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在时间上呈现特别短暂的表情, 持续时间约为 1/25~1/2 s, 泄露性地表达了人们压抑或试图隐藏的真实情绪。
已有研究发现的微表情都在主要基本情绪范畴:高兴、悲伤、愤怒、厌恶、恐惧、惊讶等。微表情属于生理应激反应,自然发生,不能被人控制和隐瞒,因而也无法伪造。
图源:影视剧《千谎百计》
通过对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进行的观察和对比,你可以瞬间判定,对方是否在讲述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对人动作、表情和语言不一致,则有可能说明他说谎了。
面对可能潜在的危险,识别谎言可以立刻引起警觉,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被他人的表面说法蒙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尽可能掌握到真相,你就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甚至可以引导对方,在双方交往中占据主动。
👇👇👇欢迎关注作者测测,ID:华生米
基本微表情解析
1、高兴
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如果大家都在为你取得的成绩而高兴鼓掌时,有一个人只是张大嘴巴做高兴状,那你就要小心了,这仅仅是一个假笑。
2、伤心
眯眼,眉毛收缩,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当你的朋友脸上出现了这种表情,你能做的就是陪伴,给他鼓励安慰。
3、害怕
眼睛张开,嘴唇微微张开,水平靠近两耳,眉毛上扬紧缩,眼皮上扬收缩,鼻孔张大。当小朋友脸上出现这种表情,你要多想想,他到底在害怕什么?
4、惊讶
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该表情持续时间不足一秒)。面试的时候HR如果对你表示惊讶,谈薪酬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你的预期。
5、愤怒
眉毛下垂且收拢,前额紧皱,眼睛怒视,嘴唇闭锁。面对愤怒的另一方,你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了。
6、厌恶
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做出这种表情,她们的关系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7、轻蔑
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有人对你的讲话做出这种表情,可能你的内容真没有打动他。
当然也还有其他微表情,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共有21种表情,除了前面介绍的6种(快乐、伤心、恐惧、愤怒、惊讶和厌恶),为基本表情混合后,还能额外产生15种复合表情。比如把 “快乐”和“惊讶”融合起来,就是新的表情——“惊喜”。更多的还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
微表情在现实中的运用
01.心理分析
微表情总会不知不觉地暴露自己的内在想法,从而让谎言有迹可循,这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微表情,加以分析,判断其当下的心理状态。
02.公共服务
在美国,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通过微表情,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情的掩饰。并且由于微表情的特性,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也有较好的运用。
03.医学领域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通过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Gif | on soogif
微表情测试看看你的敏锐度
这个测试是看你对于人类表情的解读能力,作者说,大部分人做不到3个是对的,很少有人能答对5个以上。这个测试非常难。
在做测试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
1、拿一张空白的纸,从上到下写下1-8个序号,后面空住。
2、在纸的最上面写下以下这些情绪,将来从这些情绪当中做选择,这些情绪包括:愤怒、恐惧、悲伤、厌恶、轻蔑、惊讶、愉悦。
3、以下一共有8张照片,每一张照片是一种感情表露,请你第一次用最快速度1/5秒看一眼,然后写下你感觉到的情绪在序号后
4、看完所有的情绪后,再看第二次,这次可以慢慢看,再与第一次答案对照,更改自己的答案
5、全部答案出来后,再对比最后公布的答案,看看自己的得分。
先不要看正确答案哦,记录下来自己的回答,再看下面内容:
答案公布~
图1、轻微的悲伤
图2、厌恶
图3、轻微的悲伤
图4、轻微的喜悦
图5、控制住的或轻微的愤怒,烦恼或者坚决
图6、控制住的或轻微的恐惧
图7、厌恶
图8、痛苦,心烦、不快、困惑
微表情影视推荐
《lie to me》又名《千谎百计》、《别对我说谎》
豆瓣评分:8.7
导演:罗伯特·斯文克/亚当·戴维森
主演:蒂姆·罗斯(海上钢琴师男主,同样是一部经典佳作)
推荐理由:普通人在每十分钟的谈话中会说三个谎话,但卡尔.莱特曼博士却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脸、身体、声音和话语来察觉真相。本剧最让人过瘾之处就是融入了破案推理+微表情分析,每一集都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犯罪心理》
豆瓣评分:9.1
主演:曼迪·帕延金、托马斯·吉布森
推荐理由: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转而成为折磨他人者。
《读心神探》
豆瓣评分:7.5
主演:林保怡、黄宗泽、田蕊妮
推荐理由:看“读心神探”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微小细节分解案情,凭借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窥探疑凶的心理活动,从而识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