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为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高人类合作水平并共同应对各种灾害的高尚行为。因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不能没有青少年的良好利他行为。
探讨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感恩、感知学校氛围都对其利他行为有影响,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利他行为变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且已有许多实证研究证明父母教养方式、感恩、感知学校氛围都会影响利他行为,但是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个体品质和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青少年利他行为的重要预测指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知,感恩和父母教养方式都对利他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且有研究表明与感恩紧密相联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共情等利他行为有中介效应。
因此,研究提出假设,感恩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可能是影响利他行为的中介变量。而感知学校氛围是指学生对学校情境的一种感知,也就是说学校氛围(环境变量)是可以被学生感知的,而环境因素对利他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逻辑,研究关注个人品质和环境因素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提出感恩可能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并且认为感知学校氛围可能对它们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感恩的中介作用
前人的已有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位维度能够对利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Emagnaw和Hong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原因在于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权威型的父母会对孩子行为规范以及平时表现要求要高一些,对孩子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也有更快的响应。
研究在加入了感恩变量后,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表明感恩部分中介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利他行为的直接作用。
于是研究通过process回归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六个维度都能够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产生影响。
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是一种美德,亦即道德,孙颖等人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利他行为中也肯定了道德认同在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利他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这说明父母教养方式首先会影响感恩品质和感恩体验,而感恩作为一个道德变量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决策进而影响利他主义表现出利他行为。
于是就形成了“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感恩→青少年利他行为”的作用模式,进化论研究发现感恩是对利他行为中的因子互惠利他的适应,是对非亲戚之间的一种互惠的交易适应。
也有研究者通过实验方法对人体神经奖赏系统对感恩和利他主义的关系进行探讨,让实验组被试写为期3周的感恩日记而对照组则无要求,以腹侧前额叶皮层的反应为指标。
研究表明,感恩日记提高了人的神经性纯利他行为。综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和研究的结果,感恩能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对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感知学校氛围的调节作用
三元交互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到个人心理因素、遗传以及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一个环境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利他行动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影响过程。
前人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假设,刘文和杨丽珠在深入地研究青少年社会中的抑制性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利他行为的作用中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利他行为。
研究在加入了感恩变量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各维度都能够通过感恩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利他行为。结果分析还显示,感知学校氛围在“母亲过度保护→感恩→青少年利他行为”这一路径起到了调节作用。
当学生感知学校氛围水平较高时,母亲过度保护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比母亲过度保护水平较高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当学生感知学校氛围水平较低时,母亲过度保护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母亲过度保护水平较低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分析原因在于,母亲的过度保护是对青少年的溺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有所束缚,妨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但另一方面,母亲的过度保护也是希望小孩能发展好,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比较多,青少年按母亲的规定和要求去学习、生活和交往,消耗的心理资源也会比较少。
在学校社交环境中,青少年需要面临很多的社交、学习以及工作上的挑战,他们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中会消耗心理资源,进而影响到自我控制。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感知学校氛围的相互作用下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青少年,如果感知学校氛围水平较低,母亲的过度保护会减少他们的心理资源消耗。
反过来,如果感知学校氛围水平较高,母亲的过度保护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资源消耗。而心理资源消耗大,自我控制状态就差,自我控制又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前人研究发现,低自我控制的人表现出更少的利他行为。
陈露对高中生生活满意度、利他行为以及其核心自我评价等方面研究中发现青少年感知学校氛围能够有效的调节利他行为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原因在于这些青少年是长期生活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其行为受到了师生之间密切联系的影响。
这个结果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因为有研究发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师生支持会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而预测感知学校氛围最重要的三个因子是师生支持、生生支持和自主性机会。
因此,在研究中,感知学校氛围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利他行为中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主要结论
(1)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地预测感恩,父母情感温暖能够正向显著地预测感恩,父母过度保护和拒绝负向显著地预测感恩。
(2)父母教养方式各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利他行为,且各个维度能够通过感恩来影响利他行为。
(3)感恩能够正向显著预测利他行为,感恩水平越高,利他行为水平就越高
(4)母亲过度保护能够通过感知学校氛围来影响利他行为,这种影响因感知学校氛围水平来决定,感知学校氛围水平越低,利他行为越高。
建议
(1)青少年主要生活在现实校园和家庭中,所以校园和家庭因素对其利他行为有着很深的影响。
因此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校园支持是能够促进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同时,举办家长教育讲座或交流讨论会优化父母的教养方式能促进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发展。
(2)感恩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前人的研究已经表明感恩品质的发展能够提高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水平,研究的结果则表明感恩以正向预测利他行为。
由此看来,培养青少年的感恩品质能提高他们的利他行为。建议学校对学生开设感恩干预课程。目前大多数接受感恩干预课程的高中生表现出了不错的感恩水平。
(3)研究结果显示,感知学校氛围好的青少年,其母亲过度保护越高,利他行为越低,这启示了父母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降低保护水平,给予青少年更独立、更多表现的空间,这有利于他的利他行为的形成。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研究从梅州市某中学选取高中生被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内部机制。研究结果可以反映一部分高中生的利他行为现状,但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的高中生。
未来研究要从更大范围抽取有广泛代表性的被试。研究方法上的不足,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优点是能够快速收集大量数据,但是由于是横断面的研究,难于得出因果方面的结论。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种研究方法共同实施,来达到更好的研究成果。
研究的角度问题,研究只探讨了感恩和感知学校氛围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利他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利他行为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还可以考察其他因素对利他行为的影响。