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效应是指人或者动物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进而陷入无助的一种心理状态。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有一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如何努力,最后都是失败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力,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最后精神支柱也会瓦解,丧失斗志。最终连努力都会放弃,真正陷入绝望当中。
塞利格曼效应源于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以狗为对象做的一组实验:塞利格曼把一条狗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放电装置,通过这个装置会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并不大,不会伤及狗的性命,也不会让狗受伤,但是会让狗感受到电击的痛苦。塞利格曼发现,这只狗在开始被电击的时候,反抗得非常激烈,拼命挣扎,想要从笼子里逃出来。但是经过再三的努力之后,它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从笼子里逃脱,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
塞利格曼把这只接受过电击实验的狗放到另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分为两部分,中间用木板隔开。木板并不高,狗能轻易跳过去。木板的一边有电击装置,另一边没有。塞利格曼把狗放到了有电击装置的一边。塞利格曼发现这只被电击过的狗在开始时惊恐了一阵,随后就趴在笼子里痛苦地忍受着电击,而没有尝试跳过木板逃脱电击。塞利格曼把几条没有受过电击实验的狗,放到了有木板的笼子里,他发现这些狗都能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另一边,逃离电击的痛苦。塞利格曼把上述狗的绝望心理称为“习惯性无助”,我们称之为“塞利格曼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也会陷入到“习惯性无助”当中,尤其是长时间经历失败的人,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就失去了奋斗的勇气。事实上,并非是我们真不行,而是陷人了“塞利格曼效应”当中。这种心理会让我们从内心否定自己,认为失败的原因在自己身上,从而丧失再次尝试的勇气。失败和挫折是非常正常的人生际遇,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平淡的。要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能够经得住失败考验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更加奋发向上。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著名的雄辩家。但是在刚开始学习演讲的时候,他不仅说话含糊不清,而且声音特别小,在演讲的时候还经常耸肩他的演讲经常被周围的人嘲笑。在大家看来,他根本就没有成为一个演说家的资质。要知道,在古希腊要想成为出众的演说家,就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但是德摩斯梯尼一样也不具备。虽然被大家嘲笑,被他人否定,而且还多次被听众从台上轰下去,但是德摩斯梯尼从来没有放弃过成为一个演说家的梦想。为了能够发音准确,他向一些知名的演说家求教;为了纠正发音,他每天都会跑到山上,嘴里含着石子练习,牙龈都被石子磨破;他还跑到海边,迎着海风大声讲话;为了演讲时不出现气短,他一边爬山一边朗诵诗歌;为了改掉耸肩的毛病,他甚至在肩头悬挂了一把剑……在练习演说期间,德摩斯梯尼的文学修养、政治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过十年的努力,德摩斯梯尼成为了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说总能引起轰动,他的演说词也被集结出版,被争相阅读,影响了众多的演讲爱好者。
我们都知道,绝望是成功最大的障碍,有些人在屡次失败之后就陷入绝望的情绪当中,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可能取得成功,结果就真的一事无成。但事实上没有谁是一无是处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适合你发挥的事业。因此,任何人都不要认为自己陷入了绝境,更不能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