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可以说是当今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然而提到动漫,人们总是先想到日本和美国,说起中国动漫就忍不住与“低幼化”“粗制滥造”等关键词沾边。
实际上,在我国文娱产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漫市场早已“换了人间”,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的国产IP层出不穷。而最近,一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中式武侠元素的国漫收获了大众好评如潮,它就是——《一人之下》。
《一人之下》动画改编自米二创作的同名漫画,漫画在腾讯动漫独家连载中,评分高达9.8。系列动画豆瓣最高评分9.1,每季播放量皆突破10亿,展示了其不俗的人气和口碑,是名副其实的“超人气作品”。而究其火爆的原因,一定与其引人入胜的中式武侠剧情,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理解与体现密不可分。
萃取中式传统哲思 讲好中国故事
曾几何时,以《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哪吒闹海》为代表的“中国学派”动画也曾享誉国际。如今,国产动画走过90个年头,面临大量低幼、粗制产品充斥市场的内忧,以及日美动画冲击的外患,中国动漫业在摸索中艰难前行。在脱去了浮躁的外壳后,内容为王的时代终于来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国漫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之下》从中式武侠的视角出发,融入炼炁、修行、奇门八卦等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吸取国粹精华,其对于传统民俗、民间传说、经典武术的重新解构和巧妙融合,让《一人之下》充满了中国风。可以说,“中国风”就是《一人之下》的灵魂,也是它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动画的开端由神秘少女冯宝宝寻找身世之谜而起,以群像视角串联起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如果仅仅止步于对人物的刻画、剧情的雕琢,那么《一人之下》只能算是一部还不错的热血漫,支撑它成为国漫扛鼎之作的,正是故事中独特的精神内核,无论是道家阴阳之说,还是市井巷尾的朴素辩证之理,动画将国风文化和哲学理念深植于每一个人物之中,真正的胜利并非酷炫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勇者仁心,在诙谐幽默的叙事氛围中向新生代人群传达出中国式的侠义风骨和家国情怀。
流行与民族跨界融合 打造国粹艺术新载体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具有可以承载文化符号的特点。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动画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年轻受众感受到文化内容,带来情感流动,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带来新机遇。
《一人之下》第五季中,动画团队在片头曲中融入了京剧元素,用京剧念白展现人物性格,向年轻人展现国粹艺术的魅力,受到广大粉丝好评。
其实,这并不是《一人之下》第一次尝试在流行音乐中加入民族元素,早在动画第一季片头曲《异人》中,陕北民歌信天游和电音摇滚的完美融合便造就了一代上头神曲,传唱度颇高。第二季时的片头曲《无涯》也改编自四川民歌《采花》,极具地方特色。还有第四季片头曲《碧游欢迎你》中对侗族大歌的融入,成功将“侗歌”这一传承了千年的音乐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扎根本土创新尝试 助力“非遗”传承
除了特色民歌,实地取景也是《一人之下》的标志之一。在《一人之下》第二季中,张楚岚一行人来到龙虎山竞争天师候选人,故事中出现的“龙虎山”原型便是江西龙虎山,国产动画首次进行了实地取景,并打造了国内首个“动漫圣地”,在粉丝中掀起一阵打卡热潮。
在首次尝试取得成功后,《一人之下》把民歌+实景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一以贯之,第二季番外篇《天师下山》把故事舞台搬到了重庆,体现当地火锅文化;第三季时动画组敲开了北京东城文旅局合作的大门,《一人之下》成为“京城文旅推广大使”,突破次元限制带领大家领略北京城之美;第四季时继续扎根本土,在动画中创新体现贵州风貌,并与贵州文旅达成深度联动。主角团以“文旅推广大使”的身份参加地标景点的打卡与推介,探究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功试水“acg+文旅”的创新模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方面,《一人之下》还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人之下》第四季播出期间,动画组前往贵州近距离体验和展示了苗银、锦鸡舞、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民族艺术。在第五季时,动画组探访京剧传承人,弘扬国粹文化,同时造访侗族琵琶歌和苗族飞歌的非遗传承人,介绍当地的音乐和民俗,加深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展示国风文化之美。
动漫作品是有关想象的艺术,它承载着人们对现实之外的想象,也让大家能从中吸收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一定能与观众产生深厚的情感连接,而传统文化便是一把打破壁垒的“通关钥匙”,它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价值观,更能引发情感共鸣。
正所谓“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国漫自强,既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更多新生力量的加入,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多国漫承担起新时代文化传承的重任,加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推广
举报/反馈

中国日报

793万获赞 15.4万粉丝
解读中国万象,点评世界风云。
中国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