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孩子在童年时期一次次的温暖经历累加后,内心产生的安定感。
缺少安全感的孩子们,有的非常黏人,时时刻刻不愿意和家长分开;有的过度追求完美,失败后大哭大闹;有的又特别乖巧,很小就会看人脸色。
而安全感爆棚的孩子们,则是既和父母亲密又很独立,他们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去探索未知。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在孩子生命头几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孩子的安全感:明白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深藏在行为之下的真实需求。
只有了解了这三点,在孩子发出信号时,我们可以正确地回应他。当孩子被理解、被满足时,他的问题行为就会越来越少,安全感也就形成了。
1 明白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
楠楠喜欢自己安静地玩玩具,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扎堆一起玩,他妈妈担心楠楠以后不合群,想要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而心心是人来疯,有一次家里来个阿姨来做客,心心一会拉着人家炫耀她画的画,一会又要陪她一起看动画片,占用了客人和妈妈聊天的时间。心心妈妈又担心她太活泼了。
也许父母们的心里都有个完美的小孩模板,想要孩子活泼又不失天真,安静又有些灵动。可哪怕是大人,能达到这般要求的恐怕也是极少数。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这种是天生的。
楠楠属于偏安静的,妈妈就接纳孩子本身的性格,并且告诉他有权利自己一个人玩。不用违背他的天生性格,非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社交小能手。
内向的人可以安静地思考与沉淀自己,未来在学业和工作中有不俗的成就。
心心属于偏活泼的,妈妈也不用强迫她非要当个安静的小淑女。外向的人,以后适合从事管理和领导的工作。
2 明白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2岁的小橙子想要自己用勺子喝汤,但是基本上洒的到处都是,喝进嘴里的没几口。家长看着很替他着急,就抢过勺子喂他喝,小橙子哇哇大哭。
这时,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下:“他的行为符合2岁孩子的特点吗?”
其实2岁的孩子有一个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啥事情都想自己去尝试,嘴里最常说的就是”我自己来”,所以才有“可怕的2岁”这种说法。而他手的精细能力又没有练好,所以才会洒出来一大半汤。
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也不是凡事包办,而是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让他充分自由摸索和练习。
当我们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看小橙子自己拿勺子喝汤,会欣喜地发现:第二顿要比第一顿的时候,他勺子端得更平稳一些,吃到嘴里的多那么一点点了。
而他不断地锻炼,手会越来越灵活,当他自己喝到了汤的时候,还会自豪地笑笑呢。
3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优优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白雪公主或者洋娃娃,而是喜欢蜘蛛侠和孙悟空。在3岁前,她也不喜欢穿裙子,而是习惯穿深颜色的衣服到处跑。
有朋友提醒过优优的妈妈, 要从小就对优优进行穿衣搭配的美感教育。而优优的妈妈却明白女儿的心思,优优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优优对现实生活的掌控感很弱,她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大人决定,只有当她换上孙悟空的衣服,并且手握金箍棒后,似乎才有了无穷的力量,能扬善除恶。
等优优上了半年幼儿园后,她突然向妈妈提要求,要穿裙子,扎小辫。
优优在进入幼儿园大集体之后,她慢慢观察到男生与女生性别上的差异,她想在女生小团体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就起码和其他小姑娘一起穿裙子。
在与别的小姑娘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她天性中对美的向往也被自然地激发出来了。
所以,她这时候的爱美,是出于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以及对审美的需要。
于是优优妈开心地带着女儿去逛商场买裙子,公主鞋,体验到尽情打扮女儿的快乐。优优开始关注穿衣搭配,也慢慢喜欢过家家的游戏了。
当我们放下自己心里的评判和成见,尊重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深藏在行为之下的真实需求。
当家长一次次正确地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时,孩子就会越来越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