体实验为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构建研究型、创新性实验新体系。与实验室老师共同编写的《现代电子线路和技术实验简明教程》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于2007年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该实验教材第二版2009年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并举,纸质教材与网络视频互补,辅导材料与电子教案配套,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现代电子线路和技术实验简明教程》教材第一版、第二版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多校合作,完成三部教学参考书

孙肖子教授主编的另一大类书籍是:教学参考书。这些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背景,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紧密相关。

受国家教委电子线路课程指导小组委托,编写出版《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模拟电路分册》

当时,为了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全国各院校都在电子线路(模拟和数字)实验中增设了集成电路应用设计的大型实验和课程设计,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也加强了相关的工程设计内容。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形势,就急需一套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典型性和引导性的集成电路应用设计手册,以推动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集成电路应用设计能力。

为此,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原国家教委电子线路课程指导小组做出一项决定:编写《实用电子电路手册》,包括“模拟电路分册”和“数字电路分册”。

指导小组指定由西安地区院校组织编写小组,孙肖子老师担任“模拟电路分册”主编,西安交通大学的张端老师担任“数字电路分册”主编。

接过这一重托,孙老师带领西安地区5所高校7位老师组成的编写小组,结合自身的教学积累、科研经历,深入调研、广泛查阅国内外企业相关资料和公开发表的杂志期刊文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91年,成功完成了该手册的编写。

该手册吸收、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实用电路,以功能为主要线索,讲清了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方法和范围,反映了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领域的最新成就,避免了简单的电路实例汇编。全书共21章,分“器件篇”和“应用篇”,近600页,约120万字。

“当时,我们翻阅了很多新出的杂志,因为要收集很多实用电路。”孙教授至今还记得当年编写此书的艰辛,“由于这本书是由7位老师集体编写的,大家的写作风格不同,公式、表格、图形又特别多,最后统稿比较难。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修改,查证每个公式、电路和图形,有的甚至要重写……”

书稿交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后,要经过一审二审三审。作为编者,孙老师曾两次赴北京高教社,第一次与裴昌幸等老师同去,第二次单独去。为了修改和校对书稿,在高教社地下室招待所住了近一个月之久。最终,这本凝聚了大量心血的教学参考书出版后,深受广大高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和欢迎,也为推广集成电路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新资源。

原国家教委电子线路课程指导小组组长、东南大学谢嘉奎教授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原国家教委电子技术课程指导小组组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童诗白教授在写给孙肖子的来信中称赞:“这本书非常实用,对大专、本科学生,教师和从事科研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很有参考价值!”

1995年,该手册模拟分册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除此之外,在教指委西北地区电子线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研究会的主导下,2006年,孙肖子教授与西电、西交大、原解放军电讯学院多位教授合作编写了一本教学参考书:《电子设计指南》。内容涉及“模电”“数电”“高频”“微处理器”等多个领域,该书对指导广大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以及日常学习,均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该书于2006年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与企业协同合作,编写出版了《模拟及数模混合器件的原理及应用(上下册)》

2009年,孙肖子教授受世界著名的半导体公司——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委托,编写了《模拟及数模混合器件的原理及应用(上下册)》,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内容包括各种集成放大器、模拟开关、A/D、D/A、以及电源芯片、射频芯片、接口芯片等的原理、性能与应用。芯片型号由TI公司工程师帮助推荐。

美国TI公司科学家、高性能模拟产品首席技术官为本书撰写序言。该书介绍了当时应用极广、最典型、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成为教师、科研技术人员、本科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就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曾到中兴通讯公司进行宣讲。

西电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及实验示范中心与美国TI公司共建有“西电——TI DSP”和“西电——TI先进模拟器件应用”两个联合实验室,有着30多年密切而友好的合作关系。在2016年美国TI公司中国大学计划20周年庆典上,孙老师和西电多位教授荣获TI大学计划20年“终身成就奖”和“特别贡献奖”!

▲《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模拟分册)》、《电子设计指南》、《模拟及数混合器件的原理与应用(上册)》

孙教授介绍说:“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十分重视学校与世界知名企业的合作,西电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实验中心先后与德州仪器、英特尔、惠普等公司建立了十一个联合实验室,国外有什么新软件、新器件、新技术很快就会传到实验室,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就可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这对保证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先进性起到重要作用。”

让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也懂得一些集成电路设计的知识

孙肖子教授介绍说:“集成电路(IC)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现代工业的基础。现在的硬件技术而言,分立元件已很少用了,用的都是集成电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许多搞系统的研究所和企业都开始设计自己的专用芯片。所以,对于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电子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应学会熟练应用集成电路构成系统,还应该了解有关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如今,“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已成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学院的必修课或限选课。

为此,2003年,孙肖子教授和几位老师组成编写小组,一起编写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一书;2008年,又编写了《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一书,该书由微电子学院吴元广教授担任主审。该书被选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西电通信工程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仍在用这本教材。

记得当时,在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还建设了一个“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专供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探测与仪器等非微电子专业学生进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包括简单的版图设计实验。该书的作者团队就是参于“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的老师们。

集成电路发展很快,怎样进一步培养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集成电路设计知识,将系统设计、算法研究和芯片设计结合起来,教材需要更新。目前正和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老师合作,主要依靠有芯片设计和投片经历的年轻老师修订或改写那本《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础》、《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发挥团队智慧和优势,编写质量更好的教材

孙教授主编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大都是由团队一起完成的,这些团队老师既有本校教师,也有外校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

孙教授这样说:“一方面,因为我已经不在教学一线了,很多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都要靠年轻教师来做。而参与教材编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外,年轻老师思维敏捷,有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是值得学习和采纳的,我从年轻老师那里学到很多”。

与其他教师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外校教授,他们水平高、经验丰富,与他们合作,可以学习、交流和吸纳不同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优势,编写出更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也能使书籍出版后的使用范围更广泛,让更多师生受益。

模电课教材有着漫长的探索过程,其间,曾采用过纽约大学米尔曼教授的英文版教材,板书、试卷都是全英文,也曾采用过清华大学电子系王筱颖教授的教材。早些时侯,曾与西工大张畴先教授、西交大谈文心教授、西电张企民教授合编过《电子线路基础》,后又与西工大谢松云教授、李会方教授、西电微电子学院张进成教授、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谢楷教授合编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设计指南》与西交大邓建国教授、原解放军电讯学院钱聪教授合作……

由于合编教材,孙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老师,以及本校许多老师结下了长久而深厚的友谊!孙教授感叹道:在此,我要感恩兄弟院校老师的合作与支持!感恩年轻老师的参于与帮助!感恩出版社编辑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团队编写有很多益处,但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不同,大家完成各自的部分后,作为主编最后统稿时要花费很多精力:行文风格要较为统一,有的内容要再查证,有的地方要修改,最后还要认真校对。

“我是主编,除了完成自己承担的编写任务外,还必须对书中的所有内容负责。如果出版后有错误,那么首先就是我的错!因你是主编,你为什么不把关?所以,作为主编,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孙教授认真地说。

建设“线上一流课程”,构筑全时空、多元化的学生自主学习新平台

好的大学,没有围墙。

为了满足更多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及电子技术爱好者对模电学习的需求,2017年,已经78岁的孙肖子教授顺应“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潮流,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了《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在线开放课程。

该课程共录制视频97讲,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每期都有成千上万名学生在线学习。

▲“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获教育部“国家精品”和“线上一流课程”证书

打开“中国大学MOOC”APP,输入孙肖子的名字,就能看到这门课程。视频里,白发苍苍的孙肖子教授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对着充满各种图表的PPT,从容淡定地讲着模电知识。

点开课程评价,收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老师鹤发童心,讲得太好了,很感动。”

“老师很负责,干货很多,学到了很多,谢谢老师的讲解!”

“感人至深,全网最好的模电课程当之无愧!”

“西电出品,必属精品。”

“很好,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感谢各位老师,尤其是孙老师,白发苍苍仍然坚持为我们讲课,非常感动,谢谢!”

“在中国大学MOOC上也听过不少老师讲过数电、模电课程,您是讲得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点赞!”

“是不是全网最好的模电课程我不敢妄言,但孙老师把所有模拟电路的细节讲得十分清楚是真的。如果你有心又有精力,完全可以从这门课程的讲课视频和问题回答集锦中,解开你几乎所有学习模电课程的疑问。”

录制近百集网课视频,这背后是很多年轻人都难以做到的热忱与勤奋。这位年届耄耋的老人,能像年轻人一样熟练制作PPT。“退休前有研究生帮忙做,2005年退休后,我不带研究生了,也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所以,就慢慢自己学会了制作PPT,现在已经很熟练了。” 孙肖子教授说。做好PPT,抽空去录像,后期还要校对修改。

▲孙肖子教授MOOC课程截图

慕课上线后,她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她回答学生问题时总是十分认真严谨,亲自做计算机仿真,做图写公式,上传答疑图片。有的学生问了一次不明白,还问第二次,她也总是很有耐心地解答。

“我非常喜欢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问的问题越多,我就越高兴。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学生问得问题少了,我就总有一种失落感。”孙教授乐呵呵地说。

为了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今年,她将学生问过的近300个问题及自己的答复,集纳在一起,做成两个专门的栏目:《学长们曾经关注的问题》,以及《孙老师对若干重要问题的综合解析》(包括如何提高输入阻抗、如何展宽频带、如何判断反馈类型和正确引入反馈、如何快速理解一个大的电路等八大问题),发布在慕课里,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提升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

因为慕课,她也收获了更多青年学子的爱戴。

来自全国各地报考西电研究生的学子,常会在网上学习孙教授的慕课。因此,她在校园里散步时,常会有不认识的学生突然走到面前,跟她打招呼:“您就是孙老师吧?我在网上看过您的慕课。” 有时,学生还会热情地要求与她合影,学生的认可与爱戴,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2015年,孙教授还和多位老师合作申报并获准了一个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丝绸之路云课堂——电子技术课程群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在西电学习中心网站上建设6门在线开放课程,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系统设计、EDA技术实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等。云课堂内容丰富、突出实践、突出应用,构建了畅通的互动新渠道。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协同发展教改新格局。创建了全时空、全覆盖、全开放、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自主学习新平台”。此间,还曾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邀请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兄弟院校老师来校传经送宝,与我校交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

后来,“丝绸之路云课堂”的建设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丝绸之路云课堂暨西北地区EDA/SOPC技术教书研讨会合影

传承对教学的重视、热爱和执着!不论年纪多大,都要耕耘不止!

孙教授对教学的重视、热爱和执着,无形中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学生们!他们中有的已成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标兵,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他们主讲的“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课,已成为“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他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主编教材与参考书达十余部,其中孙万蓉主编的《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任爱锋主编的《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获省优秀教材一等奖,该书被世界知名电子公司推荐到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为该书专门写了评荐信。

他们有的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骨干,与企业界有着密切合作,其主导的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合并的教学改革就是和华为公司合作进行的,他们还开发了新课的全套实验装置,最近又完成了国产FPGA芯片及其EDA开发软件的教材书稿。

他们中有的编写出版了五部有关雷达原理和系统的教材和参考书,受到广大学生、企业和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欢迎……他们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理解更深、站位更高、眼光更远、把握更准。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也受到他们的学生的爱戴和赞赏,他们的成就己远远超过他们的导师。

就这样,传承一代又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永远奔流不息!

▲孙教授和她的部分学生

有一种年轻,叫作:虽年已耄耋,但初心不改,热血犹存。

如今已经83岁的孙肖子教授,依然像年轻人一样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每天仍在孜孜以求地学习新知识:翻看国内外最新的专业书籍,在网上学习其他高校的优秀慕课,修订集成电路教材…

她感恩前辈对她的教诲和培养!感恩领导和教务处对她的指导和支持!感恩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对她的帮助!她还经常与年轻教师讨论教学和科研问题。年轻教师参加讲课比赛或进行教学评选,或申报职称评审等,也常将PPT发给孙老师,让她提提改进建议。

孙教授说:“人贵在实事求是,自知之明。我深知我的知识水平很有限,我还有很多东西不懂……我很喜欢向年轻人学习,他们有的见解对我启发很大,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虽然走过大半生,但她仍然保持着一颗青年般好学的赤子之心,始终保有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挚爱。

她说:“我深爱教育这片热土。所以,不管年纪多大,我都会坚守作为一名教师的永恒,那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耕耘不止!”

孙肖子教授编写的教材

孙肖子简介

孙肖子,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6年,由温州二中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60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退休。

曾担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西电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主任,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负责人。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16年获美国德洲仪器公司中国大学计划20年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西电最美教师”称号。

本文系“开辟电子信息学科先河•档案中的西电经典教材”栏目特别策划系列稿件之一

编后语

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是构建教育大厦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新中国成立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辟了我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先河,是国内最早建立通信、雷达、信息论、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系)的高校之一。这一过程中,沉淀出了一大批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夯实学科育人根基。西电记忆平台推出《开辟电子信息学科先河•档案中的西电经典教材》专栏,以西电人编写的经典教材为主线,通过编著者访谈、历史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生动讲述档案中教材背后的故事,展现西电人在开辟电子信息学科先河中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来源:西电记忆微信公众号

举报/反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5万获赞 16.3万粉丝
厚德 求真 砺学 笃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账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